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藤县红蘑菇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的提出了优化藤县红蘑菇发展的产业建设路径以及培育藤县红蘑菇品牌发展路径,以期为藤县红蘑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业产业化 红蘑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无论是生产手段还是经营方式,依旧很落后,基础地位依旧很脆弱。欠发达地区面临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又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在这种双重竞争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理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本文以广西藤县的红蘑菇产业为例,根据实际资源享赋,充分发挥相关的比较优势,探索符合藤县地区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提高市场化率和组织化程度为双轨路线,实现藤县红蘑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利润共享性,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经济基础。
一、广西藤县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整体发展情况。红菇是藤县的特产之一,是珍贵的食用和药用菌。干品含有90%-92%的有机物,其中包含20%的蛋白质,60%的碳水化合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也深受新加坡、台湾地区及港澳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由于野生红菇自然生长,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农民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开发意识淡薄,采菇时急功近利,采收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了部分地区野生红菇质量和产量下降。
2.销售情况。藤县象棋镇野生大红菇约有200年历史,1970年开始有人开始收购,象棋镇花滩组陈永全最早同福建商贩合作,而福建商贩到当地收购有3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象棋镇市场上大红菇卖价0.6元/kg,现在从每公斤几元到几十元,2000年后涨到200元/kg,目前的价格最贵红菇600元左右/kg。该镇的红菇主要由福建商贩驻点收购,冠以“浪水红菇”贩运到国内外市场出售。
二、广西藤县红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水平不足,市场管理制度欠缺。目前,广西梧州市藤县红林科技有限公司是藤县仅有的规模性的红菇经销商,与藤县红菇种植规模的产业需要相差较大。大部分红菇生产加工仍停留在家庭小作坊和个体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销售阶段。组织水平低,生产销售效率低下,红菇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导致市场化管理难的问题,各生产单位和作坊之间为扩大销售额,价格高低不一,内部消耗严重,低于外来竞争和威胁水平低,藤县红菇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2.红菇基地建设滞后,政府干预不足。目前,除藤县琼琼苗木场、藤县象棋祖创土特产购销部、藤县天平斌华农庄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基地外,大多数公司和作坊生产设施缺乏,建设滞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分散经营,点多面广。且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出台红菇生产相关政策不够完善,规章准则缺乏制约性和实施强制性,制约的藤县红菇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专项人才,营销水平单一。当前,制约藤县红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无法实现规模种植,由此导致藤县红菇的研究和开发停滞,科研水平远落后与江浙福建等地带。此外,藤县对专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投入精力和资金比重少,产出人才匮乏。
藤县红菇的销售和宣传水平单一,除少数几家企业有连锁营业销售点和网上销售渠道外,大多数红菇制成品停留于附近地域零售或者等待外来商家上门采购,没有形成零售、批发、互联网线上宣传销售、广告宣传、博览会、专卖店多重一体化营销方式。
三、关于广西藤县红菇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1.优化红菇产业区域布局。以《广西“十三五”农业( 种植业) 发展规划》( 2016) 为引领,遵循“突出优势、市场化运作、科技保质、注重生态”的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藤县各乡镇现有红菇种植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红菇经销企业向种植乡镇集中,统筹布局红菇产业化聚集区。
2.加强红菇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红菇项目带动战略,建立红菇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积极策划一批与红菇产业化龙头企业( 含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企业等) 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整体依次推进产业发展。
3.强化农用资金扶持。贯彻广西农业产业化精神,每年分级确定扶持对象进行扶持,通过科学使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形成“国家上扶持一批、自治区上扶持一批”的长效措施,真正使政府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對新建的藤县红菇项目,通过先入驻市、县级工业园区,除同等享受该市( 县) 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地方财政应适当给予一定的项目建设补助。
参考文献:
[1]傅晨.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前沿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骆鹏,黄宏彬. 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瓶颈的9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5):103-104.
[3]夏英,牛若峰.中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丘海斌.基于范式的贵州农业产业组织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0.
