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种体制都得到了改进,市场化与工业化双重转轨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矛盾,这些矛盾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的汇率升值问题也不容置疑地与经济失衡问题有关。本文将通过对四个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探析得出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内容,如消费和投资之间的不协调、失业率的上升、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通货膨胀的加剧等,并通过这些结论探讨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的影响。同时,面对经济失衡的现象,政府采取了一紧一松的宏观调控策略,这一策略也带来了一定的升值压力。本文阐述了中美利差是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最重要原因,我国的经济失衡可以解释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来源不能仅仅关注国际市场,而更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得到最好的解决。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经济失衡 失业率 贸易顺差
一、背景介绍
从发达国家经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其商业、金融业等都是在较纯熟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壮大起来的,因而这些国家都有较完善的汇率制度。但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并没有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前提,经济转轨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转轨,我国的金融业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这也是中国的汇率改革举步维艰的历史原因,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又成为争论焦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滋生它的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现阶段处于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状态,这些失衡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了重大压力。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存在的背景很复杂,即市场化不完善与经济失衡共存的状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多方面表现论述经济失衡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几经变革,可细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1.7元人民币。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升值。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7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663元。按照2005年汇改8.11的汇率计算,此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增幅达24%。
宏观经济的失衡应该从宏观经济的四大量化指标中寻找,即Y(国民收入)、P(物价水平)、N(就业率)、NX(净出口)。宏观经济有其自身的波动和传导机制,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以使经济在均衡的道路上持续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在这四方面都各有失衡的表现。汇率升值的问题市场化不健全有关也同中国经济的失衡密不可分,本文就将根据宏观经济的失衡对汇率升值的问题进行解析,寻找出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
二、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和体制,实行渐进式改革。体制和政策的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释放了力量,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分配制度的不断健全(十七大又提出加大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57%(图一中显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的状况,从该图的斜率来看,其二阶导为正,故中国的经济正以递增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成为了世界上各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可知,用支出法可以得出Y=C+I+G+X-M,X-M即净出口,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一) 投资增长过快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在时间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分析得出,在不发生较大的制度和技术变化的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现阶段承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实际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体上为9%,在4.5%-22.5%之间,但自2003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已严重超过所设定的上限水平,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从而促使投资增长过快。
(二)消费增长的乏力
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根本的推动力是消费,这种最内在的动力可以推动投资和政府支出,市场需求扩大,厂商必然想方设法地满足。因此,经济贡献中,消费所占比重越大越好。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在GDP增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投资增长速度的提高将使消费的增长速度降低。在前文中提到过我国的产能明显过剩,即投资过热而消费乏力,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会排挤消费,加剧生产能力的过剩和内需的乏力。
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还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紧密相关。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机会不均等造成的,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消费和投资结构失衡
尽管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但内部结构失衡是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可以概况为GDP的逐年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投资额增长一直都高于消费的增长,体现出消费增长乏力的事实。经济结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中就包括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故而,Y的失衡体现在了其内部结构的失调。
三、就业率下降
(一)就业率下降的表现
对于就业率我们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要达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的定义却并不确切。充分就业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我国就业率可以肯定其失衡或是有问题存在的事实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失业率和失业人口不降反增。 (二)就业率下降违背经济规律的理论依据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加入根据周期性来诠释中国经济现状,理论上中国处于从复苏到繁荣的过渡阶段。但失业率上升是逆周期的,即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失业率则越低,这是通过美国经济的历史总结出来的宏观经济特征事实。根据这一经验事实,中国的失业率应该处于下降状态。然而,从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而且,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失业率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下降,相反中国的失业率大体呈上涨的趋势。
(三)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下降
经济高速增长的我国却同样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失业率,其原因与我国是出于双重转轨的国家密不可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转轨过程让我国在得到了生产力释放的同时也遭遇体制的改革必然导致一些体制性失业,这些失业人员在未进行体制改革时属于隐蔽性失业,而在改革期间却体现出来。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必然导致更多的结构性失业。从而在我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下降这一经济现象。
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一)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了引进走出的外贸政策。 2011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9.2%,2011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了20%以上,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2003年至2011年的8年间,我国GDP平均增长幅度为10%左右,单从出口贸易来看,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扩大,我国需求的拉动中由外需拉动的部分增加,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Y=C+I+G+X-M,其中NX=X-M,由于我国近年来出口大于进口,所以NX这一值一般为正,根据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在不断扩大。
五、物价上涨
(一)货币化进程中的通货膨胀的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1%,涨幅比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创15个月来新低。2011年,中国CPI比上年上涨5.4%。尽管央行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但CPI上涨的脚步并为止住。通胀化时代、通胀化生存已经成为了当今各大媒体的主题词,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密切关注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这一主题必然会给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带来影响。
