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树》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同时表达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沉重感慨。
教学片断一
学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那树吗?
(学生会回答“喜欢”。)
(教师在课题那树后加写“啊!”)
师:你们谁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赞美那树?
(生读,个个踊跃参与。)
(师在学生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对那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那树虽苍老,但稳固坚定,给人类带来荫庇。他是一位长者,以他博大宽容的胸怀包容着人类,我们应高昂地礼赞他。
师(范读):那——树——啊!(声调高昂,语速适中。重音“啊!”)
(学生酝酿情感,个性朗读。)
……
师:同学们看作者是怎样抒发赞美之情的?画出文中包含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
(学生读出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片断二
师:这样一棵老树,饱经风霜,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人类的庇护神。他曾经有花一样的年华,梦一样的青春,日一样的辉煌,他的最终命运如何呢?默读课文,体会那树的痛苦无奈的悲惨命运。
(师在课题后加写“呦”,让学生用缓慢、低沉的语言来读。)
生:那树呦!
(学生读得低沉,但有气无力。)
师范读:那——树——呦!(声调低沉,语速慢,重音“呦!”)
(学生个性读,融入痛苦无奈的低沉气氛之中。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体会了文本之意。)
……
师:以我们正滴血的心去看望那棵树吧!画出文中描写那树痛苦的句子,读出来,仔细体会。
教学片断三
师:那树常年造福于人类而最终惨遭砍伐,其罪魁祸首是人类。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那树成了牺牲品。对人的这种行为,作者持什么态度?默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板书:唉,人呀!)
学生(朗读):唉,人呀!
(师指导学生要读出痛惜、幽怨、忧虑的感情。)
师(范读):唉,人——呀!
(学生个性读。)
师:大家带着这种感情去寻找文中写了人类做了哪些令人痛惜的事?找到后,朗读。
教学片断四
师:历尽沧桑的老树,痛苦的倒下了。人类为自己的发展无情地践踏自然,我们应对都市文明发展的作深层思考。读下面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多媒体显示:
那——树——啊!
他坚定稳固,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那——树——呦!
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森森的骨粉。
唉,人——呀!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这么一课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学生读,展示个性。
通过文中内容的对比,体会不同的情感,更深领会主题。
教学反思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在阅读中体验作品的情感,从中获得愉悦。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本所创造的意境,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字饱含作者的深沉情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料。根据本文的特点,这节课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朗读”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求知的钥匙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享受收获的喜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真正把情感与朗读融合在一起。
1.在默读中感知触摸作者情感
课堂教学中,读有多种形式。这堂课教师首先设计让学生默读,在学生还没有了解文章的时候,默读是最快、最好地进入文本的方法。在安静的教室里,在温馨的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共同体验是一种享受,这种氛围能把学生尽快带入文章。默读文章的同时,那树的经历、命运便浮现在学生眼前,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便感知了文章内容,触摸到了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奠定了教学环节情感基调。片断一学生通过内容感知,把握住热情赞美那树的脉搏;片断二教学的情感基调是痛苦无奈;片断三教学的情感基调是痛惜愤恨。
2.教师范读,抓住情感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但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而且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这堂课教师为学生范读了“那树啊!”“那爱护呦!”“唉,人呀!”这几个关键性的句子,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授之以法”,对学生有启发、帮助和感染作用。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给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把握范读时机,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效果,把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中。
3.自由投入,宣泄情感
在教师读完后,学生自由朗读,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张扬自我,展示个性风采。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让心灵得以放飞。
教学片断一,学生纷纷朗读,在高昂的赞美声中,“那树啊!”的“啊”字就使酝酿在他们心中的敬佩之情宣泄出来,这种赞叹声从学生口中流出来,溢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慢慢流入他们的心田。
教学片断二,学生读“那树呦!”,重点放到“呦”字上。学生在默读时,因感情的痛苦会觉得压抑,想像着树的悲惨命运,自由投入地把那树的心声给喊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在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把树的痛苦情感宣泄出来。
教师在学生自由投入朗读时,要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拥有各不相同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他们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也就自我、独特。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迸射智慧的火花,显露自己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在学中求活。
4.分层次朗读,体会文章主旨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朗读课文也不例外,也要有层次性。只有使情感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发展,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才能吸引学生跟着你的感情走。这节课在朗读设计上注意了层次感。教学片断中,学生默读,教师范读,学生个性读,层层深入,有梯度,训练有阶梯。
在片断四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比较朗读,使学生的认识自然升华到文章主题,这的确是一堂以情促读、以读酿情,情感在读中自然和谐生成的典范课例。
教学片断一
学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那树吗?
