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以来,关于我国3G行业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与3G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亦受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有学者将此现象概括为“动网文化产业新时代”的开启。
什么是动网文化产业
“动网文化产业”一词不是对于文化传播平台的定型,它更倾向于描述一套全新的文化产品生产理念与产品传播(亦可称之为消费)方式。这种生产理念是指完全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进行生产,追求文化产品的个性化、体验性与互动性;而传播方式则是以微型的移动网络为接受终端,用户可随自己的特定需求主动选择接受的传播内容,同时用户亦可随时成为传播内容的提供者。
动网文化产业为传媒业带来机遇
“动网文化产业”对于传媒业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具有“颠覆性”:包括传统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旧媒体”(在此,“新”、“旧”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当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时,原有媒体同属于“旧媒体”范畴)均无法同时满足便携性与即时性,“动网”将传播从时空双重维度上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是对以前传播形式的全面超越。这种超越将带来整个传媒业的角色改变和功能调整,可能会令传媒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当前动网文化产业尚未进入此消彼长的红海阶段,更多的是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增加产业总值,而非在消灭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增长,对于传媒业当下所面临的资金匮乏、体制束缚、抗风险性弱、市场萎缩等发展困境,将有较大改观。传媒业若能积极应对变化,亦可从中发现机遇。我们可根据传媒业的产业特性,从生产与销售
两个环节加以分析:
一、生产环节
⒈资金:传媒业受惠3G资金流,资金困境得到改善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3G、宽带通信、数字电视、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行业列为在未来三年加快实施的重大工程。
政策层面的大力重视具化为行动,表现之一就是国家的大力投资以及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流:去年底工信部就提出将在2009年至2010年间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预计将在3年内投入3G建设资金约4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则进一步提出将在3G、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方面,形成超过6000亿元投资规模,同时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另外多部委联合制定的政策也指出,将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向TD-SCDMA产业的投入。
传媒业整体业务上市的时间较短,且由于体制限制和模式欠佳,未获得投资市场足够青睐,始终未能走出资金困局,资金短板是传媒破局受困的因素之一。如今3G产业带来的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流将惠及包括CP(内容提供商)等产业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而 CP正是传媒业加入3G产业链的最佳切入点,传媒业的资金困局将由此得到舒缓。另一方面,增值服务是动网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赢利点,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媒业可在产业价值重新分配中获得更多收益。根据KPMG的测算,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将分得95%以上的收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将分得接近40%的收益①。更多的资金注入和更大的盈利空间可促进传媒业大胆开展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
⒉体制:传媒业体制突破得以实现,抗风险能力增强
传媒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市值缩水严重,我国的报纸印刷量更是在去年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下滑。除了新兴媒体的冲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传媒业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入占传媒收入的比例过半,这注定了传媒业的外向依赖性极强,所以受到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比较早也比较大。另外一点是由于传媒业目前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范围都较为集中,抗风险能力极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尤其突出。多年来,传媒业由于其自身的意识形态特征,“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呼声虽屡屡响起,但始终受限于条块分割的体制而进展不大。
