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爸爸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爸爸的力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本文基于班级现状,分析爸爸在幼儿成长中缺位现象带来的影响,立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充分挖掘爸爸隐藏的技能,调动和发挥“爸爸力量”,实现亲子积极的互动,既为爸爸参与幼儿教育以及相互学习提供机会,更为支持幼儿的经验得到有效的拓展。
关键词:爸爸力量 影响 探索实践
爸爸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很多幼儿成长中爸爸陪伴度不够,导致幼儿父爱缺失。受传统观念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根深蒂固思想于大多数爸爸们的脑海中,当前幼儿教育中往往出现“教育拼妈,爸爸缺席”的现象。
1 “爸爸缺位”现象的影响
基于本班家长参与日常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爸爸少数或从不接送幼儿的情况较为常见,普遍以祖辈和妈妈为主;当面交流幼儿情况或班级群互动沟通时,不足三分之一的爸爸会主动参与;家庭亲子活动中,63.06%妈妈参与活动,爸爸参与仅占28.98%,可见幼儿教育中以妈妈参与为主,爸爸参与率过低,而爸爸在幼儿成长阶段的缺位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1.1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整体“淡化”,迫使幼儿教育处于女性文化传授的状态之中,幼儿由于长期受到女性特有的阴柔美的熏陶,易缺乏男性的堅强、独立气质。爸爸勇敢坚毅的性格,能让幼儿感受到爸爸的“阳刚之气”,爸爸的教育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和性别角色的认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爸爸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一个特殊且必要的角色。
1.2 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爸爸角色的缺位会对幼儿的性格造成负面的影响,幼儿易感觉得到的爱不完整,形成自卑、柔弱、内向、脾气暴躁等性格。反之,爸爸内在显露的勇敢、独立的品质,能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3 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5岁以前基本以自我为中心,不具有移情的能力,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爸爸角色的缺位会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出现偏差,与同伴相处、合作游戏时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或内向不易融入集体等现象。爸爸的引导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和正确的社交观念,更好地促进幼儿融入集体。
2 “爸爸力量”项目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提出:“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教育和培养幼儿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因此爸爸融入幼儿教育迫在眉睫。若脱离具体情境与幼儿的需求讨论课程的生成性原则,那么无论是“儿童主体”,还是“弹性计划”“师生共构”等观点幼儿均“照单全收”。但是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引导者,应收集与发现幼儿的兴趣,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引发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到爸爸参与的活动中,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以“儿童为主体”,开展 “爸爸力量”项目活动,预设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邀请爸爸们加入,在课程过程中挖掘爸爸的潜能,助力幼儿经验的获得与情感的积极体验。
2.1 吹响集结号——挖掘“爸爸力量”
2.1.1 观察“万能大手掌”,发现爸爸的隐藏技能
爸爸们到底有哪些超能力?哪些隐藏技能?怎样来完成的呢?带着问题与幼儿开展本学期第一次“爸爸超能力研讨大会”,幼儿提出:我发现爸爸做所有的事都会用到手,那他的手一定具有超能力。依据幼儿的设想,设计亲子任务单“手掌的秘密”,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爸爸手掌大小、颜色、粗细等方面,观察爸爸的手和妈妈、自己的手有哪些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温馨“亲子时光”为孩子们创造了深入了解爸爸的机会,活动中他们乐于与同伴分享爸爸手掌背后的故事,一同走进爸爸们手掌的秘密。
2.1.2 成立“最强智囊团”,发挥爸爸的潜在力量
通过了解爸爸手掌秘密可见,很多爸爸虽平时从不露面,但他的手掌却蕴藏着很多厉害的本领,且深藏不露。因此创建一支“爸爸智囊团”的队伍。通过“爸爸会议”的形式讨论与记录每一位爸爸“万能手掌”的本领,当出现老师和幼儿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可以向“爸爸智囊团”求助,通过爸爸的力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爸爸智囊团”的成立,让孩子们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爸爸万能手掌的厉害,给爸爸和孩子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2.1.3 探究“超能工具箱”,支持幼儿的发展需求
生活中时时处处均蕴藏着教育的机会,“智囊团”爸爸们手中的工具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铭铭爸爸好厉害啊,他怎么敲几下,那个弹出来的东西怎么就进去啦?”“他是用榔头敲的,我爸爸的工具箱里也有,除了这个还有好多厉害的工具呢!”出于幼儿对工具箱的好奇与向往,玄玄主动邀请自己的爸爸介绍了他神秘的工具箱,为幼儿展示、介绍工具箱中每一样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南》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依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对工具箱的观察能力和兴趣,通过个别和小组的探究形式,幼儿轮流观察探究工具的种类和特征,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式,为后期木工区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2 亲子集结活动——盘活“爸爸力量”
