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心理战在逐步纳入国家战略作战。
心理战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有一个美国作家在《斗智》一书里写,在一战的胶着状态下,一个德国将领说:“为了破坏对方手里的枪支,消耗了许多贵重的弹药,如果想出一种办法,让对方不想打仗,不愿意打仗,不愿意去抠那个扳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没有这种办法呢?有。后来发现了,就是用心理战。事实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17年,两大阵营都放开了,传单、广播、散布谣言、派人传小道消息……都干上了。战争后期,每个月发送500万~600万张的传单。
一战后,英国的战略学家福特,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他说无线电广播和电报的发明,使宣传具有世界范围的威力,人们已经把语言变成了战争的武器,因为它有了光的速度和全球的半径,能使整个民族发狂。这话是在1935年讲的。到了1979年2月,他的预言被实践了。伊朗的精神领袖、什叶派的传教士——霍梅尼不费一枪一弹,运用宗教的思想,运用广播,解决了这个问题,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取得伊朗的政权。
美国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组织了心理战的专门部门,他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军事科学的巨大变化,毫无疑问,心理战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权在我们的军事中享有荣誉的地位。”
第三次转变是冷战后,就是1945年~1991年,杜鲁门和乔志凯推出的所谓“冷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发展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军事力量,搞星球大战,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暴力的心理威慑;利用经济贸易对社会主义国家诱压兼施,利用现代的传播工具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同社会主义国家打没有硝烟的战争;用人员的交往,思想文化的渗透,培植异体力量。总之一句话,就是利用大战以外的手段,一切手段,这是乔志凯的原话。
第二,心理战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
我们所讲的心理战是在强大的军事后盾的基础上,有雄厚的实力打这个仗,才去做心理上的对抗。这是美国人常用的方法。卡特的安全助理写了很多书,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他连续出了三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中国模式要是成功了,会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模仿的一个对象。”这是他所担心的。俄罗斯国际研究中心的主任也非常明确地指出,美国走上世界舞台开始就奉行一个非常明确和坚定的战略,是为了控制世界局势的发展,就是要在世界上建立压倒一切力量的优势,美国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成为他的对手,和他对抗,这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所以要打心理战,要有实力、要有本领,不是说中国出现一个诸葛亮一样的人物,问题就解决了。现在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大家的智慧。
第三,心理战的心理渗透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尽管我们和苏联在军事经济政治上进行较量,但是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中打了败仗,所有的武器、条约、外援、文化关系都毫无意义。”他的这本书是讲冷战时期美国的政策。
价值观念是指导一个人行为规范的非常重要的观念,这里我多说两句。个人讲成长讲奋斗,个人的想法不是凭空来的,家庭会给你传承一个固有的观念,然后在学校、在社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指导你的行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到嘉庚学院看到,学院领导为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自行车是免费的,绿色的是同学们可以骑,红黄的是老师骑的。我也骑过,绝大部分车子都很好。后来,我看到过有同学骑车时车链子掉了,把车子往地上一扔就走了,给其他人的出行造成不便。我认为价值观念包括很多东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品德、素质。这些都体现在行为上,大大小小的价值观念组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了是非判断。
从信息时代心理战来讲,心理渗透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国家的价值观要是变了,国家就有可能解体。苏联的解体和观念转变有很大的关系,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的外长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党终于有一个年少力强的领导,他有一个慈善的面容,还有一副钢铁的牙齿,我们对他充满期待。”戈尔巴乔夫上台就推出了改革与新思维,他的主导思想是苏联的体制已经过时了,要睁眼看看世界、看看西方。所以他出去学习,到美国、英国访问,西方国家高度接待,给他介绍经验,回国后他说要走西方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任期,他是苏联第一个总统也是最后一个总统,宣布苏联解体,作为一个政治主体,苏联不存在了。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给西方送了一个最好的圣诞节礼物,他都等不到12月30号,还有5天的时间,苏联就成立70周年了。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但是自由的标准,民主的标准谁来定呢?当然是西方啊,不然怎么会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四,心理威慑是以军事强制为手段。
