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经验在抽象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历将近20年高中数学教学后, 笔者又开始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抽象概念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从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对接、实现新概念的自然同化、促进新范式的自然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对函数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越是抽象的概念,越应当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把根扎在已有的认知体系上。
  【关键词】函数;活动经验;抽象概念;自然对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6-0000-00
  【作者简介】张华,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8)副校长,六合区棠城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里从初二用变化的观点引入函数概念,到高中用对应的观点重新表达,其间的逻辑发展和抽象度有所提高,可以作为抽象概念教学的一个典型样本。在2009年之前笔者多次教过高中的函数内容,但是始终觉得函数是“难教也难学”的内容。在2010年,本人接触到了一些初中老师函数教学的课例后,才得以对函数教学从源头上开始思考。不久以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增加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本人对函数概念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并进而考虑推广到抽象概念的教学问题。我认为,抽象概念的教学关键在于利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降低抽象概念的教学难度。
  一、在引入概念时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对接
  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实现“新知”与“旧知”的顺应或同化。对于抽象概念而言,“新知”与“旧知”的距离较大,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要完成较大的跨度。因此,其学习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任务不是避开或隐瞒这个跨度,而是尽量缩小这个跨度,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构建一个顺利对接的通道,使得新知识的出现不再突然。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缩小他们和新知识之间的能力差距和心理距离。
  以“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虽然“函数”这个概念学生从初二就开始学习,并一直贯穿高中的全过程,前后历时5年,但由于此概念的抽象度高、层次性强,学习的困难始终存在。初二时的首次接触,是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飞跃;高一的再度相逢,是从变化到对应(隐含着连续变量到离散变量)的飞跃。再加上学生一进入高中首先碰到的集合内容就已足够抽象,在集合内容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紧接着就来了函数,这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影响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态度。
  初中学习函数概念的最大难点是函数这部份知识的主要思想特点体现于一个“变”字。即研究的主要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侍和接触相关问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式逻辑思维不强,他们看问题往往是静止的、割裂的,不能很好地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事例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学习函数概念时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在老师眼里,x-y=1和y=x-1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前者是一个方程,后者是一个函数。既可以认为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也可以认为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对初二学生而言,这两个都是等式或者说都是方程,没有“函数”的概念。想让初二学生认识到y=x-1是一个函数,绝不是老师一句话的告知就能解决的。因为在初二学生的经验里,有代数式、有等式、有方程,丝毫没有函数的影子。那些等式和方程,都被认为是表示确定的值,而没有“变化”的含义。因此,“变化”以及“随之而变化”的观点是全新的,必须重新建立。怎么建立呢?从学生的经验开始。
  学生已经有了求“代数式的值” 的经历,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比如对于y=x-1,给定一个x值就可以算出一个y值。由此出发,可以让他们多求出几对(x,y)来(做这样的事情他们的兴致很高)。可以放手让他们求,一直到他们自己认为“不需要求了”为止。所谓“不需要求了”,就是他们能说出这样的话:“你随便给一个x值,我都能求出y来”。到这时,“变化”以及“随之而变化”的观点就已经基本确立了。老师只要顺水推舟,加以明确和强化并给出规范的表述即可(初始的表述可以让学生尝试,最终的表述必须老师给出),至此函数的概念已自然生成。
  二、在巩固概念时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实现新概念的自然同化
  在上面用数式运算的经验促使“概念自然生成”后,就要变换角度巩固概念,我认为还是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学生早已有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经验(那经验是丰富的),可以据此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老师问:方程x-y=1有解吗?
  学生在思考、讨论后一般会回答有解,比如x=2,y=1就是解。
  老师再追问:有多少解?(以下回归到y=x-1)……
  在这里,由x值代入都可以求出相应x-y值,且在x的变化过程中,对于任意一个x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学生在此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对应”的含义。这正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学生能把用“求值”来领会“对应”,就是实现了对函数概念的同化,在原有认知结构中加入了函数概念。
  仔细盘点一下,初中学生曾经经历过的“随之而变化”经验还有一些,比如两个角互余、互补、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平方、平方根,以及实际问题中的时间与行程、数量与总价、速度与用时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数学经验,都可以选来作为函数概念的生长点。如果教师能注意把这些用起来,让函数概念从学生的经验中自然生成,学生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和突然,也就能顺利地接受函数概念,并把函数知识尽快地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三、在概念的发展中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促进新范式的自然形成
  教材在处理函数概念时,把函数概念分为两个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常常遇到的疑问是:初中已经有了函数概念,而且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习它。到了高中为什么又要重新学这个概念?这样的学习有意义吗?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高中与初中教材上的函数定义,其本质上是一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其一,用“集合”取代了“某一范围”;其二,用“对应”取代了“变化”。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把其中的奥妙看得清清楚楚了。第一,“范围” 是个习惯说法,基本上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而“集合”则是规范的数学名词,既可以是连续集,也可以是离散集,更加规范也更加宽泛了。第二,“变化”并不是函数的本质特征(比如常函数中的y值就没有变化),新定义剥离了这个非本质特征以后,“随之变化”的说法也自然去除。
  另一个疑问是:函数的表示法中为什么要有个列表法?它有用吗?