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追随幼儿的脚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把幼儿好奇的内容变成他们下一步探究的活动,促使幼儿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决定者。因此将设问抛给幼儿: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爸爸的哪些潜能还可以被有效挖掘呢?孩子们在户外游戏、区域游戏、生活活动中都在积极地讨论着。
在幼儿兴趣萌发时,教师应支持、鼓励他们探索,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最终幼儿投票决定从“超感体验小运动”,“超趣科普小知识”、“超暖倾听小故事”这三个方面开展具体活动: 2.2.1 超感体验小运动
健康是五大领域之首,幼儿的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一日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强健幼儿体质的主要因素,运动对于幼儿并不陌生,应如何正确运动呢?如何将运动玩出花样呢?通过幼儿对自己爸爸本领的介绍,邀请爸爸们根据幼儿日常的户外活动项目,传授力量型、技巧型运动的方法,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形式的运动,萌发幼儿对爸爸的崇拜之情,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指南》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了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将体育游戏延伸到家庭中去,鼓励爸爸与幼儿进行每周一次的亲子小运动,如:“小脚踩大脚”、“骑大马”、“蒙眼找宝宝”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伴幼儿度过快乐的时光。良好的亲子运动,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2.2 超趣科普小知识
瑞吉欧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幼儿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渴望了解世界的奥秘。爸爸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爸爸特长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
日常的科学活动仅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他们渴望持续、深入地探究。在幼儿心中,爸爸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科学小达人,教师巧用爸爸在幼儿心目中的印象,结合幼儿区域游戏及已有经验,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如:班级开展“青苔微景观”活动时,铭铭知道爸爸有研究微生物的本领,邀请爸爸介绍有关青苔的小知识;区域中探索“电子积木游戏”时,晞晞发现爸爸有许多关于电的知识,邀请爸爸讲解电是如何产生,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积极的科学探究氛围,引发其他爸爸的参与热情,爸爸们提议,不能经常到学校为幼儿介绍有趣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可以设计简单的步骤图,投放至班级科学活动区,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2.3 超暖倾听小故事
倾听故事、阅读绘本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区域活动中图书区的游戏,部分幼儿提出“爸爸讲故事”的活动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赞同,多数幼儿“控诉”:在家里陪伴他们进行睡前的故事的多数是妈妈,他们也很渴望爸爸能抽出空来陪陪他们,能给他们讲一讲有趣、神秘的小故事。幼儿讨论决定开展“爸爸线上故事会”的活动,鼓励每一个爸爸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录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等,利用午睡时间,播放爸爸睡前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幼儿对爸爸讲故事的需求,树立爸爸在幼儿心目中知识渊博、晓知天文地理的形象。结合区域游戏图书区活动,制作绘本《爸爸故事会》。为幼儿创设故事倾听的条件,营造倾听氛围,了解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一个一个小故事汇聚着幼儿一份一份的期待,慢慢变成一幅温暖的画卷,隐藏着爸爸浓浓的爱。
2.3 “云”上集结爱——感恩“爸爸力量”
在收获爱的同时也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与付出,让爱凝聚相伴左右。在回顾本学期爸爸的力量活动时与幼儿进行第三次集体讨论: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爸爸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加入教育活动,使得幼儿的生活得到爸爸更多地陪伴,我们如何表达对爸爸的爱呢?结合表演区、美工区等活动,幼儿进行手语表演“让爱住我家”、制作“爸爸奖章”。拍摄视频,录制“萌娃云上礼”,将幼儿准备的节目与礼物赠与爸爸们,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特别情感。
3 “爸爸力量”后期深入幼儿园的思考
3.1 活动的特点
本次项目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本着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集结“爸爸的力量”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让爸爸走进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发挥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萌发幼儿对爸爸的崇拜之情。
3.2 反思与推进
爸爸们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幼儿的生活,带给幼儿崭新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幼儿成长的需要,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拉近了幼儿与爸爸的距离,幼儿能够重新审视爸爸存在的意义,加深与爸爸之间的情感。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使得教師、幼儿、家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后期的活动中可以从餐点、幼儿交往等层面进行思考,将爸爸的力量全面融入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成为爸爸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秀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87.
