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初探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对自身价值认识的觉醒,校企合作正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之间文化的碰撞、融合成为必然。如何建设包含一定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 灌输企业文化意识,使学生具有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是摆在企业和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共同任务。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融合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质是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而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作用是锻炼人才,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性,所以通过相互衔接与融合,让两者通过不同方面对人进行熏陶、教育和管理是必要的。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有着激励和渗透作用的同时,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也具有很强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将两者互动和融合。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把为企业服务作为最大价值取向,把企业是否满意培养出来的学生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如果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到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职业素质,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这样毕业后才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从而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二)高职毕业生入职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一毕业就要上岗并有效地开展工作。但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也有不少企业反映毕业生与企业氛围格格不入,难以融入企业环境,这种不适应不仅仅指知识技能,还包括不适应企业文化导致的心理差异、习惯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校学习时的情景与进入企业后的情景形成巨大的反差。要让高职毕业生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就必须将职业所必需的人文素质融入校园文化中,这样毕业生才能较快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自然地融入企业。
  (三)培育双师教师素质的需要
  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缺少企业的实践经历,双师素质急需培养。因此,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要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熟悉企业、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实施校企文化融合,教师可以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学习优秀的企业理念,熟悉本专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双师”素质教师。
  (四)高职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需要
  “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持久生存和发展。办学特色除了树立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管理,还应培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我院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初步探索
  校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围绕“管理”与“氛围”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一年,我结合我院在校企文化融合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初步尝试与探索。
  (一)把企业制度文化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
  通过借鉴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制度,构建校园文化,营造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在学生进入企业前进行各种素质教育和训练,包括文化知识、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人际关系等。我院率先将企业“6S”管理模式运用于学生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如寝室内务的整理、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摆放、上课的要求、早读的精神面貌等,这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公约让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内化为品质和素养,既可以强化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弘扬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又可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营造人文、关爱的校园氛围。同时学生也了解了企业管理,为学生走上社会成为企业人、社会人做好了思想与精神准备。经过校园的标准化要求,学生对于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才能更好地理解。
  (二)把企业文化素养列入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估
  在专业教学课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将专业技能与职业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内容和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将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工作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不同专业可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适合于自身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文化”,确定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技能,实行项目化、模块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也通过开展仿真教学,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把学习的内容与职业的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努力做到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
  (三)加强校内外校企合作式教育,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企业
  为达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一方面邀请企业界人士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通过兼课、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参与教学教育活动,请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成长的过程,与在校生面对面交流,将一些优秀企业文化的介绍、宣传、教育和灌输以公共课的形式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系统中。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各类招聘会、定岗实习等,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体验职业的氛围和韵味。学院与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操作流程。在进行实习前,要求学生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工作流程、作息时间遵守等,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并反思各种角色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让其在个人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逐步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   (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作为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在校企文化融合中也发挥了不少作用。我院通过在实训室的环境布置中悬挂与专业有关的图片、标语、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在教学场所内构筑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在橱窗中设置专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图画,如展示创业成功的校友像;开辟体现学生技能风采展示的宣传栏,以及在宣传栏介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张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在楼道两侧树立有关职业及创业的名言牌,在教室醒目处悬挂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画像等一系列措施,这些形式都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五)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
  企业除了对毕业生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所要求外,对其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也是很看重的。例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激发工作的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我院组织学生以校外拓展训练的形式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如责任观念、团队精神);以营造学技术、练技术的学习氛围为主题,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促进了学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在校企文化融合实践一年后,我院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毕业生的就业观、心态定位也普遍有所改变,愿意到基层,不攀比,务实肯干,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认同度、满意度也普遍有所提高。企业领导人对我院学生的一致评价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提高快。
  三、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一步融合的再思考
  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充分吸收企业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会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要求,适应企业文化,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文化的对接是多方位的,从理念到内涵,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有些文化层面的合作内容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形式,而且有些效果反应也不是很具体,因此,校企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
  我认为要实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还应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参与程度。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让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与教学设计,让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学校的实践课教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同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增强创新意识。校企相互促进,实现“教产研”一体化。只有建立了长效、共赢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校企价值文化的统一。校企业文化的融合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作为一种“软实力”,它会在学校管理、人才培养中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重教轻学.复制有余而创新不足”教育教学观念.由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存在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
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让学生自创论据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博世汽车专业维修快飞特联营体系成功启动了!它通过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博世公司先进的汽车技术及经营理念,并加强与其合作,从而为国内维修企业提高自身档次、提升服务质量创
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步进电动机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7个省或直辖市40家企业生产的4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
摘要:不少小学生“谈作文色变”,究其原因就是“心中没数”,发愁没内容可写。如何让学生愿意习作,乐于习作,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积累 鼓励 领悟 创新 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惧怕作文,经了解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没东西可写;2.笼统空洞;3.千篇一律;4.语言干巴,缺乏想象力;5.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一辆丰田UCK45吉普车,搭载A340F型电控自动变速器。该主具体故障现象是起动后挂空挡时变速器内部有异响,当将挡位由空挡挂入前进挡或者倒档时,会突然感觉到来自变速器的猛烈冲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遭遇到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作文虚假。俗话说:“作文如做人。”虚假的作文已经成为困扰学生成长的一大问题,其克服之难,称之为“痼疾”并非危言耸听。根深蒂固的顽症,如何根除,需要我们做溯本求源的分析。本文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期望能够抛砖引玉,有益于根除作文虚假现象。  一、作文虚假现象分析  虚假,即与实际不相符,概括其特征,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假情假意,假人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与加工.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这种
摘要:新环境保护法即将在2015年1月生效。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主体,既要发展经济,更要注重节约和环保以符合大势所趋,势必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环境保护法 企业社会责任 措施  一、新环境保护法和企业社会责任解读  (一)新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环保法。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中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但提问不等于启发,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不能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重视研究阅读教学课堂的问答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问答 教学效果    一、如何改变教师“满堂问”现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