  在而我多年的教学中,对列表法是很不在乎的。多数的学生也认为它“太小儿科”,有点不屑一顾。再想象我们在研究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时对解析式的重视,以及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时对图象法的重视,用“判若云泥”来形容也不为过。
  难道列表法真的就这么没有价值吗?
  其实不然,比如:
  :y是x函数吗?
  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初中学生很可能感到莫名其妙,或者去设法求一个表达式。只有高中的而且思维品质比较好的学生,才会想到用定义。与解析式法和图像法相比,列表法更直接地展现了“对应关系”,与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最为接近,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最为接近。特别是把上面表格给出的函数辨认清楚以后,可以形成一个认知模式,对于理解常函数、分段函数、定义域为离散数集的函数、周期函数(多对一)等等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后面这些复杂函数而言,前述表格给出的函数就可以看做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再比如研究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时,都可以从前面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出发,类比地去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等。如果不利用前面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经验,则无疑是对数学认知体系的人为割裂。不但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影响了他们完整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很不应该的。
  波利亚曾说过,教学要从最简单的做起;奥苏泊尔也说过,教育者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就是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越是抽象的概念,越应当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把根扎在已有的认知体系上。
  【参考文献】
  [1]陶维林,“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09年Z2期.
  [2][美]莫里斯.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导读】本期刊发的一篇调查报告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呈现了乡村学生的寒假生活现状,突出了乡村学生的教育期待。另一篇论文以齐齐哈尔市一所乡村小学为背景,通过生日会研究,突出了乡村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乡村班主任的专业性。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力量,有着成为自我教育主人的能力。乡村班主任是乡村学生的理解者、发现者、信任者、合作者和成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课程开发;创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0-0063-02  【作者简介】董琰,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教师,高级教师。  1.课程设计思路。  创中学是以真实问题为基础构成的任务式、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头脑风暴、创造实践、展示与评价等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政史地跨学科课程作为创中
主持人语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功利性太强。因为高考试题中语篇阅读权重很大,所以才重视阅读训练。这就导致英语阅读活动经常演变成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字面释义、对词句进
【摘 要】“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第74期主题新颖、内容与形式丰富,很典型地反映了沙龙的日常图景,既呈现出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又印证了“艺友制”的运行机制及“文化岛屿”这一社会学概念。“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小而美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模式,为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制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随园夜话;情境学习;班主任实践共同体;文化岛屿;艺友  【中
【摘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创建校本化实施系统,从课程模块建设、探究平台创建、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力求从根本上改变生物学科的课程生态、教学形态和课堂样态,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变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3-0053-03  
【摘要】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亟待挖掘。浙江省武义县“希望之光”团队的班主任通过对中国农民丰收节育人价值的调研和开发,有效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核心素养,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振兴。  【关键词】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班主任;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48-03  
【关键词】惜时;人生时钟;时间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號】1005-6009(2018)15-0030-02  【作者简介】梅洪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1.从时代角度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依然属于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里长大,他们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  2.从学段特点来看,高一年级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有着优秀的德育传统,十多年来在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前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文化,其中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尤为突出。学校提出了家庭教育新主张——“爸爸是终生的职业”“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者”“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着力打造“新城爸爸帮”父教品牌,先后开办“爸爸课堂”“爸爸智慧云”“爸爸书房”“爸爸亲子课”等活动,在引导父亲回归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主持人语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命题,也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两个基本前提,更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两个基本假设。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都明确强调了“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设计课程与教学,并具体化为“三重联系”:数学内部、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摘 要】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地理空间、古物遗迹、诗书典籍、民俗日用等方面整体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自觉地定位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上,使学生的精力聚焦于领会、认同、践行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精神;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构建,注重知行合一,做好与现有课程体系、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