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心理战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心理战在逐步纳入国家战略作战。
  
  心理战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有一个美国作家在《斗智》一书里写,在一战的胶着状态下,一个德国将领说:“为了破坏对方手里的枪支,消耗了许多贵重的弹药,如果想出一种办法,让对方不想打仗,不愿意打仗,不愿意去抠那个扳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没有这种办法呢?有。后来发现了,就是用心理战。事实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17年,两大阵营都放开了,传单、广播、散布谣言、派人传小道消息……都干上了。战争后期,每个月发送500万~600万张的传单。
  一战后,英国的战略学家福特,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他说无线电广播和电报的发明,使宣传具有世界范围的威力,人们已经把语言变成了战争的武器,因为它有了光的速度和全球的半径,能使整个民族发狂。这话是在1935年讲的。到了1979年2月,他的预言被实践了。伊朗的精神领袖、什叶派的传教士——霍梅尼不费一枪一弹,运用宗教的思想,运用广播,解决了这个问题,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取得伊朗的政权。
  美国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组织了心理战的专门部门,他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军事科学的巨大变化,毫无疑问,心理战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权在我们的军事中享有荣誉的地位。”
  第三次转变是冷战后,就是1945年~1991年,杜鲁门和乔志凯推出的所谓“冷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发展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军事力量,搞星球大战,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暴力的心理威慑;利用经济贸易对社会主义国家诱压兼施,利用现代的传播工具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同社会主义国家打没有硝烟的战争;用人员的交往,思想文化的渗透,培植异体力量。总之一句话,就是利用大战以外的手段,一切手段,这是乔志凯的原话。
  
  第二,心理战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
  
  我们所讲的心理战是在强大的军事后盾的基础上,有雄厚的实力打这个仗,才去做心理上的对抗。这是美国人常用的方法。卡特的安全助理写了很多书,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他连续出了三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中国模式要是成功了,会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模仿的一个对象。”这是他所担心的。俄罗斯国际研究中心的主任也非常明确地指出,美国走上世界舞台开始就奉行一个非常明确和坚定的战略,是为了控制世界局势的发展,就是要在世界上建立压倒一切力量的优势,美国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成为他的对手,和他对抗,这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所以要打心理战,要有实力、要有本领,不是说中国出现一个诸葛亮一样的人物,问题就解决了。现在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大家的智慧。
  
  第三,心理战的心理渗透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尽管我们和苏联在军事经济政治上进行较量,但是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中打了败仗,所有的武器、条约、外援、文化关系都毫无意义。”他的这本书是讲冷战时期美国的政策。
  价值观念是指导一个人行为规范的非常重要的观念,这里我多说两句。个人讲成长讲奋斗,个人的想法不是凭空来的,家庭会给你传承一个固有的观念,然后在学校、在社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指导你的行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到嘉庚学院看到,学院领导为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自行车是免费的,绿色的是同学们可以骑,红黄的是老师骑的。我也骑过,绝大部分车子都很好。后来,我看到过有同学骑车时车链子掉了,把车子往地上一扔就走了,给其他人的出行造成不便。我认为价值观念包括很多东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品德、素质。这些都体现在行为上,大大小小的价值观念组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了是非判断。
  从信息时代心理战来讲,心理渗透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国家的价值观要是变了,国家就有可能解体。苏联的解体和观念转变有很大的关系,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的外长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党终于有一个年少力强的领导,他有一个慈善的面容,还有一副钢铁的牙齿,我们对他充满期待。”戈尔巴乔夫上台就推出了改革与新思维,他的主导思想是苏联的体制已经过时了,要睁眼看看世界、看看西方。所以他出去学习,到美国、英国访问,西方国家高度接待,给他介绍经验,回国后他说要走西方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任期,他是苏联第一个总统也是最后一个总统,宣布苏联解体,作为一个政治主体,苏联不存在了。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给西方送了一个最好的圣诞节礼物,他都等不到12月30号,还有5天的时间,苏联就成立70周年了。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但是自由的标准,民主的标准谁来定呢?当然是西方啊,不然怎么会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四,心理威慑是以军事强制为手段。
  