1.货币供给的增加
鉴于中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长时间保持着顺差的趋势,由外汇占款而被动带动的基础货币数量陆续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供给量因双顺差而被动增加,外汇占款所拉动的基础货币数量在陆续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3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上半年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8亿元。
2.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1)国内投资
尽管中国存贷款利率都在上涨,但通货膨胀也在加剧。截至2011年12月份我国的CPI达到了102.3%,而此时现行的贷款利率大约在6.1%左右,存款利率在0.5%左右。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政府即便提高名义利率,通货膨胀也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控制。理性投资者发现贷款利率为负,必然加大投资力度,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通货膨胀。
另外,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所以人们不会把钱存到银行,而是用于投资或是购买一些耐用品。人们都在慢慢地适应并学会如何在货币贬值的年代确保自己的利益,其中投资在房地产市场是最好的保值升值的方式,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继续飚升,加剧通货膨胀。
(2)国际投资
中国目前汇率具有升值的预期,想要套期保值的人,便会持有人民币,从而推高人民币汇率,也加大了人民币的货币供给。
同时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多次提升利率,加强了人们到中国投资或投机的欲望,国际游资不断在中国落脚,加大了人民币的供给。这样,中国的股市房市被进一步推高,从而提高了国内人们对于股市房市的预期,进一步扩大国内投资。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增长成为了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需求因素。
3.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1)名义工资上升
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引发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在AD-AS模上表现出来的就是AS曲线向左移,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2)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
随着我国深入到国际市场,我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发紧密。近期美元不断贬值,而许多能源都是以美元标价,为了弥补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同时美元贬值,使过去用美元来保值的人改用能源来套期保值,导致能源的期货期权价格不断攀升,对现货市场也带来压力,因为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着平行性和收敛性的关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必然推动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六、结论
经过以上的阐述,本文在对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抽丝剥茧的阐述后,探讨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来源,即我国经济存在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与失业率继续攀升并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产能过剩矛盾尖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并存,内需扩张乏力与外需增加速度加快并存等失衡的表现。另外,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的加剧又给经济加上了一层困难。这些经济问题都与汇率紧密相关,并带来了升值压力,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决不仅仅是外国所施加的压力,要真正解决汇率的问题,决不能脱离了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中美利差,其次是国民收入、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内部失衡等。因此,高度重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尤其是解决内部经济失衡问题对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黎琦嘉.外汇市场汇率预期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03).
[2] 丁志杰,郭凯,闰瑞明.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2009(12).
[3] 熊莉群.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01).
[4] 方雷.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J].知识经济,2010(03) .
[5] 王海军.基于BEER 改进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研究[J].价格月刊,2010(04).
[6] 蓝乐琴.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测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11).
[7] 周浩,朱启贵.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物价指数变动[J].财经科学,2006(06) .
[8]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2).
[9] 江英,顾保国.调整名义汇率预防严重通货膨胀[J].经济探讨,2008(2).
(编辑:刘影)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经济失衡 失业率 贸易顺差
一、背景介绍
从发达国家经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其商业、金融业等都是在较纯熟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壮大起来的,因而这些国家都有较完善的汇率制度。但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并没有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前提,经济转轨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转轨,我国的金融业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这也是中国的汇率改革举步维艰的历史原因,在没有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又成为争论焦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滋生它的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现阶段处于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状态,这些失衡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了重大压力。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存在的背景很复杂,即市场化不完善与经济失衡共存的状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多方面表现论述经济失衡给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几经变革,可细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1.7元人民币。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步升值。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7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663元。按照2005年汇改8.11的汇率计算,此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增幅达24%。
宏观经济的失衡应该从宏观经济的四大量化指标中寻找,即Y(国民收入)、P(物价水平)、N(就业率)、NX(净出口)。宏观经济有其自身的波动和传导机制,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以使经济在均衡的道路上持续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在这四方面都各有失衡的表现。汇率升值的问题市场化不健全有关也同中国经济的失衡密不可分,本文就将根据宏观经济的失衡对汇率升值的问题进行解析,寻找出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
二、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和体制,实行渐进式改革。体制和政策的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释放了力量,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分配制度的不断健全(十七大又提出加大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57%(图一中显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的状况,从该图的斜率来看,其二阶导为正,故中国的经济正以递增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成为了世界上各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可知,用支出法可以得出Y=C+I+G+X-M,X-M即净出口,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一) 投资增长过快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在时间数据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分析得出,在不发生较大的制度和技术变化的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现阶段承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实际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体上为9%,在4.5%-22.5%之间,但自2003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已严重超过所设定的上限水平,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从而促使投资增长过快。
(二)消费增长的乏力
