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们正思如泉涌时,耳畔却想起了下课铃声。可此时大家还沉浸在课堂的意境里,欲罢不能。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状态”。理想状态是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所追求的学习之“门”。那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理想状态这扇“门”,让学生尽享课堂中风景呢?
一、情牵而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情是文章的灵魂,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基调,以情激情,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过渡语,以及课堂神情体态的引导等把情感传送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悟感染学生。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事时,为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那种不畏强权,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苦的精神,教学中我抓住“情”字展开。教学伊始,我直接以火导入,全身心融入感情地说:“火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是,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接着用疑问引导学生入情:“没有火那时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我着重抓住两个“没有……只好……”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没有火生活的困苦及人类的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情到位而深厚。教学中教师时时注意到让学生在情感的牵动下而读,读实为真情流露。
二、悦心而学
学生能否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与自身情绪关系密切。当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心情愉悦时,便会使自己处在优势兴奋中之心,摒弃学习艰苦的意念,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把“苦学”转变為“乐学”的情态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要使语文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幸福课堂。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集中,思维也会活跃。作为教师应该严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对话。此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情绪波动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学生也会自然地笑起来,使整个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和谐,其乐融融。如果学生放开了,他们就不会有胆怯的心理,也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忘情地与课堂融为一体,课堂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巧设“空白”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音乐中有“休止之法”,诗文中有“无言之境”之说,这些都是对空白艺术的运用。“空白”艺术,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故意在知识衔接处、讲授高潮时、引导创编等地方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细细品味、广泛演绎或质疑问难,使其思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驰骋,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四、精心预设
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动态生成。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可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因此,预设得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都将影响到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五、用心评价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精致自己的评价语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允许学生持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说错和改正错误。如果教师愿意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并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就能充分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及理想状态之门。
“理想状态”是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之“门”,也是形成和谐课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的重要因素。让我们利用一切的手段引领学生走进“理想状态”之门,以便赏析、领略、尽享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
一、情牵而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情是文章的灵魂,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基调,以情激情,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过渡语,以及课堂神情体态的引导等把情感传送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悟感染学生。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事时,为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那种不畏强权,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苦的精神,教学中我抓住“情”字展开。教学伊始,我直接以火导入,全身心融入感情地说:“火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是,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接着用疑问引导学生入情:“没有火那时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我着重抓住两个“没有……只好……”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没有火生活的困苦及人类的无可奈何,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情到位而深厚。教学中教师时时注意到让学生在情感的牵动下而读,读实为真情流露。
二、悦心而学
学生能否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与自身情绪关系密切。当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心情愉悦时,便会使自己处在优势兴奋中之心,摒弃学习艰苦的意念,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把“苦学”转变為“乐学”的情态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要使语文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努力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幸福课堂。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集中,思维也会活跃。作为教师应该严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对话。此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情绪波动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学生也会自然地笑起来,使整个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和谐,其乐融融。如果学生放开了,他们就不会有胆怯的心理,也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忘情地与课堂融为一体,课堂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巧设“空白”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音乐中有“休止之法”,诗文中有“无言之境”之说,这些都是对空白艺术的运用。“空白”艺术,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故意在知识衔接处、讲授高潮时、引导创编等地方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细细品味、广泛演绎或质疑问难,使其思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驰骋,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四、精心预设
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动态生成。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可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因此,预设得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都将影响到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五、用心评价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精致自己的评价语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允许学生持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说错和改正错误。如果教师愿意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并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就能充分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及理想状态之门。
“理想状态”是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之“门”,也是形成和谐课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的重要因素。让我们利用一切的手段引领学生走进“理想状态”之门,以便赏析、领略、尽享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