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当前国内语文课程改革领域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单位时间内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集体建构,寻求共识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必备素养。
多文本,这是公认的群文阅读的显性元素。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群文阅读中的选文策略,寻找组文的联结点,将若干篇文章通过某种方式建立联系,进行巧妙组合。教师应怎样依据教材进行多文本组合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创生策略。
一、“同文”策略,互为印证
群文阅读教学与常规阅读教学的差别不单单是文章数量的增加,更在于其脱离了教科书的束缚,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寻找不同文章的共同点,组文进行教学。
1.根据选文内容的相同点进行组文。例如,同题的《长城与运河》《可诅咒的长城》《长城》《中国长城史》,你如何看待中国长城呢?又如,表现友人依依惜别场景的“古诗系列”:《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山中送别》等,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还有“寓言中的狐狸系列”:《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鹰和狐狸》《狐狸和山羊》等,认识多变的狐狸,了解狡猾与智慧的区别。
2.根据选文表达的相同点进行组文。例如,体裁上相同的“书信系列”:《给家乡孩子的信》《再寄小读者》《亲爱的汉修先生》;同用倒叙的写作方法:《钱学森》《一件珍贵的雨衣》《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小说欧·亨利式的结尾:《爱之链》《桥》《窗》《在柏林》《雪夜》,感悟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章中的巧妙对比:《青海高原一株柳》中“高原柳”与“灞河柳”的比较,《夹竹桃》院子里的花与“夹竹桃”的对比,《两份账单》中汤姆和妈妈行为的对比,《前倨后恭》中妻子、嫂子、父母前后的对比等;还有,反复叙事中的“三结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同类组文。
3.根据作家和创作背景进行组文。不同的作家往往有其鲜明的写作风格,尤其是著名作家,其作品更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出自同一作者的“老舍笔下的散文”:《草原》《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老舍先生作品中通俗的语言,鲜明的京味儿,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在组文阅读中带领学生去体会老舍散文饱含的强烈而纯挚的感情,从中领悟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贫乏的哲理。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学生才能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文本与文本对话,以文解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有时在学习单篇文章的过程中,不能把文本的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互文”碰撞出阅读的火花,无疑是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绝妙法则。多文本出现在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异文”策略,互为比照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形式上有差异或者思想内涵上存在冲突的文章进行组文,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找到不同之处,积极主动地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例如,以“以‘貌’取人不简单”为议题的群文课选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跨越百年的美丽》《少年闰土》,扫路人两处外貌描写,互为比照,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精神世界,并与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运用联想”的方式突出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描写闰土童年和中年的外貌时,作者运用“器官放大法”,抓住脸和眼睛写其变化,刻画了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和为饥寒所困却无能为力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利用外貌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再如,《卢沟桥事变》《抗日英雄杨靖宇》《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这三篇文章在感情色彩上就存在冲突和差异: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的野蛮凶残令人发指;杨靖宇和聂荣臻同为抗日爱国将领,杨靖宇将军与敌人誓死拼搏,聂将军以德报怨,在战争中收留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悉心照料。这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阅读,互相对照,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抗日战争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杨靖宇的英勇顽强、聂荣臻的至仁至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实践中,将异类组文结构化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理解。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只记忆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阅读”风行的时代中的学生如何学习和面对阅读的挑战。
三、“全科”策略,互动多维
1.全学科。“全科阅读”是指打通学科界限,综合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等多门学科,全学科参与、多角度阅读。如,阅读课《虎门销烟》,可以结合品德课《鸦片背后的故事》《屈辱的歷史》开展教学;阅读课《水》,可以与综合实践课《节水行动》、科学课《地球上的水》共同学习;习作指导《学写新闻报道》,可以与体育课《篮球运动》《体育新闻》等一起教学,开展多维阅读,提高学生兴趣,提升阅读品味,挖掘阅读潜能。
运用“全科”策略组文,可以加大以提取信息为主要价值的实用性阅读,可以让方法、策略类议题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学科统整分析”“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未来世界会怎么样”等。方法策略类知识,对学生而言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2.全媒介。群文文本的选择,应摒弃以单一连续性文本为主的模式,电影、图画书、科普、图表、说明书等其他内容(形式)的多媒介文本要共同参与。如以“信赖”为议题的群文课,《珍珠鸟》(散文)、《画眉》(古诗)、《再见了小兔子》(绘本)、《狐狸和女孩》(电影)的组合,这些多样化的文学形式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命题有了多元的判断,对是非优劣有了自己的认识,懂得凡事不能盲从。
