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鲁迅说:“作文第一须观察。”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没有信息的输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活越充实,信息的吸收和储存就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繁实。凡是学生参加过一次活动,作文就有材料;凡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观察有方,作文时就必有特色。然而,学生定向、有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薄弱,对生活现象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视而不识真形、听而不辨真声。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和其他实物,在观察上花力气,学习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培养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平时碰到印象较深的事,及时写下来,每次活动,及时记下来,这样就能“身在宝山探见宝”。学生自己也感到有了观察的积淀,注意了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平常对话,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不再空咬笔杆黯然伤神了。
例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安排了一次“我为妈妈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留意自己的行动过程,仔细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妈妈的反应及表现,并体会自己的所思然后成文。学生兴趣高涨,回家后都认真地参与了活动,并且写成了文章。一位学生在《我为妈妈洗次脚》中说: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为我洗脚,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举动会让妈妈如此感动。当我端来洗脚水的那一刻,我分明看见妈妈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是幸福的眼泪啊!那么,妈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该怎么报答妈妈啊?……还有《我为妈妈泡杯茶》、《我为妈妈捶捶背》……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佳作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恐怕学生就只会无病呻吟了。
二、感悟生活,抒写心灵
学生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抒写心灵。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起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
其次要抓住“生活”与“作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生活进入学生作文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还要鼓励学生有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心灵。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使学生做到真情达意。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然后再告诉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的见解,那么,以后他遇事就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了。只有这样才能力避模式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在这片湖海中泛起可爱的浪花,也让教师耳目一新,走入师生共同开创的新天地。
三、解读生活,表达见解
生活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真善美,也有着假恶丑。若只观察生活而不思考,头脑中留下的则是一个缺乏具体内容的生活轮廓,是线条勾勒的简单生活画面,没有色彩,也没有层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生活缺乏思考,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见解往往是不深刻的,习作中对生活中一些人和事的真善美的评议显得苍白无力,写不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学生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其影响,各种正反思想在他们的头脑里碰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作文先做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在写作文时,对真善美加以颂扬,对问题及自己的态度加以阐述,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情趣、有深度。而更多的时候,理是不辩不明,而往往是越辩越明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评议,允许他们七嘴八舌、百家争鸣,从而在争议中明辨是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从出生到长大,生活总是与其形影不离。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学生向生活投射孩子认识世界的独特眼光,体味生活实际,回味生活乐趣,从而就会用他们稚嫩的笔来书写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鲁迅说:“作文第一须观察。”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没有信息的输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活越充实,信息的吸收和储存就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繁实。凡是学生参加过一次活动,作文就有材料;凡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观察有方,作文时就必有特色。然而,学生定向、有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薄弱,对生活现象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视而不识真形、听而不辨真声。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和其他实物,在观察上花力气,学习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培养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平时碰到印象较深的事,及时写下来,每次活动,及时记下来,这样就能“身在宝山探见宝”。学生自己也感到有了观察的积淀,注意了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平常对话,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不再空咬笔杆黯然伤神了。
例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安排了一次“我为妈妈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留意自己的行动过程,仔细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妈妈的反应及表现,并体会自己的所思然后成文。学生兴趣高涨,回家后都认真地参与了活动,并且写成了文章。一位学生在《我为妈妈洗次脚》中说: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为我洗脚,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这一小小举动会让妈妈如此感动。当我端来洗脚水的那一刻,我分明看见妈妈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是幸福的眼泪啊!那么,妈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该怎么报答妈妈啊?……还有《我为妈妈泡杯茶》、《我为妈妈捶捶背》……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佳作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恐怕学生就只会无病呻吟了。
二、感悟生活,抒写心灵
学生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抒写心灵。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起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
其次要抓住“生活”与“作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生活进入学生作文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还要鼓励学生有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心灵。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使学生做到真情达意。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然后再告诉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的见解,那么,以后他遇事就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了。只有这样才能力避模式化的作文,让学生在写作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在这片湖海中泛起可爱的浪花,也让教师耳目一新,走入师生共同开创的新天地。
三、解读生活,表达见解
生活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真善美,也有着假恶丑。若只观察生活而不思考,头脑中留下的则是一个缺乏具体内容的生活轮廓,是线条勾勒的简单生活画面,没有色彩,也没有层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生活缺乏思考,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见解往往是不深刻的,习作中对生活中一些人和事的真善美的评议显得苍白无力,写不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学生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其影响,各种正反思想在他们的头脑里碰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作文先做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在写作文时,对真善美加以颂扬,对问题及自己的态度加以阐述,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情趣、有深度。而更多的时候,理是不辩不明,而往往是越辩越明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评议,允许他们七嘴八舌、百家争鸣,从而在争议中明辨是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从出生到长大,生活总是与其形影不离。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学生向生活投射孩子认识世界的独特眼光,体味生活实际,回味生活乐趣,从而就会用他们稚嫩的笔来书写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