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飞速前进,科技迅猛发展。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培养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才责无旁贷。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研究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本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展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人才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教委决定: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模式的情况,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这样齐心合力开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局面。
一、学校必须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文化基础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各校必须高度重视。
1.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列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救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代呼唤高信息技术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末来社会所需的信息技术,学校责无旁贷。
2.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我们的教育要有前瞻性,立足今天,面向世界,开拓未来,教育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已近八个年头了,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当令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页面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中学生也能做得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这个学期,我们开办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地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可将Photoshop和Fal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一个学生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指导,比如在word的教学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通过多媒体系统的传送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3.不拘小节。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细节,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时才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其他学科题海战术的弯路,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信息课教学的真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21世纪的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本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展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人才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国家教委决定: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
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模式的情况,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这样齐心合力开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局面。
一、学校必须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文化基础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各校必须高度重视。
1.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列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救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代呼唤高信息技术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具有末来社会所需的信息技术,学校责无旁贷。
2.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我们的教育要有前瞻性,立足今天,面向世界,开拓未来,教育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已近八个年头了,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适应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当令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网络是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页面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中学生也能做得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这个学期,我们开办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地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可将Photoshop和Fal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一个学生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指导,比如在word的教学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通过多媒体系统的传送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3.不拘小节。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细节,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时才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其他学科题海战术的弯路,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信息课教学的真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21世纪的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