群文创生的策略基于文本这个点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儿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教师需要从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参与选文等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便于自读、容量适度、议题鲜明等角度综合考虑学生对选文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总之,群文阅读绝对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从群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作家作品的阅读特点,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单薄的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多文本,这是公认的群文阅读的显性元素。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群文阅读中的选文策略,寻找组文的联结点,将若干篇文章通过某种方式建立联系,进行巧妙组合。教师应怎样依据教材进行多文本组合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创生策略。
一、“同文”策略,互为印证
群文阅读教学与常规阅读教学的差别不单单是文章数量的增加,更在于其脱离了教科书的束缚,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寻找不同文章的共同点,组文进行教学。
1.根据选文内容的相同点进行组文。例如,同题的《长城与运河》《可诅咒的长城》《长城》《中国长城史》,你如何看待中国长城呢?又如,表现友人依依惜别场景的“古诗系列”:《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山中送别》等,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还有“寓言中的狐狸系列”:《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鹰和狐狸》《狐狸和山羊》等,认识多变的狐狸,了解狡猾与智慧的区别。
2.根据选文表达的相同点进行组文。例如,体裁上相同的“书信系列”:《给家乡孩子的信》《再寄小读者》《亲爱的汉修先生》;同用倒叙的写作方法:《钱学森》《一件珍贵的雨衣》《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小说欧·亨利式的结尾:《爱之链》《桥》《窗》《在柏林》《雪夜》,感悟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章中的巧妙对比:《青海高原一株柳》中“高原柳”与“灞河柳”的比较,《夹竹桃》院子里的花与“夹竹桃”的对比,《两份账单》中汤姆和妈妈行为的对比,《前倨后恭》中妻子、嫂子、父母前后的对比等;还有,反复叙事中的“三结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同类组文。
3.根据作家和创作背景进行组文。不同的作家往往有其鲜明的写作风格,尤其是著名作家,其作品更有独特的魅力。例如,出自同一作者的“老舍笔下的散文”:《草原》《养花》《济南的冬天》《趵突泉》,老舍先生作品中通俗的语言,鲜明的京味儿,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在组文阅读中带领学生去体会老舍散文饱含的强烈而纯挚的感情,从中领悟最世俗最平凡的生活,未必意味着思想贫乏的哲理。大雅若俗,俗得有味道,俗得有哲理,学生才能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文本与文本对话,以文解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有时在学习单篇文章的过程中,不能把文本的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互文”碰撞出阅读的火花,无疑是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绝妙法则。多文本出现在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异文”策略,互为比照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形式上有差异或者思想内涵上存在冲突的文章进行组文,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找到不同之处,积极主动地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例如,以“以‘貌’取人不简单”为议题的群文课选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跨越百年的美丽》《少年闰土》,扫路人两处外貌描写,互为比照,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精神世界,并与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运用联想”的方式突出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描写闰土童年和中年的外貌时,作者运用“器官放大法”,抓住脸和眼睛写其变化,刻画了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和为饥寒所困却无能为力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利用外貌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再如,《卢沟桥事变》《抗日英雄杨靖宇》《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这三篇文章在感情色彩上就存在冲突和差异: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的野蛮凶残令人发指;杨靖宇和聂荣臻同为抗日爱国将领,杨靖宇将军与敌人誓死拼搏,聂将军以德报怨,在战争中收留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悉心照料。这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阅读,互相对照,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抗日战争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杨靖宇的英勇顽强、聂荣臻的至仁至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实践中,将异类组文结构化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理解。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只记忆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只要学会整合,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阅读”风行的时代中的学生如何学习和面对阅读的挑战。
三、“全科”策略,互动多维
1.全学科。“全科阅读”是指打通学科界限,综合音乐、美术、信息、体育等多门学科,全学科参与、多角度阅读。如,阅读课《虎门销烟》,可以结合品德课《鸦片背后的故事》《屈辱的歷史》开展教学;阅读课《水》,可以与综合实践课《节水行动》、科学课《地球上的水》共同学习;习作指导《学写新闻报道》,可以与体育课《篮球运动》《体育新闻》等一起教学,开展多维阅读,提高学生兴趣,提升阅读品味,挖掘阅读潜能。
运用“全科”策略组文,可以加大以提取信息为主要价值的实用性阅读,可以让方法、策略类议题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学科统整分析”“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未来世界会怎么样”等。方法策略类知识,对学生而言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2.全媒介。群文文本的选择,应摒弃以单一连续性文本为主的模式,电影、图画书、科普、图表、说明书等其他内容(形式)的多媒介文本要共同参与。如以“信赖”为议题的群文课,《珍珠鸟》(散文)、《画眉》(古诗)、《再见了小兔子》(绘本)、《狐狸和女孩》(电影)的组合,这些多样化的文学形式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命题有了多元的判断,对是非优劣有了自己的认识,懂得凡事不能盲从。
群文创生的策略基于文本这个点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儿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教师需要从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参与选文等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便于自读、容量适度、议题鲜明等角度综合考虑学生对选文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总之,群文阅读绝对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从群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作家作品的阅读特点,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单薄的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