这分成两部分,暴力威慑和非暴力威慑。非暴力威慑就是给你看看,演习,告诉你我有这个我有那个,反正你不能和我对抗,你要是和我对抗,就必须得消耗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都帮你列出来了。还有一个是暴力,就是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这是非常典型的。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这段历史,美国作为北约的谈判代表拿了一份协议和南联盟谈,告诉说我就提出这些条件,你要是遵守的话就签字,要是不遵守的话,这儿还有一张明天轰炸的目标和计划,也给你看看。南联盟不签,第二天北约就开始轰炸,轰炸的就是昨天给他看的那些目标。打完了,三天后拿了新的方案,比原来的还苛刻,然后又拿了一份轰炸方案,问南联盟签不签。最后,克林顿说了一句话:“你们如果再不答应我们的要求的话,我们要使南斯拉夫回到石器时代。”一个欧洲的比较发达的国家回到石器时代,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可能的。最后北约的军队把城市的面粉厂、制糖厂、自来水厂全部炸掉。路上连一座好桥都没有了,现在幸存的几座桥是南斯拉夫人用生命换来的。身上画着靶子——打我吧,然后站在桥上,几百人几千人站在桥头桥尾,这样才保护下来的。这就是威慑,直接的威慑。
第五,心理对抗是以信息传媒为平台。现代心理战是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
全方位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美国之音得到美国政府的资助是三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有三百个播音间,三千多个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工作人员。美国之音到每个国家都雇佣那里的人,然后传达美国的思想。
全时空是说现在的心理战没有前方和后方,没有平时和战时,没有军队和平民。不是说你是大学生,就不会来影响你,你也是一个目标。只不过是不是真的具体对你这个人,要另当别论。
多层次是指从最高的决策者到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受到心理战的影响。真正的威慑战略是从海湾战争开始的。
第六,心理战的实施是以专业力量为保障的。
美国是比较完善的,在军队里编有专业的心理战部队。这是从奥巴马开始的,有一个特别委员会,提供心理战的方案,在作战中有战区心理战司令部,有一般职员和职业职员。拥有很多重型的装备,像载播、移动式的传输工具、大型的固定传播。这些高档的移动器材可以切播国家信号,比如说你正在看伊拉克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国家新闻,可能下一个镜头就是心理战部队切入后播出的图像了。网络信号更不用说了。现在美军设计出一种新的次声波武器,已经在心理宣传广播上使用,会使敌方的战士感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心烦意乱,甚至呆不下去了,拿起枪就走了。
我们讲信息时代的心理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一次讲座可以讲完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心理战的战法、战例,心理战的原则。
责任编辑:张蕾磊
第一,心理战在逐步纳入国家战略作战。
心理战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有一个美国作家在《斗智》一书里写,在一战的胶着状态下,一个德国将领说:“为了破坏对方手里的枪支,消耗了许多贵重的弹药,如果想出一种办法,让对方不想打仗,不愿意打仗,不愿意去抠那个扳机,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没有这种办法呢?有。后来发现了,就是用心理战。事实上,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17年,两大阵营都放开了,传单、广播、散布谣言、派人传小道消息……都干上了。战争后期,每个月发送500万~600万张的传单。
一战后,英国的战略学家福特,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他说无线电广播和电报的发明,使宣传具有世界范围的威力,人们已经把语言变成了战争的武器,因为它有了光的速度和全球的半径,能使整个民族发狂。这话是在1935年讲的。到了1979年2月,他的预言被实践了。伊朗的精神领袖、什叶派的传教士——霍梅尼不费一枪一弹,运用宗教的思想,运用广播,解决了这个问题,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取得伊朗的政权。
美国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组织了心理战的专门部门,他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军事科学的巨大变化,毫无疑问,心理战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权在我们的军事中享有荣誉的地位。”
第三次转变是冷战后,就是1945年~1991年,杜鲁门和乔志凯推出的所谓“冷战”。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发展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军事力量,搞星球大战,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暴力的心理威慑;利用经济贸易对社会主义国家诱压兼施,利用现代的传播工具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同社会主义国家打没有硝烟的战争;用人员的交往,思想文化的渗透,培植异体力量。总之一句话,就是利用大战以外的手段,一切手段,这是乔志凯的原话。
第二,心理战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
我们所讲的心理战是在强大的军事后盾的基础上,有雄厚的实力打这个仗,才去做心理上的对抗。这是美国人常用的方法。卡特的安全助理写了很多书,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他连续出了三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中国模式要是成功了,会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模仿的一个对象。”这是他所担心的。俄罗斯国际研究中心的主任也非常明确地指出,美国走上世界舞台开始就奉行一个非常明确和坚定的战略,是为了控制世界局势的发展,就是要在世界上建立压倒一切力量的优势,美国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成为他的对手,和他对抗,这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所以要打心理战,要有实力、要有本领,不是说中国出现一个诸葛亮一样的人物,问题就解决了。现在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大家的智慧。
