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想学外语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今天的我们走进书店,打着各类旗号的英语辅导书足以让选择恐惧症们落荒而逃;走在大街上,铺天盖地的英语辅导班广告早已让我们再懒得扫上一眼。然而,你是否思考过,在这一切还没有出现之前,如果古人们想學外语,他们该怎么做?

古人为什么要学外语


  的确,古代交通不便,各个民族沟通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外语需求也很低,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之间不可能是完全隔阂的,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感情”,通常有如下四种方式:

贸易


  古代的贸易主要发生在边境交汇区,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在那里贩卖各自的物品;也有充当“联络员”角色的商人,如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人,他们往返于不同的国家,为东西方的商品交易牵线搭桥。

移民


  在古代,平民百姓的生活极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冲击。一旦遇上蝗灾、雪灾、战乱等,赖以维生的田地往往颗粒无收。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去其他地方另谋生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快速融入当地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学习当地的语言。

战争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方便打探敌情,古代打仗时军中常有随行的翻译。在军中充当翻译的常常是使臣,也有一些胡人军官或和尚兼任翻译。

文化传播


  除了暴力的方式,古代国家同样也通过和平友好的文化交流进行沟通。其中典型的代表是西方的传教士和东方的僧人,他们为了传教,往往会学习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
  对于中国来说,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语言和文字后,中原大地上原本分裂的各诸侯国真正结成一家。但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方言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别的。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南边的越国人说的方言在中原人看来简直是火星语。不信来看一下春秋早期的这首《越人歌》——
  滥兮抃草滥予昌
  枑泽予昌州州鍖州
  焉乎秦胥胥缦予乎
  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翻译版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翻译版看起来舒服多了对不对?
  这么悬殊的差距,交流起来必定会产生困难,因此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翻译这个职业了。在《周礼》里,这些翻译人员有一个神奇的称呼——舌人。不过随着版图的扩大,这些难解的语言也渐渐消失。然而直到今天,在中国南部仍保留有一些语言的“活化石”,如闽南语、客家话等,在外地人听来同样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知名外语学院


  外语学习离不开教育机构,古今皆然。古代的外语教育虽不如今天这般成熟,但还是诞生了几个较具有代表性的外语学院——

国子监


  国子监又叫国子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由朝廷直属管理,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
  隋唐时期对外交流空前繁荣,唐都作为世界大都市吸引了各地商人、留学生,相应催生了外语学习的需求,国子监因此设立了多国“外语系”,培养精通外语和翻译的人才。除此之外,国子监还吸引了来自高丽、琉球、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因此国子监设有号舍,专供留学生居住。

四方馆


  四方馆最初是隋炀帝杨广下旨设置、用来接待四方少数民族和外国大使的办事处,相当于现在的经贸办。
  到了唐代,佛教在中原大行其道,顺应时代潮流,四方馆变成了佛经翻译馆,主要负责将梵语佛经译成汉语,玄奘也在此工作过。

四夷馆


  四夷馆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在南京创立,是我国古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外国语学校,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才而官方设立的专门机构。四夷馆置译字生,教习亚洲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培养了解邻国历史地理的翻译人才。
  到了清朝雍正时期,四夷馆改名为四译馆,并有了统一的外语课本《华夷译语》。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沿袭了汉译佛经的宇宙最强汉字注音译法。

同文馆


  1861年1月,恭亲王奕訢奏请开办同文馆。同治元年六月,同文馆开办招生,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学生多是来自八旗贵族的官二代,专职学习翻译和外交。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1902年1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并于次年开学,仍然是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

学外语,古人可是认真的


  在四夷馆、同文馆这些官办的翻译培训学校出现之前,想要系统地进行外语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外语的习得说到底,最重要的是“浸入”式的环境。更何况,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往往并非完全没有关系,而是会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比如汉唐的丝绸之路上,来自中国、印度、西域各国的商人之间的通用语言是一种粟特语,因为粟特人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并且善于经商的民族,而且恰好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他们的语言也就混杂了很多汉语和梵语的成分,为汉人和印度人学习带来了便利。
  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今天的我们已很难考证。不过,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们学习英语的方法或许能让我们略知一二。这些商人们学习英语用的祖传秘诀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汉字注音法!乾隆年间,出现了一本叫《红毛番话》的小册子,上面收录了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六种外语,单词按照粤语发音标注,例如one的标注发音为“温”,house的标注发音是“孝士”。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学习方法,一边比划一边学,就能学到最基本的经商用语了。而这样一种经典但低效的方法倒也沿用至今,成了现代人和古人难得的共同经历。   实际上,一直到20世纪,古人们对学外语兴趣都不大,朝廷禁止教外国人汉语,也不鼓励国人学外语。直到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外语学习才真正为人们所重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唯一一次出现过的学习外语的持续兴趣只在于梵语。
  过去缺乏成熟的教学、学习方法,人们为了学习外语常常是绞尽脑汁,有时甚至要冒生命危险。从下面列出的几位苦练外语的典型代表中,大家可以管窥过去人们学习外语摸着石头过河的漫漫长征路。