[2] 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生成课程[M].周欣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
关键词:爸爸力量 影响 探索实践
爸爸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很多幼儿成长中爸爸陪伴度不够,导致幼儿父爱缺失。受传统观念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根深蒂固思想于大多数爸爸们的脑海中,当前幼儿教育中往往出现“教育拼妈,爸爸缺席”的现象。
1 “爸爸缺位”现象的影响
基于本班家长参与日常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爸爸少数或从不接送幼儿的情况较为常见,普遍以祖辈和妈妈为主;当面交流幼儿情况或班级群互动沟通时,不足三分之一的爸爸会主动参与;家庭亲子活动中,63.06%妈妈参与活动,爸爸参与仅占28.98%,可见幼儿教育中以妈妈参与为主,爸爸参与率过低,而爸爸在幼儿成长阶段的缺位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1.1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整体“淡化”,迫使幼儿教育处于女性文化传授的状态之中,幼儿由于长期受到女性特有的阴柔美的熏陶,易缺乏男性的堅强、独立气质。爸爸勇敢坚毅的性格,能让幼儿感受到爸爸的“阳刚之气”,爸爸的教育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和性别角色的认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爸爸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一个特殊且必要的角色。
1.2 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爸爸角色的缺位会对幼儿的性格造成负面的影响,幼儿易感觉得到的爱不完整,形成自卑、柔弱、内向、脾气暴躁等性格。反之,爸爸内在显露的勇敢、独立的品质,能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3 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5岁以前基本以自我为中心,不具有移情的能力,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爸爸角色的缺位会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出现偏差,与同伴相处、合作游戏时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或内向不易融入集体等现象。爸爸的引导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和正确的社交观念,更好地促进幼儿融入集体。
2 “爸爸力量”项目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提出:“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教育和培养幼儿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因此爸爸融入幼儿教育迫在眉睫。若脱离具体情境与幼儿的需求讨论课程的生成性原则,那么无论是“儿童主体”,还是“弹性计划”“师生共构”等观点幼儿均“照单全收”。但是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引导者,应收集与发现幼儿的兴趣,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引发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到爸爸参与的活动中,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以“儿童为主体”,开展 “爸爸力量”项目活动,预设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邀请爸爸们加入,在课程过程中挖掘爸爸的潜能,助力幼儿经验的获得与情感的积极体验。
2.1 吹响集结号——挖掘“爸爸力量”
2.1.1 观察“万能大手掌”,发现爸爸的隐藏技能
爸爸们到底有哪些超能力?哪些隐藏技能?怎样来完成的呢?带着问题与幼儿开展本学期第一次“爸爸超能力研讨大会”,幼儿提出:我发现爸爸做所有的事都会用到手,那他的手一定具有超能力。依据幼儿的设想,设计亲子任务单“手掌的秘密”,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爸爸手掌大小、颜色、粗细等方面,观察爸爸的手和妈妈、自己的手有哪些不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温馨“亲子时光”为孩子们创造了深入了解爸爸的机会,活动中他们乐于与同伴分享爸爸手掌背后的故事,一同走进爸爸们手掌的秘密。
2.1.2 成立“最强智囊团”,发挥爸爸的潜在力量
通过了解爸爸手掌秘密可见,很多爸爸虽平时从不露面,但他的手掌却蕴藏着很多厉害的本领,且深藏不露。因此创建一支“爸爸智囊团”的队伍。通过“爸爸会议”的形式讨论与记录每一位爸爸“万能手掌”的本领,当出现老师和幼儿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可以向“爸爸智囊团”求助,通过爸爸的力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爸爸智囊团”的成立,让孩子们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爸爸万能手掌的厉害,给爸爸和孩子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2.1.3 探究“超能工具箱”,支持幼儿的发展需求
生活中时时处处均蕴藏着教育的机会,“智囊团”爸爸们手中的工具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铭铭爸爸好厉害啊,他怎么敲几下,那个弹出来的东西怎么就进去啦?”“他是用榔头敲的,我爸爸的工具箱里也有,除了这个还有好多厉害的工具呢!”出于幼儿对工具箱的好奇与向往,玄玄主动邀请自己的爸爸介绍了他神秘的工具箱,为幼儿展示、介绍工具箱中每一样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南》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依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对工具箱的观察能力和兴趣,通过个别和小组的探究形式,幼儿轮流观察探究工具的种类和特征,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式,为后期木工区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2 亲子集结活动——盘活“爸爸力量”
为了进一步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追随幼儿的脚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把幼儿好奇的内容变成他们下一步探究的活动,促使幼儿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决定者。因此将设问抛给幼儿: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爸爸的哪些潜能还可以被有效挖掘呢?孩子们在户外游戏、区域游戏、生活活动中都在积极地讨论着。