  这分成两部分,暴力威慑和非暴力威慑。非暴力威慑就是给你看看,演习,告诉你我有这个我有那个,反正你不能和我对抗,你要是和我对抗,就必须得消耗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都帮你列出来了。还有一个是暴力,就是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这是非常典型的。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这段历史,美国作为北约的谈判代表拿了一份协议和南联盟谈,告诉说我就提出这些条件,你要是遵守的话就签字,要是不遵守的话,这儿还有一张明天轰炸的目标和计划,也给你看看。南联盟不签,第二天北约就开始轰炸,轰炸的就是昨天给他看的那些目标。打完了,三天后拿了新的方案,比原来的还苛刻,然后又拿了一份轰炸方案,问南联盟签不签。最后,克林顿说了一句话:“你们如果再不答应我们的要求的话,我们要使南斯拉夫回到石器时代。”一个欧洲的比较发达的国家回到石器时代,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可能的。最后北约的军队把城市的面粉厂、制糖厂、自来水厂全部炸掉。路上连一座好桥都没有了,现在幸存的几座桥是南斯拉夫人用生命换来的。身上画着靶子——打我吧,然后站在桥上,几百人几千人站在桥头桥尾,这样才保护下来的。这就是威慑,直接的威慑。
  
  第五,心理对抗是以信息传媒为平台。现代心理战是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
  
  全方位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美国之音得到美国政府的资助是三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有三百个播音间,三千多个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工作人员。美国之音到每个国家都雇佣那里的人,然后传达美国的思想。
  全时空是说现在的心理战没有前方和后方,没有平时和战时,没有军队和平民。不是说你是大学生,就不会来影响你,你也是一个目标。只不过是不是真的具体对你这个人,要另当别论。
  多层次是指从最高的决策者到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受到心理战的影响。真正的威慑战略是从海湾战争开始的。
  
