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教与学的高中英语生活化课堂。然而课堂生活化在实施过程中也走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把生活等同于历史史实,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些教师对生活资源掌握较少,且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不够,因此在选择生活素材时大都采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史实,以期望得到学生的认同,然而除了有口号式的呐喊和空洞的煽情之外,学生对此无任何的心理体验,只能简单地配合老师,教学实效则是非常的低。
误区二:堆砌生活素材,忽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课程生活化的形式,大量导入生活素材,而学生由于对教材知识缺少应有的认识,对素材的思考浅尝辄止,从表面上看,充分利用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并没有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因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误区三:以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技能。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展示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然而有的教师把多媒体运用看作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把多媒体技术本身当成了教学的核心,忽视具体教学内容所学教学手段的特殊性,把“人灌”变成了“机灌”。
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才能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整合教学资源,让教学素材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
2.做好提前预习,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基本知识,然后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1.兴趣导入,走进生活。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
2.创设情境,探究生活。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英语教材涉及了国内外的一些重要节日,为了使学生从中国节日活动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从外国节日活动中获得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元旦那天,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讓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4.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结合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的活动和游戏,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例如,在教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这一单元时,可以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公园、商店、医院、街道等,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活动情境。在学习有关职业单词时,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baseball player做棒球运动,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在问答中学习句型。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争着表演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5.反思提高,服务生活。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6.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发展生活、享用生活。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
“教育即生活”(杜威)、“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行知),实施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误区一:把生活等同于历史史实,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些教师对生活资源掌握较少,且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不够,因此在选择生活素材时大都采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史实,以期望得到学生的认同,然而除了有口号式的呐喊和空洞的煽情之外,学生对此无任何的心理体验,只能简单地配合老师,教学实效则是非常的低。
误区二:堆砌生活素材,忽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课程生活化的形式,大量导入生活素材,而学生由于对教材知识缺少应有的认识,对素材的思考浅尝辄止,从表面上看,充分利用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并没有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因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误区三:以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技能。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展示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然而有的教师把多媒体运用看作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把多媒体技术本身当成了教学的核心,忽视具体教学内容所学教学手段的特殊性,把“人灌”变成了“机灌”。
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才能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整合教学资源,让教学素材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
2.做好提前预习,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初步了解基本知识,然后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1.兴趣导入,走进生活。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
2.创设情境,探究生活。置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教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学习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英语教材涉及了国内外的一些重要节日,为了使学生从中国节日活动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从外国节日活动中获得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元旦那天,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讓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4.创设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识。结合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的活动和游戏,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例如,在教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这一单元时,可以借助课桌将教室布置成公园、商店、医院、街道等,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活动情境。在学习有关职业单词时,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baseball player做棒球运动,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在问答中学习句型。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争着表演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5.反思提高,服务生活。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6.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发展生活、享用生活。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
“教育即生活”(杜威)、“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行知),实施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