动网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网络业、传媒业、移动通讯业之间的界限,使得突破体制成为可能,“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经营”不仅具备可行性,更成为一种趋势。体制突破让传媒之间可进行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传媒业的生产能力。同时,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经营模式可起到此损彼益、分散风险的作用,提升传媒抗风险能力。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产品的经营转变为“一次生产、多次整合、多次发布”的模式,此种模式是传媒进行跨媒介合作的有力基础。如ABC、NBC、FOX等均已成立相关部门,将旗下的新闻、电视剧等节目制作成移动电视格式,供移动电视运营商使用。
同时,媒体之间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跨区域合作,互换信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扫除信息盲点。如广东电视台近期已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及国内几大视频提供商达成合作,提供涵盖国内外娱乐、时尚等视频资源,力争成为“全球有价版权媒体资源在国内的集散地和分销中心”。
动网文化产业中的内容、终端、传输、运营等链条各有各的竞争优势,传媒业只有跨行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获得共赢发展的成效。业界当下的举措也验证了这一点,许多传媒纷纷忙于“合纵连横”,寻求盟友。如新华社与电信运营商的诸多合作举措:与中国移动合作新华短信、新华手机报,与中国联通合作新華掌天下等,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策划、包装、开发、客服和宣传等,新华社提供内容、客服的后台支持,并利用自身资源作宣传等。
⒊技术:技术改进推动创作,交互性催生新生产者
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多媒体融合、随时互动的先天优势,这一技术优势将使传媒产业样态更加活跃,为传媒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提供更多可能。
随着动网文化产业模式的深入发展,随时随地随身地创作作品并上传至网络将成为可能,这种交互性的传播特点也将激发更多创作热情,文化产品的形态和创作主体变得更为多样化,创新、互动成为传媒产品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传媒业在新领域获取成功的要诀。如以手机小说形式在日本风靡的《恋空》与《君空》,引进上海后同样获得成功,并开创了由手机用户自己编写,以电话、短信为表达凭借,短句甚而对白、独白为文章主体的独特写作风潮。
3G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技术结合,能够迅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目前具有高达3.1MBps的下行速度(这一速度比家庭安装的ADSL还快),上传速度也已达到1.8MBps,方便快速的移动网络服务为传媒产品提供了更优质的展示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还将使资费的下调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将变得更低,动网文化产业时代将有更多的群体投入到传媒产品的创作与消费中来。
我国对于以3G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就强调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②。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业拓展产业空间的技术瓶颈将不复存在。
⒋产品:传媒业生产端口扩大,产业边界得到重新界定
动网文化产业可更新传媒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扩大传媒产业的生产端口,为传媒业带来新的蓝海。传媒业过去的利润来源单一,自身和衍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按照喻国明教授的说法,过去的传媒盈利模式是以边际业务为中心。这种经营思维指导下的操作实践就是报纸越做越厚、广电媒体的广告刊例单价越来越高,但是这种盈利方式始终有其极限,有着无法突破的盈利天花板。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业可从以往单纯的卖广告回归到内容的制作销售,可建立类似于数据库的“内容库”,并利用内容库的海量信息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
动网传播模式带来的“三网融合”使得传媒业面向的环境更为开放,变量因素显著增多,而这些因素相加化合,将衍生更多的变量空间。传媒业被进一步“搅活”,生产端口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新形态的产品。在现阶段,传媒业就已开拓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新业务。
手机报已成传统报业的有力抓手,多家报社报业集团正积极进军这一领域,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包括中央大报、都市报、行业报乃至地市级报社)已推出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饮食、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传媒在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市场的试水效果也较为乐观,如日本富士电视台(隶属于日本最大的媒体集团富士产经集团)以及我国两大领军型电视台CCTV、凤凰卫视均已积极进军手机电视领域,所开通的移动数字互动电视频道已拥有固定的网络和受众群体。手机视频方面,已有不少传统媒体立足动网时代对于手机视频的需求,积极展开手机视频的试验开发。如派格太合传媒在2006年就参照法国的“分钟短剧”,为中国移动定制了一个200集的飞视短剧《爱情来电显示》,市场反映较好。
传媒业近期在以上领域还有更多机会:其一,据业内企业测算,我国手机报的用户预计将在2009年年底达到8000万户;其二,目前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的专门开发尚未引起传媒业广泛重视,“先下手为强”的优势将比较明显。另外,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在中国举办还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客户流,成为手机新业务成功推出的契机。传媒只要摆脱简单的供稿、授权模式,作为市场主体与运营商、服务商开展深入合作,就会不断地探索出新的盈利方式,重新界定传媒产业边界。
二、 销售环节
⒈传媒产品销售市场扩容,消费热情上升
