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的美丽与忧愁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它描绘的美好前景让所有人欢欣鼓舞,很多人都把这作为解开中国教育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年来,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这一届学生在思想品质、交流合作、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发展等方面与往届学生相比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课改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科学化。
  综合素质评价想法很美好,但想说爱它却并不容易。
  首先,操作性不强。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方法是多样的,评价过程是动态的,这就给评价对象和评价者增加了许多琐碎的、繁重的工作。由于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已经相当大了,再加上综合素质评价各种琐碎的任务,必定不堪重负,很难保质保量完成。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缺少客观的操作标准。在综合素质的五大基础指标中,除了学业成就外,其他四项都是动态描述性的软指标,缺乏统一的尺度。即使在相对易于衡量的学业成就这项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出勤还好办,课堂表现就很难准确评定,最终结果只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印象给予评定。
  最后,很难客观公正。综合素质评价要为高中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或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提供参考,这就要涉及高考升学率和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实上,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升学,无论是自评、互评和师评,几乎不可能出现很低的评价,很可能导致某一个等级或某种评价泛滥而使评价本身失去意义。只要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挂钩,高考的功利性就始终威胁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和公正。然而,如果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脱离,谁又会真正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呢?
  面对以上问题,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提出一点建议。
  首先,不断优化设计评价内容,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甚至可以尝试推行专职班主任制度,使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化、职业化。其次,要切实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选拔体系,建立一种透明的、可操作的多元选拔制度。只有改革高考的招生方式,变高考“独木桥”为高考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立交桥”,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被真正重视起来。最后,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以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开、公正、公平。
其他文献
历时两周的哥本哈根缔约方大会落下帷幕,经过艰苦谈判形成了“哥本哈根协定”.虽然该协定目前尚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其共识无疑将成为下一步谈判的坚实基础,在全球合作应对气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路rn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来看,中国一直都以积极态度研究、讨论、制定、并实施有关政策,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
最近,科任老师来“告状”:我班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好说“闲话”,不能静心听讲,不能倾听同学发言,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其实,这种现象我也早有察觉:讨论时,他们喜欢扯话题,打断别人发言;听讲时,他们心不在焉;别人发言时,他们不知所云……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静心学习,用心思考呢?课堂教学的高效又怎能实现?  看来,让学生学会倾听已迫在眉睫。倾听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
编者按: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常青的。”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一轮的实验,其成果初见成效。本期,我们邀请到一线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教研员以及学生共同谈课改,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群策群力。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反思这一轮的高中课程实施,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成为课改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难题一旦得到破解,素质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1:应
高考改革要先于课程改革或至少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一体化推进。对高考科目进行分类、分层设计,学校才能建立真正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因材施教。目前的高考模式,其科目设置上的简单分类,要求上的整齐划一,既不利于基础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也不利于大学选拔人才。   细化高考招生类别,核心科目分层测试。在现有的高中文、理、艺术、体育、高职等分类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细化,比如将高考考试类别细化为文史类
2009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和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触底震荡,并逐渐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8%~8.5%,达
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民建北京市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围绕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个议题,先后赴通州、大兴、怀柔、房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市农委进
新课程为教师划出了一道新的起跑线,所有教师都已经从这道起跑线出发了,主动也好,赶鸭子上架也罢,大家都行走在这条大道上,都在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从总体看,教师们在主动地寻求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在主动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资源整合,收获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但与此同时,在教师自身能力和课程意识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足以应对新课程的要求  
存在问题  1.师生负担加重问题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负担过重。其主要原因是模块课程所设计的教材内容跨度大、知识不系统,造成了学生认知障碍;大部分模块教学集中在高一和高二,任务重、时间紧,教师为完成教学经常赶进度,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每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繁多,在改变单一评价标准的同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每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十几个模块的学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之本.分田到户,使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但一家一户的耕作是一种原始的小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