在幼儿兴趣萌发时,教师应支持、鼓励他们探索,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最终幼儿投票决定从“超感体验小运动”,“超趣科普小知识”、“超暖倾听小故事”这三个方面开展具体活动: 2.2.1 超感体验小运动
健康是五大领域之首,幼儿的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一日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强健幼儿体质的主要因素,运动对于幼儿并不陌生,应如何正确运动呢?如何将运动玩出花样呢?通过幼儿对自己爸爸本领的介绍,邀请爸爸们根据幼儿日常的户外活动项目,传授力量型、技巧型运动的方法,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形式的运动,萌发幼儿对爸爸的崇拜之情,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指南》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了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将体育游戏延伸到家庭中去,鼓励爸爸与幼儿进行每周一次的亲子小运动,如:“小脚踩大脚”、“骑大马”、“蒙眼找宝宝”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伴幼儿度过快乐的时光。良好的亲子运动,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2.2 超趣科普小知识
瑞吉欧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幼儿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渴望了解世界的奥秘。爸爸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爸爸特长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
日常的科学活动仅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他们渴望持续、深入地探究。在幼儿心中,爸爸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科学小达人,教师巧用爸爸在幼儿心目中的印象,结合幼儿区域游戏及已有经验,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如:班级开展“青苔微景观”活动时,铭铭知道爸爸有研究微生物的本领,邀请爸爸介绍有关青苔的小知识;区域中探索“电子积木游戏”时,晞晞发现爸爸有许多关于电的知识,邀请爸爸讲解电是如何产生,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积极的科学探究氛围,引发其他爸爸的参与热情,爸爸们提议,不能经常到学校为幼儿介绍有趣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可以设计简单的步骤图,投放至班级科学活动区,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2.3 超暖倾听小故事
倾听故事、阅读绘本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区域活动中图书区的游戏,部分幼儿提出“爸爸讲故事”的活动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赞同,多数幼儿“控诉”:在家里陪伴他们进行睡前的故事的多数是妈妈,他们也很渴望爸爸能抽出空来陪陪他们,能给他们讲一讲有趣、神秘的小故事。幼儿讨论决定开展“爸爸线上故事会”的活动,鼓励每一个爸爸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录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历史文化、民间故事等,利用午睡时间,播放爸爸睡前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幼儿对爸爸讲故事的需求,树立爸爸在幼儿心目中知识渊博、晓知天文地理的形象。结合区域游戏图书区活动,制作绘本《爸爸故事会》。为幼儿创设故事倾听的条件,营造倾听氛围,了解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一个一个小故事汇聚着幼儿一份一份的期待,慢慢变成一幅温暖的画卷,隐藏着爸爸浓浓的爱。
2.3 “云”上集结爱——感恩“爸爸力量”
在收获爱的同时也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与付出,让爱凝聚相伴左右。在回顾本学期爸爸的力量活动时与幼儿进行第三次集体讨论: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爸爸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加入教育活动,使得幼儿的生活得到爸爸更多地陪伴,我们如何表达对爸爸的爱呢?结合表演区、美工区等活动,幼儿进行手语表演“让爱住我家”、制作“爸爸奖章”。拍摄视频,录制“萌娃云上礼”,将幼儿准备的节目与礼物赠与爸爸们,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特别情感。
3 “爸爸力量”后期深入幼儿园的思考
3.1 活动的特点
本次项目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本着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集结“爸爸的力量”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让爸爸走进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发挥爸爸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萌发幼儿对爸爸的崇拜之情。
3.2 反思与推进
爸爸们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幼儿的生活,带给幼儿崭新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幼儿成长的需要,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拉近了幼儿与爸爸的距离,幼儿能够重新审视爸爸存在的意义,加深与爸爸之间的情感。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使得教師、幼儿、家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后期的活动中可以从餐点、幼儿交往等层面进行思考,将爸爸的力量全面融入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成为爸爸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秀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87.
[2] 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生成课程[M].周欣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