动网文化产业为传媒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渠道,增加消费者的绝对数量。据今年2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手机用户已达6.4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6亿,接近2年前互联网网民的规模。而且有一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在过去一年里“突然出现”的,这表明随着手机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产业链各环节的重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还有大幅增长的可能,大量并持续增加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成为传媒产品的潜在消费市场。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产品消费的贴身性、独特性、主动性更强,用户的文化消费需求将被激活。据CNNIC的报告显示,目前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活跃用户数量约为250万,交友社区类产品也在2008年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更是高达39.6%。据用户调查显示,手机用户并不排斥文化消费,且多数用户已初步具备付费消费的意识,资费过高或手机网络、图像质量等原因是用户目前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阻碍。但随着3G技术的成熟,数据传输速度和图像质量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数据资费亦将下调。关键问题得到解除之后,用户对于传媒产品的消费欲望和需求预计将呈几何数增长。
⒉传媒影响力效应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涉足内容供应领域的主要有三方力量:移动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和专业的内容制作商。移动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已经推出“手机报精彩”等业务;而如SP中的典型代表空中网已成功推出“彩信看大片”、“空中传媒”COTA(Communication Over The Air)等子品牌。除此之外,活跃的草根创作群体也正在生产出“海量”的产品。
在海量内容的基础上,影响力效应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传媒业制胜内容供应市场的高地。普通用户由于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他们对于具体制式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同时由于注意力的有限,用户在进行文化产品消费时一般不愿在内容的比较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影响用户做出消费选择的,最终是对内容提供者的熟悉度和认可度,即内容供应商的影响力,而传媒业在内容制作领域经营多年,其专业号召力与品牌知晓度是战胜移动运营商和SP的法宝之一。
因此,在动网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因为运营商与SP在3G产业中的渠道和技术资源,会在内容供应链条上取得一些先发优势。但随着产业发展的深入,传媒业作为拥有丰富专业的基础信息者,可充分利用专业化优势,将内容资源分工和集成做专做强,在较为嘈杂的动网环境为用户提供清晰有力的声音,拉动用户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另外,影响力还是传媒在提供内容之余的剩余价值,这也可成为动网文化产业时代的广告营销基础。
⒊消费者信息更全面,利于传媒市场细分
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确立,传媒产品的商品属性逐步被认可,受众的需求变化成为影响传媒决策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受众价值日渐多元化,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窄众化”传播趋势,“信息的有效传达”成为用户、媒体、广告商三方共同的期待。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播由“分众”阶段进入“精准”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体性、体验性要求更为强烈。移动运营商拥有用户较为全面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可利用所掌握的发布渠道进行一对一的市场调查,搜集用户更多原始信息。这与在大众传播阶段,受众具有高度隐匿性、不确定性的情况截然不同,如果传媒与移动运营商达成合作,这些信息可成为传媒细分受众市场的基础。
另外,新技术的发展还可为传媒产品的营销提供更系统的服务体系。如数字管理平台、智能分析平台等,可利用新技术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长期跟踪,或是对于大海量的受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不同受众的需求与偏好。
我国目前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到了34%,这一趋势还将长期维持,形成更高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动网内容市场增量空间仍很可观。传媒可积极抓住此次机遇,搭载3G移动快车促进自身发展,参照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和传播机制,制订发展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如传媒业可有针对性的成立体制外的新媒体公司、与运营商结成营销同盟、加快媒介融合、加大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等。在这方面凤凰卫视的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凤凰卫视在2005年年底将凤凰网更名为凤凰新媒体,制定了凤凰网、凤凰移动、凤凰宽频的全面发展战略;在2006年接受了中国移动19.9%的股权投资,力图成为具有SP资质CP,并为其无线业务找到了实力强大的合作者。
注释