(学生会回答“喜欢”。)
(教师在课题那树后加写“啊!”)
师:你们谁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赞美那树?
(生读,个个踊跃参与。)
(师在学生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对那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那树虽苍老,但稳固坚定,给人类带来荫庇。他是一位长者,以他博大宽容的胸怀包容着人类,我们应高昂地礼赞他。
师(范读):那——树——啊!(声调高昂,语速适中。重音“啊!”)
(学生酝酿情感,个性朗读。)
……
师:同学们看作者是怎样抒发赞美之情的?画出文中包含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
(学生读出文中的句子,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片断二
师:这样一棵老树,饱经风霜,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人类的庇护神。他曾经有花一样的年华,梦一样的青春,日一样的辉煌,他的最终命运如何呢?默读课文,体会那树的痛苦无奈的悲惨命运。
(师在课题后加写“呦”,让学生用缓慢、低沉的语言来读。)
生:那树呦!
(学生读得低沉,但有气无力。)
师范读:那——树——呦!(声调低沉,语速慢,重音“呦!”)
(学生个性读,融入痛苦无奈的低沉气氛之中。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体会了文本之意。)
……
师:以我们正滴血的心去看望那棵树吧!画出文中描写那树痛苦的句子,读出来,仔细体会。
教学片断三
师:那树常年造福于人类而最终惨遭砍伐,其罪魁祸首是人类。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那树成了牺牲品。对人的这种行为,作者持什么态度?默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板书:唉,人呀!)
学生(朗读):唉,人呀!
(师指导学生要读出痛惜、幽怨、忧虑的感情。)
师(范读):唉,人——呀!
(学生个性读。)
师:大家带着这种感情去寻找文中写了人类做了哪些令人痛惜的事?找到后,朗读。
教学片断四
师:历尽沧桑的老树,痛苦的倒下了。人类为自己的发展无情地践踏自然,我们应对都市文明发展的作深层思考。读下面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多媒体显示:
那——树——啊!
他坚定稳固,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那——树——呦!
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森森的骨粉。
唉,人——呀!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这么一课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学生读,展示个性。
通过文中内容的对比,体会不同的情感,更深领会主题。
教学反思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在阅读中体验作品的情感,从中获得愉悦。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本所创造的意境,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字饱含作者的深沉情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料。根据本文的特点,这节课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朗读”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求知的钥匙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享受收获的喜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真正把情感与朗读融合在一起。
1.在默读中感知触摸作者情感
课堂教学中,读有多种形式。这堂课教师首先设计让学生默读,在学生还没有了解文章的时候,默读是最快、最好地进入文本的方法。在安静的教室里,在温馨的课堂上,和同学一起共同体验是一种享受,这种氛围能把学生尽快带入文章。默读文章的同时,那树的经历、命运便浮现在学生眼前,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便感知了文章内容,触摸到了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奠定了教学环节情感基调。片断一学生通过内容感知,把握住热情赞美那树的脉搏;片断二教学的情感基调是痛苦无奈;片断三教学的情感基调是痛惜愤恨。
2.教师范读,抓住情感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但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而且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这堂课教师为学生范读了“那树啊!”“那爱护呦!”“唉,人呀!”这几个关键性的句子,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授之以法”,对学生有启发、帮助和感染作用。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给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教师恰到好处的把握范读时机,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效果,把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中。
3.自由投入,宣泄情感
在教师读完后,学生自由朗读,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张扬自我,展示个性风采。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让心灵得以放飞。
教学片断一,学生纷纷朗读,在高昂的赞美声中,“那树啊!”的“啊”字就使酝酿在他们心中的敬佩之情宣泄出来,这种赞叹声从学生口中流出来,溢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慢慢流入他们的心田。
教学片断二,学生读“那树呦!”,重点放到“呦”字上。学生在默读时,因感情的痛苦会觉得压抑,想像着树的悲惨命运,自由投入地把那树的心声给喊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在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把树的痛苦情感宣泄出来。
教师在学生自由投入朗读时,要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拥有各不相同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他们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也就自我、独特。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迸射智慧的火花,显露自己的创造潜能,这样才能在学中求活。
4.分层次朗读,体会文章主旨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朗读课文也不例外,也要有层次性。只有使情感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发展,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才能吸引学生跟着你的感情走。这节课在朗读设计上注意了层次感。教学片断中,学生默读,教师范读,学生个性读,层层深入,有梯度,训练有阶梯。
在片断四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比较朗读,使学生的认识自然升华到文章主题,这的确是一堂以情促读、以读酿情,情感在读中自然和谐生成的典范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