玄奘


  一代高僧玄奘家庭世代为官,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他四处游学,拜访了不少国内外高僧,学习经纶和梵语。其中一位老师、印度和尚波顿告诉玄奘,在印度的那烂陀寺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可以去拜他为师。于是,玄奘踏上了“西天求经”之路,在19年的留学生涯中,边走边学,几乎通晓所到国家的各种语言,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多语种人才。

利玛窦


  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以一位意大利传教士的身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就深深地吸引了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为了更方便在中国传教,利玛窦开始向当地居民学习汉语。开始学习汉语的利玛窦对与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汉字感到很兴奋,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由于当时教外国人学汉语是非法的,利玛窦的老师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上课,“补习班”也都是秘密开展。有意思的是,利玛窦在澳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掌握汉语,自以为可以动身北上进京,可到了北方才发现,自己跟着澳门人学的所谓“汉语”竟是方言,和真正的汉语大相径庭,中原人说的话他依旧听不懂。没办法,一切只好重新来过,从头学习真正的“汉语”。
  如此一波三折的历程,利玛窦的恒心和决心着实令人钦佩。他后来官至尚书,成为第一个在朝廷任职的西方人;并和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他的老师是牛津毕业的英国人庄士敦,庄先生送给溥仪一个英文名“亨利”。溥仪从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开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在庄士敦的教导下,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甚至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
  为了跨越语言所带来的障碍,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语言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扇窗,供我们窥见不同文明的宝藏。一路走来,我们学习外语的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优质;我们从对不同民族的猜忌与排挤,到求同存異、互相学习。道路虽仍漫长,但或许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帮助我们真正冲破巴别塔的阻隔,合为一家。
  (摘自微信公众号“校友平台”)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生普遍对写作有畏惧心理,他们不愿写,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已显得极为重要。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阅读教学来提高写作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储言、储情、储法来积学储材,让学生建立写作材料库,形成积累系统,最终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积极性;储言;储情;储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
【摘要】读写结合意义非凡,立足高三教学实践、高三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精整教材读写资源,养成读写自觉习惯,以老师的读写自觉带来学生的读写融通,以课堂的精整深读,完成作文素材的深度加工。推进多样阅读活动,培养深度思维能力,使学生作文挣脱幼稚肤浅,显得大气厚重。立足学生作文症结,巧建群文阅读体系,专题分析修改升格,实现阅读和写作、作文和素养的多重飞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深度思维
我们的沉闷乏味比祖先少了,但却比他们更怕无聊了。那些有余力追求刺激的人脚步不停,寻欢、跳舞、饮酒,乐此不疲,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总是期望能在他处找到一个新的温柔乡。  无聊,有一部分是与避免过度兴奋有直接关系的,过度兴奋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让人对各种快乐的滋味变得迟钝,渐渐地以隔靴搔痒取代真实深入的满足,用小聪明代替大智慧,用猎奇代替审美。  过多的旅行,五光十色的印象对于孩子并非好事,会使他们
長大后回想起来,好像最浪漫的事都发生在学生时代。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只是当时不觉得,人总在过后才觉得珍惜。  阿莫学长:大概是读高三那会儿,夏天快到了,某天晚自修突然停电了,我们开着窗,吹着晚风,班主任让我们再坐一会儿等消息,一开始大家都很安静,但等久了,难免躁动起来。我们问:可不可以提前回去啊?最终班主任点头答应,我们一群人欢呼起来。  难得有一个可以放松的时刻,好开心,大家争先恐
世上所有的餌都是香甜的,否则就不能吸引人上钩。道理都可以反过来:所有香甜的东西后面,都有着一个钩——或软性的,慢慢侵害;或刚性的,一下子就勾得鲜血淋漓、置人于倒悬。世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懂得这个道理后,能扛住诱惑收手、掉头的,更少。  (花漾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男人瓷》)
【摘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它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内容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工作要求,所以进行语法教学时,需要找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教学对策,提升中学生对语文语法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语法是语文系统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很多教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其中晦涩难懂的文言字词、无法理解的文言句式、无法融入的诗歌  意境、难以捉摸的诗歌主题始终令学生无法下手,因此,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集声、色、文于一体,生动形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诗文;实效性;生动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
2011年10月28日,沙特阿拉伯王室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宣布沙特国王兼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已任命第二副首相兼内政大臣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为王储,接替一周前去世的第一副首相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储。苏尔坦去世时83岁,新任王储78岁,王位第二继承人萨尔曼王子也已75岁,加上今年87岁的国王阿卜杜拉,沙特称得上是在一群老王爷的统治之下。  弟弟能接哥哥的班  沙特是海湾
2018年1月6日,作家陈村在上海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潘建东/摄)  1954年生于上海。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1985年加入上海作家协会,曾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一直关注网络文学,先后任“榕树下”网站、 99书城网站艺术总监。2014年7月,担任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自2016年开始,主编电子杂志《网文新观察》。  作家陈村的眼睛出了毛病,一年前刚刚动完手术,但这并不妨碍他仍然整天泡在
导语:在这块净土上洗涤尘世的喧嚣,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生活的无限美好。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羅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是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阿勒泰”这个名称来源于阿尔泰山。阿尔泰山被史书称为“金微山”、“金山”,所以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是“金子”的意思。额河第一村塔拉特喀纳斯去往冲乎尔镇的路边,喀纳斯河雾凇晶莹剔透。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