①匡佩远:《移动运营商3G商业模式研究》,《通信世界》,2005年第33期,第20页
②《手机报成无线新媒体业务亮点,用户将达八千万》,中国新闻网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指导老师:蔡尚伟)
什么是动网文化产业
“动网文化产业”一词不是对于文化传播平台的定型,它更倾向于描述一套全新的文化产品生产理念与产品传播(亦可称之为消费)方式。这种生产理念是指完全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进行生产,追求文化产品的个性化、体验性与互动性;而传播方式则是以微型的移动网络为接受终端,用户可随自己的特定需求主动选择接受的传播内容,同时用户亦可随时成为传播内容的提供者。
动网文化产业为传媒业带来机遇
“动网文化产业”对于传媒业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具有“颠覆性”:包括传统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旧媒体”(在此,“新”、“旧”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当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时,原有媒体同属于“旧媒体”范畴)均无法同时满足便携性与即时性,“动网”将传播从时空双重维度上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是对以前传播形式的全面超越。这种超越将带来整个传媒业的角色改变和功能调整,可能会令传媒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当前动网文化产业尚未进入此消彼长的红海阶段,更多的是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增加产业总值,而非在消灭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增长,对于传媒业当下所面临的资金匮乏、体制束缚、抗风险性弱、市场萎缩等发展困境,将有较大改观。传媒业若能积极应对变化,亦可从中发现机遇。我们可根据传媒业的产业特性,从生产与销售
两个环节加以分析:
一、生产环节
⒈资金:传媒业受惠3G资金流,资金困境得到改善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3G、宽带通信、数字电视、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行业列为在未来三年加快实施的重大工程。
政策层面的大力重视具化为行动,表现之一就是国家的大力投资以及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引流:去年底工信部就提出将在2009年至2010年间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预计将在3年内投入3G建设资金约4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则进一步提出将在3G、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方面,形成超过6000亿元投资规模,同时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另外多部委联合制定的政策也指出,将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向TD-SCDMA产业的投入。
传媒业整体业务上市的时间较短,且由于体制限制和模式欠佳,未获得投资市场足够青睐,始终未能走出资金困局,资金短板是传媒破局受困的因素之一。如今3G产业带来的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流将惠及包括CP(内容提供商)等产业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而 CP正是传媒业加入3G产业链的最佳切入点,传媒业的资金困局将由此得到舒缓。另一方面,增值服务是动网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赢利点,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媒业可在产业价值重新分配中获得更多收益。根据KPMG的测算,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将分得95%以上的收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将分得接近40%的收益①。更多的资金注入和更大的盈利空间可促进传媒业大胆开展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
⒉体制:传媒业体制突破得以实现,抗风险能力增强
传媒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市值缩水严重,我国的报纸印刷量更是在去年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下滑。除了新兴媒体的冲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传媒业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入占传媒收入的比例过半,这注定了传媒业的外向依赖性极强,所以受到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比较早也比较大。另外一点是由于传媒业目前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范围都较为集中,抗风险能力极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尤其突出。多年来,传媒业由于其自身的意识形态特征,“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呼声虽屡屡响起,但始终受限于条块分割的体制而进展不大。
动网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网络业、传媒业、移动通讯业之间的界限,使得突破体制成为可能,“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经营”不仅具备可行性,更成为一种趋势。体制突破让传媒之间可进行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传媒业的生产能力。同时,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经营模式可起到此损彼益、分散风险的作用,提升传媒抗风险能力。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产品的经营转变为“一次生产、多次整合、多次发布”的模式,此种模式是传媒进行跨媒介合作的有力基础。如ABC、NBC、FOX等均已成立相关部门,将旗下的新闻、电视剧等节目制作成移动电视格式,供移动电视运营商使用。