作者简介:罗惠莲(1994.05—)女。民族:壮。广西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曾凡生(1991.12—)男。民族:汉。广西梧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孟萍萍(1995.06—)女。民族:汉。广西全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施文娟(1995.11—)女。民族:汉。广西横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业产业化 红蘑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无论是生产手段还是经营方式,依旧很落后,基础地位依旧很脆弱。欠发达地区面临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又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在这种双重竞争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理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本文以广西藤县的红蘑菇产业为例,根据实际资源享赋,充分发挥相关的比较优势,探索符合藤县地区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提高市场化率和组织化程度为双轨路线,实现藤县红蘑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利润共享性,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经济基础。
一、广西藤县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整体发展情况。红菇是藤县的特产之一,是珍贵的食用和药用菌。干品含有90%-92%的有机物,其中包含20%的蛋白质,60%的碳水化合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也深受新加坡、台湾地区及港澳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由于野生红菇自然生长,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农民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开发意识淡薄,采菇时急功近利,采收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了部分地区野生红菇质量和产量下降。
2.销售情况。藤县象棋镇野生大红菇约有200年历史,1970年开始有人开始收购,象棋镇花滩组陈永全最早同福建商贩合作,而福建商贩到当地收购有30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象棋镇市场上大红菇卖价0.6元/kg,现在从每公斤几元到几十元,2000年后涨到200元/kg,目前的价格最贵红菇600元左右/kg。该镇的红菇主要由福建商贩驻点收购,冠以“浪水红菇”贩运到国内外市场出售。
二、广西藤县红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水平不足,市场管理制度欠缺。目前,广西梧州市藤县红林科技有限公司是藤县仅有的规模性的红菇经销商,与藤县红菇种植规模的产业需要相差较大。大部分红菇生产加工仍停留在家庭小作坊和个体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销售阶段。组织水平低,生产销售效率低下,红菇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导致市场化管理难的问题,各生产单位和作坊之间为扩大销售额,价格高低不一,内部消耗严重,低于外来竞争和威胁水平低,藤县红菇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2.红菇基地建设滞后,政府干预不足。目前,除藤县琼琼苗木场、藤县象棋祖创土特产购销部、藤县天平斌华农庄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基地外,大多数公司和作坊生产设施缺乏,建设滞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分散经营,点多面广。且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出台红菇生产相关政策不够完善,规章准则缺乏制约性和实施强制性,制约的藤县红菇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专项人才,营销水平单一。当前,制约藤县红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无法实现规模种植,由此导致藤县红菇的研究和开发停滞,科研水平远落后与江浙福建等地带。此外,藤县对专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投入精力和资金比重少,产出人才匮乏。
藤县红菇的销售和宣传水平单一,除少数几家企业有连锁营业销售点和网上销售渠道外,大多数红菇制成品停留于附近地域零售或者等待外来商家上门采购,没有形成零售、批发、互联网线上宣传销售、广告宣传、博览会、专卖店多重一体化营销方式。
三、关于广西藤县红菇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1.优化红菇产业区域布局。以《广西“十三五”农业( 种植业) 发展规划》( 2016) 为引领,遵循“突出优势、市场化运作、科技保质、注重生态”的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藤县各乡镇现有红菇种植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红菇经销企业向种植乡镇集中,统筹布局红菇产业化聚集区。
2.加强红菇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红菇项目带动战略,建立红菇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积极策划一批与红菇产业化龙头企业( 含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企业等) 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整体依次推进产业发展。
3.强化农用资金扶持。贯彻广西农业产业化精神,每年分级确定扶持对象进行扶持,通过科学使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形成“国家上扶持一批、自治区上扶持一批”的长效措施,真正使政府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對新建的藤县红菇项目,通过先入驻市、县级工业园区,除同等享受该市( 县) 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地方财政应适当给予一定的项目建设补助。
参考文献:
[1]傅晨.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前沿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骆鹏,黄宏彬. 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瓶颈的9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5):103-104.
[3]夏英,牛若峰.中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丘海斌.基于范式的贵州农业产业组织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0.
作者简介:罗惠莲(1994.05—)女。民族:壮。广西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曾凡生(1991.12—)男。民族:汉。广西梧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孟萍萍(1995.06—)女。民族:汉。广西全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施文娟(1995.11—)女。民族:汉。广西横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