第三,心理战的心理渗透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尽管我们和苏联在军事经济政治上进行较量,但是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中打了败仗,所有的武器、条约、外援、文化关系都毫无意义。”他的这本书是讲冷战时期美国的政策。
价值观念是指导一个人行为规范的非常重要的观念,这里我多说两句。个人讲成长讲奋斗,个人的想法不是凭空来的,家庭会给你传承一个固有的观念,然后在学校、在社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指导你的行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到嘉庚学院看到,学院领导为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自行车是免费的,绿色的是同学们可以骑,红黄的是老师骑的。我也骑过,绝大部分车子都很好。后来,我看到过有同学骑车时车链子掉了,把车子往地上一扔就走了,给其他人的出行造成不便。我认为价值观念包括很多东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品德、素质。这些都体现在行为上,大大小小的价值观念组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了是非判断。
从信息时代心理战来讲,心理渗透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国家的价值观要是变了,国家就有可能解体。苏联的解体和观念转变有很大的关系,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的外长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党终于有一个年少力强的领导,他有一个慈善的面容,还有一副钢铁的牙齿,我们对他充满期待。”戈尔巴乔夫上台就推出了改革与新思维,他的主导思想是苏联的体制已经过时了,要睁眼看看世界、看看西方。所以他出去学习,到美国、英国访问,西方国家高度接待,给他介绍经验,回国后他说要走西方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任期,他是苏联第一个总统也是最后一个总统,宣布苏联解体,作为一个政治主体,苏联不存在了。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给西方送了一个最好的圣诞节礼物,他都等不到12月30号,还有5天的时间,苏联就成立70周年了。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但是自由的标准,民主的标准谁来定呢?当然是西方啊,不然怎么会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四,心理威慑是以军事强制为手段。
这分成两部分,暴力威慑和非暴力威慑。非暴力威慑就是给你看看,演习,告诉你我有这个我有那个,反正你不能和我对抗,你要是和我对抗,就必须得消耗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他都帮你列出来了。还有一个是暴力,就是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这是非常典型的。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这段历史,美国作为北约的谈判代表拿了一份协议和南联盟谈,告诉说我就提出这些条件,你要是遵守的话就签字,要是不遵守的话,这儿还有一张明天轰炸的目标和计划,也给你看看。南联盟不签,第二天北约就开始轰炸,轰炸的就是昨天给他看的那些目标。打完了,三天后拿了新的方案,比原来的还苛刻,然后又拿了一份轰炸方案,问南联盟签不签。最后,克林顿说了一句话:“你们如果再不答应我们的要求的话,我们要使南斯拉夫回到石器时代。”一个欧洲的比较发达的国家回到石器时代,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可能的。最后北约的军队把城市的面粉厂、制糖厂、自来水厂全部炸掉。路上连一座好桥都没有了,现在幸存的几座桥是南斯拉夫人用生命换来的。身上画着靶子——打我吧,然后站在桥上,几百人几千人站在桥头桥尾,这样才保护下来的。这就是威慑,直接的威慑。
第五,心理对抗是以信息传媒为平台。现代心理战是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
全方位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美国之音得到美国政府的资助是三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有三百个播音间,三千多个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工作人员。美国之音到每个国家都雇佣那里的人,然后传达美国的思想。
全时空是说现在的心理战没有前方和后方,没有平时和战时,没有军队和平民。不是说你是大学生,就不会来影响你,你也是一个目标。只不过是不是真的具体对你这个人,要另当别论。
多层次是指从最高的决策者到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受到心理战的影响。真正的威慑战略是从海湾战争开始的。
第六,心理战的实施是以专业力量为保障的。
美国是比较完善的,在军队里编有专业的心理战部队。这是从奥巴马开始的,有一个特别委员会,提供心理战的方案,在作战中有战区心理战司令部,有一般职员和职业职员。拥有很多重型的装备,像载播、移动式的传输工具、大型的固定传播。这些高档的移动器材可以切播国家信号,比如说你正在看伊拉克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国家新闻,可能下一个镜头就是心理战部队切入后播出的图像了。网络信号更不用说了。现在美军设计出一种新的次声波武器,已经在心理宣传广播上使用,会使敌方的战士感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心烦意乱,甚至呆不下去了,拿起枪就走了。
我们讲信息时代的心理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是一次讲座可以讲完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心理战的战法、战例,心理战的原则。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