同时,媒体之间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跨区域合作,互换信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扫除信息盲点。如广东电视台近期已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及国内几大视频提供商达成合作,提供涵盖国内外娱乐、时尚等视频资源,力争成为“全球有价版权媒体资源在国内的集散地和分销中心”。
动网文化产业中的内容、终端、传输、运营等链条各有各的竞争优势,传媒业只有跨行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获得共赢发展的成效。业界当下的举措也验证了这一点,许多传媒纷纷忙于“合纵连横”,寻求盟友。如新华社与电信运营商的诸多合作举措:与中国移动合作新华短信、新华手机报,与中国联通合作新華掌天下等,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策划、包装、开发、客服和宣传等,新华社提供内容、客服的后台支持,并利用自身资源作宣传等。
⒊技术:技术改进推动创作,交互性催生新生产者
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多媒体融合、随时互动的先天优势,这一技术优势将使传媒产业样态更加活跃,为传媒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提供更多可能。
随着动网文化产业模式的深入发展,随时随地随身地创作作品并上传至网络将成为可能,这种交互性的传播特点也将激发更多创作热情,文化产品的形态和创作主体变得更为多样化,创新、互动成为传媒产品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传媒业在新领域获取成功的要诀。如以手机小说形式在日本风靡的《恋空》与《君空》,引进上海后同样获得成功,并开创了由手机用户自己编写,以电话、短信为表达凭借,短句甚而对白、独白为文章主体的独特写作风潮。
3G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技术结合,能够迅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目前具有高达3.1MBps的下行速度(这一速度比家庭安装的ADSL还快),上传速度也已达到1.8MBps,方便快速的移动网络服务为传媒产品提供了更优质的展示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还将使资费的下调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将变得更低,动网文化产业时代将有更多的群体投入到传媒产品的创作与消费中来。
我国对于以3G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就强调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②。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业拓展产业空间的技术瓶颈将不复存在。
⒋产品:传媒业生产端口扩大,产业边界得到重新界定
动网文化产业可更新传媒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扩大传媒产业的生产端口,为传媒业带来新的蓝海。传媒业过去的利润来源单一,自身和衍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按照喻国明教授的说法,过去的传媒盈利模式是以边际业务为中心。这种经营思维指导下的操作实践就是报纸越做越厚、广电媒体的广告刊例单价越来越高,但是这种盈利方式始终有其极限,有着无法突破的盈利天花板。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媒业可从以往单纯的卖广告回归到内容的制作销售,可建立类似于数据库的“内容库”,并利用内容库的海量信息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
动网传播模式带来的“三网融合”使得传媒业面向的环境更为开放,变量因素显著增多,而这些因素相加化合,将衍生更多的变量空间。传媒业被进一步“搅活”,生产端口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新形态的产品。在现阶段,传媒业就已开拓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新业务。
手机报已成传统报业的有力抓手,多家报社报业集团正积极进军这一领域,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包括中央大报、都市报、行业报乃至地市级报社)已推出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饮食、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传媒在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市场的试水效果也较为乐观,如日本富士电视台(隶属于日本最大的媒体集团富士产经集团)以及我国两大领军型电视台CCTV、凤凰卫视均已积极进军手机电视领域,所开通的移动数字互动电视频道已拥有固定的网络和受众群体。手机视频方面,已有不少传统媒体立足动网时代对于手机视频的需求,积极展开手机视频的试验开发。如派格太合传媒在2006年就参照法国的“分钟短剧”,为中国移动定制了一个200集的飞视短剧《爱情来电显示》,市场反映较好。
传媒业近期在以上领域还有更多机会:其一,据业内企业测算,我国手机报的用户预计将在2009年年底达到8000万户;其二,目前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的专门开发尚未引起传媒业广泛重视,“先下手为强”的优势将比较明显。另外,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在中国举办还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客户流,成为手机新业务成功推出的契机。传媒只要摆脱简单的供稿、授权模式,作为市场主体与运营商、服务商开展深入合作,就会不断地探索出新的盈利方式,重新界定传媒产业边界。
二、 销售环节
⒈传媒产品销售市场扩容,消费热情上升