  第六,心理战的实施是以专业力量为保障的。
  
  美国是比较完善的,在军队里编有专业的心理战部队。这是从奥巴马开始的,有一个特别委员会,提供心理战的方案,在作战中有战区心理战司令部,有一般职员和职业职员。拥有很多重型的装备,像载播、移动式的传输工具、大型的固定传播。这些高档的移动器材可以切播国家信号,比如说你正在看伊拉克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国家新闻,可能下一个镜头就是心理战部队切入后播出的图像了。网络信号更不用说了。现在美军设计出一种新的次声波武器,已经在心理宣传广播上使用,会使敌方的战士感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心烦意乱,甚至呆不下去了,拿起枪就走了。
  我们讲信息时代的心理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一次讲座可以讲完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心理战的战法、战例,心理战的原则。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4月,他便拜到安德义门下,参加第一届“公益国学特训营”。为期3个月的暑期特训结束后,蒋强觉得不过瘾,请求安德义给自己开小灶。大四上学期结束时,蒋强背诵了4万多字的国学,成为安德义300多个弟子中,背完整部《论语》第一人,被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们称为“论语哥”。现在,蒋强已经能背诵12万多字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学记》等。  “我没有其他优势,只有股子蛮劲。”回想国学
玩过Flappy Bird吗?几朵白云,类似超级玛丽中的粗管子,一只肥肥呆呆的“笨鸟”,玩法似乎不复杂,你需要做的是在手机屏幕上控制这只小鸟,不让它撞到管子就可以了。就是这款简单的游戏,今年引发了游戏界的一场“地震”。这款下载量超过5000万,每天的广告收入可达5万美元的火爆游戏,竟被它的开发者——越南小伙阮哈东(Nguyen Ha Dong),在苹果和安卓的商店撤下。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人说某些
第一回合:朴素长袍/西装革履  自古中国有文人相轻之俗。北大和清华之间的竞争,除了知识的副产品——狂傲之气之外,大抵还始于两校学生心中强烈的归属感。  旧时清华学生多说英语,西装革履,周身散发着西方绅士沉稳持重的气息。北大学生则多喜长袍,不拘小节的短发经常会有几枝斜逸旁出,颇有慷慨激昂而又清贫质朴的文人之气。1916~1920年,朱自清先生在北大读书期间,曾看到过清华和北大的一次英语辩论,他印象深
去之前我还是小小地做了下功课,得知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展品相当丰富,以至于分设了三个展馆:历史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和妇女文化馆。书画艺术馆是在学校图书馆收藏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藏品主要是宋代至现代的名家字画,一共有1200余幅。  参观当天我九点半到书画艺术馆时,艺术馆才刚开门没多久,里面只有一个讲解员。由于其他讲解员还没到,她让我先参观,稍后给我讲解感兴趣和有疑惑的展品。这样正合我心意,只有一个人
账号:新浪微博@花溪大学城  概述:这是一个集一人之力做出的辐射数十所高校的校园微博。以“花溪大学城,我们在一起”为口号,微博的成果直接体现在2万多粉丝上。  如果时光倒回6年,2008年的夏天,快要毕业的林夏(化名)喜欢逛当时还叫“校内”的“人人”,如果想吐槽,他就上学校的BBS。在那里,聚集了一批喜欢分享、积极建言的大学生们。  2008年,林夏在贵州一所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企划的工作。林夏把
作为日本九大帝国大学之一,大阪大学怎么少得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伴手礼呢。在大阪大学生活协同组合商店里,有一个专门摆放大阪大学伴手礼的货架。有本子、文件夹、笔等文具类,也有小手帕、T恤衫等生活用品类,最有特色的要数阪大生啤和啤酒、阪大饼干了。  阪大生啤  大阪大学委托给一个位于箕面市的啤酒工厂生产专属于大阪大学的啤酒。该工厂用上好的麦子和啤酒花,一瓶一瓶手工生产啤酒。然后结合大阪大学的形象设计了独属于
“当辅导员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差点误了自己婚礼哦” 那子一脸平静,在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交流会上,那子简单的开场白骤然震撼了全场。  被“包住”的孩子  5年前的那子思政专业博士毕业,怀着一颗对高校工作的尊敬与神往,她走进一所重点大学,担任一名普通的辅导员,这一走就是5年。  9月份开始工作,10月1日,那子就要和男朋友结婚,博士毕业,年纪也不小了,和男朋友的爱情也走过了8年马拉松似的抗战。在老家举行
同学们大家好,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因为24年前我也和大家一样,带着小板凳,坐在这个小操场,参加毕业庆典,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有一点点紧张、一点点迷茫,但是更多的是激动是兴奋,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个时刻,我能跟大家讲点什么呢?我比大家年长24岁,早24届,作为一个学长,面对这么多学弟学妹即将开始人生征程的关键时刻,我能讲点什么呢?还是只讲两点吧。  1.要永远相信梦想的
现在的李冰总是感慨,当初真是选对了专业。但是当年在选择时,李冰其实并没有一心想学设计。“这个专业真是那时随机选的,就觉得它的名字我能理解,而且感觉很有意思。所以在开学初,我对它是抱怀疑态度的,不知道它究竟适不适合自己。但逐渐当我学习到这个专业中的基础之后,我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了调整。”李冰说,设计能让人在生活中发现美,让自己和他人感到愉悦,能创造美,能给予一个人更广阔的视野。  李冰的毕业设计,源于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着很多人。”大学校园里流传广泛的这个段子生动地诠释了高数和微积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在我们浙江大学,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反常现象:150人的微积分选修课程,全年级3000多人抢,为此学校不得不找一间能容纳300人的最大的教室。但是10比1的超高淘汰率依然让大家心惊胆颤,每次抢课,不仅要拼体力,更得拼人品。  这都是因为上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