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民族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美术教育、第二课堂美术教育等,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强化美术体验教学等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作品,用心体验作品的真正艺术内涵,力求通过美术教育,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艺术创新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育;培养策略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美术只是一门用来调剂课余学习生活的“调味品”,对升学还有以后的就业都没有多大帮助和用处。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美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初中美术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全面、完善、系统地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以及艺术修养,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抱有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指导和帮助”……这些现代教育观点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比如,在学习“中国国画”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临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画作,有的学生想描摹山水画,有的学生愿意临摹人物,还有的学生喜欢花鸟,希望自己能描绘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的作品……这个时候如果强制为学生制订统一的临摹画作和标准,虽然学生表面上不会有什么反抗,但是很可能就会因此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体验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和享受。
因此,务必答应学生们的合理要求。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欢呼雀跃,积极、主动地开始描摹自己理想的画作。一节课下来,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保护,使他们都能在理想的描摹作品中,加深对“中国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创设美术教学场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存储知识的容器”,经常是自己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在底下“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压抑、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都感到厌烦。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更乐于学习美术知识,不断接受艺术和美的熏陶。例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时候,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展子虔的《游春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等名家名品,再配上一些古典音乐。在缠绵悠远的音乐声里,学生仿佛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本质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識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美术自然也不例外。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有着很多专业的名词,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说教:该如何选景、该如何构图、哪些画面需要保留、哪些画面又需要删去……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实际运用了。因此美术更需要学生多走出课堂,在实地观察和体验中更好地进行美术写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带学生亲临大自然,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去感受,尝试着用自己所学到的美术技巧更好地表达和抒发大自然的美丽风情。
比如,在学习凡·高的《向日葵》时,务必把学生带到一片金黄的向日葵园林里,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自己选择画面、运用颜色和背景,构建一幅美丽的向日葵图。学生像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欢呼雀跃,每个人都选择一个理想的位置,进行创作。这样学生们的作品,也确实比在教室里画得要更形象、更生动、更富创造力。又比如,在学习“陶瓷、青铜器”这部分知识时,仅仅通过幻灯片和教材上的图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这些工艺、美术作品的神韵,对于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也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务必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践考察和体验,学生通过与这些艺术品的近距离接触,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和作品内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以后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作品,用心体验作品的真正艺术内涵,力求通过美术教育,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艺术创新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鹿瑶.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俞杰.中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模式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5.
[3]曹瑞峰.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03):241.
[4]吴吉人.新形势下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121.
[5]张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刘爱军.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N].济宁日报,2010-11-24(B02).
作者简介:
陈安(1995.05—),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摘 要: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民族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美术教育、第二课堂美术教育等,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强化美术体验教学等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作品,用心体验作品的真正艺术内涵,力求通过美术教育,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艺术创新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育;培养策略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美术只是一门用来调剂课余学习生活的“调味品”,对升学还有以后的就业都没有多大帮助和用处。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美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初中美术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全面、完善、系统地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以及艺术修养,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抱有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每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指导和帮助”……这些现代教育观点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比如,在学习“中国国画”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临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画作,有的学生想描摹山水画,有的学生愿意临摹人物,还有的学生喜欢花鸟,希望自己能描绘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的作品……这个时候如果强制为学生制订统一的临摹画作和标准,虽然学生表面上不会有什么反抗,但是很可能就会因此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体验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和享受。
因此,务必答应学生们的合理要求。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欢呼雀跃,积极、主动地开始描摹自己理想的画作。一节课下来,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保护,使他们都能在理想的描摹作品中,加深对“中国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创设美术教学场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存储知识的容器”,经常是自己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在底下“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压抑、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都感到厌烦。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更乐于学习美术知识,不断接受艺术和美的熏陶。例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时候,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展子虔的《游春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等名家名品,再配上一些古典音乐。在缠绵悠远的音乐声里,学生仿佛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本质认识和理解,为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識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美术自然也不例外。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有着很多专业的名词,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说教:该如何选景、该如何构图、哪些画面需要保留、哪些画面又需要删去……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实际运用了。因此美术更需要学生多走出课堂,在实地观察和体验中更好地进行美术写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带学生亲临大自然,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去感受,尝试着用自己所学到的美术技巧更好地表达和抒发大自然的美丽风情。
比如,在学习凡·高的《向日葵》时,务必把学生带到一片金黄的向日葵园林里,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自己选择画面、运用颜色和背景,构建一幅美丽的向日葵图。学生像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欢呼雀跃,每个人都选择一个理想的位置,进行创作。这样学生们的作品,也确实比在教室里画得要更形象、更生动、更富创造力。又比如,在学习“陶瓷、青铜器”这部分知识时,仅仅通过幻灯片和教材上的图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这些工艺、美术作品的神韵,对于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也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务必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践考察和体验,学生通过与这些艺术品的近距离接触,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征和作品内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以后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作品,用心体验作品的真正艺术内涵,力求通过美术教育,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艺术创新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鹿瑶.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俞杰.中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模式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5.
[3]曹瑞峰.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03):241.
[4]吴吉人.新形势下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121.
[5]张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刘爱军.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N].济宁日报,2010-11-24(B02).
作者简介:
陈安(1995.05—),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