动网文化产业为传媒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渠道,增加消费者的绝对数量。据今年2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手机用户已达6.4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6亿,接近2年前互联网网民的规模。而且有一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在过去一年里“突然出现”的,这表明随着手机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产业链各环节的重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还有大幅增长的可能,大量并持续增加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成为传媒产品的潜在消费市场。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产品消费的贴身性、独特性、主动性更强,用户的文化消费需求将被激活。据CNNIC的报告显示,目前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活跃用户数量约为250万,交友社区类产品也在2008年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更是高达39.6%。据用户调查显示,手机用户并不排斥文化消费,且多数用户已初步具备付费消费的意识,资费过高或手机网络、图像质量等原因是用户目前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阻碍。但随着3G技术的成熟,数据传输速度和图像质量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数据资费亦将下调。关键问题得到解除之后,用户对于传媒产品的消费欲望和需求预计将呈几何数增长。
⒉传媒影响力效应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涉足内容供应领域的主要有三方力量:移动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和专业的内容制作商。移动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已经推出“手机报精彩”等业务;而如SP中的典型代表空中网已成功推出“彩信看大片”、“空中传媒”COTA(Communication Over The Air)等子品牌。除此之外,活跃的草根创作群体也正在生产出“海量”的产品。
在海量内容的基础上,影响力效应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传媒业制胜内容供应市场的高地。普通用户由于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他们对于具体制式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同时由于注意力的有限,用户在进行文化产品消费时一般不愿在内容的比较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影响用户做出消费选择的,最终是对内容提供者的熟悉度和认可度,即内容供应商的影响力,而传媒业在内容制作领域经营多年,其专业号召力与品牌知晓度是战胜移动运营商和SP的法宝之一。
因此,在动网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因为运营商与SP在3G产业中的渠道和技术资源,会在内容供应链条上取得一些先发优势。但随着产业发展的深入,传媒业作为拥有丰富专业的基础信息者,可充分利用专业化优势,将内容资源分工和集成做专做强,在较为嘈杂的动网环境为用户提供清晰有力的声音,拉动用户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另外,影响力还是传媒在提供内容之余的剩余价值,这也可成为动网文化产业时代的广告营销基础。
⒊消费者信息更全面,利于传媒市场细分
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确立,传媒产品的商品属性逐步被认可,受众的需求变化成为影响传媒决策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受众价值日渐多元化,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窄众化”传播趋势,“信息的有效传达”成为用户、媒体、广告商三方共同的期待。
在动网文化产业时代,传播由“分众”阶段进入“精准”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体性、体验性要求更为强烈。移动运营商拥有用户较为全面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可利用所掌握的发布渠道进行一对一的市场调查,搜集用户更多原始信息。这与在大众传播阶段,受众具有高度隐匿性、不确定性的情况截然不同,如果传媒与移动运营商达成合作,这些信息可成为传媒细分受众市场的基础。
另外,新技术的发展还可为传媒产品的营销提供更系统的服务体系。如数字管理平台、智能分析平台等,可利用新技术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长期跟踪,或是对于大海量的受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不同受众的需求与偏好。
我国目前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到了34%,这一趋势还将长期维持,形成更高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动网内容市场增量空间仍很可观。传媒可积极抓住此次机遇,搭载3G移动快车促进自身发展,参照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和传播机制,制订发展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如传媒业可有针对性的成立体制外的新媒体公司、与运营商结成营销同盟、加快媒介融合、加大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等。在这方面凤凰卫视的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凤凰卫视在2005年年底将凤凰网更名为凤凰新媒体,制定了凤凰网、凤凰移动、凤凰宽频的全面发展战略;在2006年接受了中国移动19.9%的股权投资,力图成为具有SP资质CP,并为其无线业务找到了实力强大的合作者。
注释
①匡佩远:《移动运营商3G商业模式研究》,《通信世界》,2005年第33期,第20页
②《手机报成无线新媒体业务亮点,用户将达八千万》,中国新闻网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指导老师:蔡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