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在常规下,水加温到100。C沸腾,可是在喜马拉雅山上,水温到70。C即可沸腾。又如:锡在常温下是凝固的,所以可以用来焊接金属,可它在零下五六十摄氏度以下就会呈粉末状。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指宇宙的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无始无终,大到无穷,小至无影,人们看不见,但又能随时可以体验到它。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谁离天地越近,谁就能获得天地的滋养。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私心,没有偏见,它不因牡丹花名贵而让其常开不落,也不因狗尾花卑俗而不准其生长;它不为盛夏的百花齐放而欢呼,也不为秋冬的叶落花凋而忧伤,花开必有落,落是开的继续。天地对事物就像草编的小狗一样没有偏见,没有亲疏生熟,一视同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悟性极高者,也是和天地一样顺其自然,所以使生命经久不衰。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懂自然法则,为花落而忧伤,终因违背自然规律而早逝。
  养生顺其自然见诸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又难以言表,只能用心灵体验,语言的表达往往是苍白的。“道法自然”是一种什么状态,难以言表,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哲学故事去理解它的含义。战国时,有一位叫纪昌的年轻人,跟随师父学射箭,学成后自认为是天下无双。后师父告诉他,要想成为天下无双的射手,要找师爷甘蝇学箭,老人淡笑说:“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说着空手做个射箭动作,一只鸟应声坠地,老人拿起鸟,吹了口气,小鸟又飞向空中。从此,纪昌跟随老人学箭,10年后下山,变得平和松静,没有喜悦、悲哀,当人们请他射箭时,他称不再射。此后,他在世的40年没人见其拿过箭,但人们都发现,他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连凶猛的鹰也休想从房上飞过。
  《庄子》一书记载:纪淆子替齐王训斗鸡。10天后,齐王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太骄横,不够参赛的资格。”20天后,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不行,它虽然不骄横了,但见了鸡的影子还冲动。”过了30天,齐王又催问,纪淆子回答:“还不行,它虽然不冲动了,但眼睛还有锐气,气势也太强。”40天后,齐王看已经训好的鸡,其状态是听到别的鸡叫毫无反应,神似木鸡一般。纪淆子说:“它的神已凝聚于心里,没有外露以致泄掉。现在已没有鸡敢应战,即使想应战,也必定被它内在的力量所震服。”
  上面两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力量在于心才能和自然交融,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正如真正的拳师是在用心打拳,真正的书法家是用心在写字。养生也是如此,当悟出天地大道理时,才能在天地间长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也是如此,对待他人养生的经验应悟其妙处,而不要简单模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独特之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因此,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人要去掉主观干扰,尊重客观信息,例如体内缺水,客观信号是口渴。在这方面,儿童是我们成年人的榜样,儿童喜欢在土地上滚爬,因为这样可以向大地释放“静电”。农村的孩子生病少,是接触大自然多的原故。
  回归自然表现在方方面面,靠人们去体验。例如想吃什么,往往正是体内需要的物质;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特别喜欢一个锻炼场所,往往是这个地方的磁场适合你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就是养生顺其自然的一种方法。观察自然界中的天地、山水、风雨雷电、冰霜雹雾的变化,感悟客观世界对自身的影响,了解自然的玄机,修炼之人可以做到,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用心。
  养生说到底是个哲学问题,中国龙文化是中国先哲总结天地人合的中国哲学,它来自黄土地的民族,也必将对这个民族起积极的作用,它调整这个民族的心理,让适者健康生存。
其他文献
课堂自诞生以来,就受到社会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在的“生态课堂”越赛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青睐和教师的追求。本文探讨了“生态课堂”的涵义、特征。从不生态课堂的现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其中19万人医治无效而死亡。近期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到药店买药的消费者中,仅有三成具备正确的非处方药使用知识,七成百姓吃药还是凭经验。药品是特殊商品,而药品知识又相对专业化,消费者大多缺乏用药常识,所以因用药不当导致疾病发生的事件屡见不鲜。  前不久,一位慢性肝炎患者住院治疗,出院后继续口服保肝药物。三个月后,这位患者感到有些头痛,前来就诊。测量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