经济增长过程中最根本的推动力是消费,这种最内在的动力可以推动投资和政府支出,市场需求扩大,厂商必然想方设法地满足。因此,经济贡献中,消费所占比重越大越好。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在GDP增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投资增长速度的提高将使消费的增长速度降低。在前文中提到过我国的产能明显过剩,即投资过热而消费乏力,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会排挤消费,加剧生产能力的过剩和内需的乏力。
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还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紧密相关。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机会不均等造成的,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消费和投资结构失衡
尽管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但内部结构失衡是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可以概况为GDP的逐年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演变。投资额增长一直都高于消费的增长,体现出消费增长乏力的事实。经济结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中就包括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故而,Y的失衡体现在了其内部结构的失调。
三、就业率下降
(一)就业率下降的表现
对于就业率我们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要达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的定义却并不确切。充分就业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然而我国就业率可以肯定其失衡或是有问题存在的事实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失业率和失业人口不降反增。 (二)就业率下降违背经济规律的理论依据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加入根据周期性来诠释中国经济现状,理论上中国处于从复苏到繁荣的过渡阶段。但失业率上升是逆周期的,即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失业率则越低,这是通过美国经济的历史总结出来的宏观经济特征事实。根据这一经验事实,中国的失业率应该处于下降状态。然而,从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而且,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失业率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下降,相反中国的失业率大体呈上涨的趋势。
(三)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下降
经济高速增长的我国却同样面对着逐渐增长的失业率,其原因与我国是出于双重转轨的国家密不可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转轨过程让我国在得到了生产力释放的同时也遭遇体制的改革必然导致一些体制性失业,这些失业人员在未进行体制改革时属于隐蔽性失业,而在改革期间却体现出来。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必然导致更多的结构性失业。从而在我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率下降这一经济现象。
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一)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了引进走出的外贸政策。 2011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9.2%,2011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了20%以上,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2003年至2011年的8年间,我国GDP平均增长幅度为10%左右,单从出口贸易来看,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扩大,我国需求的拉动中由外需拉动的部分增加,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Y=C+I+G+X-M,其中NX=X-M,由于我国近年来出口大于进口,所以NX这一值一般为正,根据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在不断扩大。
五、物价上涨
(一)货币化进程中的通货膨胀的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1%,涨幅比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创15个月来新低。2011年,中国CPI比上年上涨5.4%。尽管央行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但CPI上涨的脚步并为止住。通胀化时代、通胀化生存已经成为了当今各大媒体的主题词,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密切关注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这一主题必然会给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带来影响。
1.货币供给的增加
鉴于中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长时间保持着顺差的趋势,由外汇占款而被动带动的基础货币数量陆续提升。人民币的货币供给量因双顺差而被动增加,外汇占款所拉动的基础货币数量在陆续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3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上半年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8亿元。
2.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1)国内投资
尽管中国存贷款利率都在上涨,但通货膨胀也在加剧。截至2011年12月份我国的CPI达到了102.3%,而此时现行的贷款利率大约在6.1%左右,存款利率在0.5%左右。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政府即便提高名义利率,通货膨胀也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控制。理性投资者发现贷款利率为负,必然加大投资力度,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通货膨胀。
另外,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所以人们不会把钱存到银行,而是用于投资或是购买一些耐用品。人们都在慢慢地适应并学会如何在货币贬值的年代确保自己的利益,其中投资在房地产市场是最好的保值升值的方式,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继续飚升,加剧通货膨胀。
(2)国际投资
中国目前汇率具有升值的预期,想要套期保值的人,便会持有人民币,从而推高人民币汇率,也加大了人民币的货币供给。
同时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多次提升利率,加强了人们到中国投资或投机的欲望,国际游资不断在中国落脚,加大了人民币的供给。这样,中国的股市房市被进一步推高,从而提高了国内人们对于股市房市的预期,进一步扩大国内投资。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增长成为了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需求因素。
3.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1)名义工资上升
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引发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在AD-AS模上表现出来的就是AS曲线向左移,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2)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
随着我国深入到国际市场,我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发紧密。近期美元不断贬值,而许多能源都是以美元标价,为了弥补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同时美元贬值,使过去用美元来保值的人改用能源来套期保值,导致能源的期货期权价格不断攀升,对现货市场也带来压力,因为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着平行性和收敛性的关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必然推动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六、结论
经过以上的阐述,本文在对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抽丝剥茧的阐述后,探讨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来源,即我国经济存在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与失业率继续攀升并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产能过剩矛盾尖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并存,内需扩张乏力与外需增加速度加快并存等失衡的表现。另外,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的加剧又给经济加上了一层困难。这些经济问题都与汇率紧密相关,并带来了升值压力,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决不仅仅是外国所施加的压力,要真正解决汇率的问题,决不能脱离了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中美利差,其次是国民收入、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内部失衡等。因此,高度重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尤其是解决内部经济失衡问题对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黎琦嘉.外汇市场汇率预期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03).
[2] 丁志杰,郭凯,闰瑞明.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2009(12).
[3] 熊莉群.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01).
[4] 方雷.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J].知识经济,2010(03) .
[5] 王海军.基于BEER 改进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研究[J].价格月刊,2010(04).
[6] 蓝乐琴.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测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11).
[7] 周浩,朱启贵.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物价指数变动[J].财经科学,2006(06) .
[8]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2).
[9] 江英,顾保国.调整名义汇率预防严重通货膨胀[J].经济探讨,2008(2).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