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满足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写作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想象 作文教学 培养方法
一、现状
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十个学生九个都怕作文。平时写作文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应付:或抄袭别人,或“吮破笔杆”“挤扁了牙膏皮”拼凑而成,学生作文常常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的非常少。
批阅作文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在选择题材方面,所选题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学生为了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不惜自欺欺人地虚构故事,成为可怕的流行病。例如写故乡的河、海、山,那是忘不了“环保”的热门话题的;写妈妈,大多写雨天妈妈来校送雨伞,深夜妈妈送孩子上医院。很多同学的笔下演绎过扶老人过街﹑帮伯伯推车﹑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格式。更有甚者,在作文中,有些学生为了能突出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惜离奇地让亲人惨遭飞来横祸。
对此,有识之士发出感叹:“学生想象力到哪里去了?”想象力匮乏是学生作文平庸的悲哀,作文教学本身缺乏创新,缺乏想象力,恐怕是更令人担忧的。中学生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创作主体,作文教学应当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园地。
二、写作需要想象
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一是来自知识的积累,二是来自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想象这个触媒剂,才能把这些材料从意识的底层诱发、展现出来。想象力还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丰富,文章才思喷涌;反之,想象力差,就会文思枯竭,言之无物。
想象并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更不是胡思乱想。高尔基说:“我的想象是自身的经历和读过的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想象,貌似超脱现实,实则源于现实,它是生活的再现、再加工和再创造。
三、借助想象的写作的具体方式
(一)命题作文
通过指向性的命题对学生的想象对象、想象广度加以引导,在一定范围内侧重想象的深度与新颖性、创造性,主要以想象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如七年级上册完成了综合学习《这就是我》教学后,不妨让学生想象《三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等。再如让学生由物及人展开想象,把物的特征人格化,从而使物性格化。学完《行道树》一文,引导学生由蜡烛、春蚕、春雨润物想到老师,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或引导学生由螺丝钉、铺路石想到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赞颂他们默默无闻为四化奉献一切的情怀。
(二)改写、续写、扩写
西方有一句谚语:“空袋子不能直立。”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形成创新思维、想象,还要学习他人积累的知识、经验。从习作角度来说,还要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顺着作品意象进行想象,构思新的情节、结局等。如《木兰诗》一文中未写明木兰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战争生活,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可指导学生描述木兰战场杀敌的英姿,军旅中如何巧妙机智地躲开战友们对其身份的猜疑等。改写课文不仅可以顺向想象,而且可以进行逆向式想象。如《变色龙》一文作者深刻描绘了一个变化无常、见风使舵的警官形象。以《离开广场以后》为题续写结尾,可以写他欺上瞒下而落得悲惨下场;也可以写他因趋炎附势而得到高升的结局。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用《于勒发财回家》为题续写结尾,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三)自由联想
常言道,旧瓶装新酒,顾客看中的不是瓶的外形如何,而是瓶中酒的味道怎么样。在作文中,要使“旧瓶”(平凡的题材)中的“新酒”具有吸引力,就离不开想象、联想。有了这两者就等于给文章插上了奋飞的翅膀,阅读起来就有一种手不释卷的喜爱之情。
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象像作文,描绘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学生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以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描绘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当然可把圆想象成井口、枪口等。这样既能培养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就是具体场合的情况和景象。它如同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处境,如同小说的背景环境,是作者描写人物、再现生活的依据,是整篇文章的基础。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议论,触景生情,据情铺景。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提示文字有深刻的说明,另一方面要根据前文展开积极思维,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由原因推出结果,由已知推出未知,展开纵向延伸,写出合情合理的文字。
如:根据下面材料,请你选择假设情况中的一种进行写作,文章应注意人物的表情、对话和动作的描写:
盛夏的一天,在一家冷饮店中,一位文雅的姑娘刚买了一杯冰淇淋,正小心地端向桌子,突然一位男子匆匆跑进,不小心和她撞在一起。
假设他们两位是素不相识的人;
假设他们是一对未婚恋人;
假设他们是同学关系;
假设他们是上下级关系;
学生写作前要根据姑娘的性格特点和两人的关系,想象当时两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等不同表现。这是学生平时感受生活的表象外化。
写作中的想象是一种直觉和创造的功能,是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和科学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共同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平时作文教学中如能强化突出想象思维的练习,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想象植根于作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那么,习作定能神采飞扬,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金光.作文怎样写出个性.
[3]语文教学之友.
[4]毛红宇.积累,感悟,创新——我的写作教学三步曲.
关键词: 想象 作文教学 培养方法
一、现状
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十个学生九个都怕作文。平时写作文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应付:或抄袭别人,或“吮破笔杆”“挤扁了牙膏皮”拼凑而成,学生作文常常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的非常少。
批阅作文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在选择题材方面,所选题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学生为了能写出感人的文章不惜自欺欺人地虚构故事,成为可怕的流行病。例如写故乡的河、海、山,那是忘不了“环保”的热门话题的;写妈妈,大多写雨天妈妈来校送雨伞,深夜妈妈送孩子上医院。很多同学的笔下演绎过扶老人过街﹑帮伯伯推车﹑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格式。更有甚者,在作文中,有些学生为了能突出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惜离奇地让亲人惨遭飞来横祸。
对此,有识之士发出感叹:“学生想象力到哪里去了?”想象力匮乏是学生作文平庸的悲哀,作文教学本身缺乏创新,缺乏想象力,恐怕是更令人担忧的。中学生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创作主体,作文教学应当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园地。
二、写作需要想象
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一是来自知识的积累,二是来自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想象这个触媒剂,才能把这些材料从意识的底层诱发、展现出来。想象力还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丰富,文章才思喷涌;反之,想象力差,就会文思枯竭,言之无物。
想象并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更不是胡思乱想。高尔基说:“我的想象是自身的经历和读过的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想象,貌似超脱现实,实则源于现实,它是生活的再现、再加工和再创造。
三、借助想象的写作的具体方式
(一)命题作文
通过指向性的命题对学生的想象对象、想象广度加以引导,在一定范围内侧重想象的深度与新颖性、创造性,主要以想象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如七年级上册完成了综合学习《这就是我》教学后,不妨让学生想象《三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等。再如让学生由物及人展开想象,把物的特征人格化,从而使物性格化。学完《行道树》一文,引导学生由蜡烛、春蚕、春雨润物想到老师,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或引导学生由螺丝钉、铺路石想到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普通劳动者,赞颂他们默默无闻为四化奉献一切的情怀。
(二)改写、续写、扩写
西方有一句谚语:“空袋子不能直立。”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形成创新思维、想象,还要学习他人积累的知识、经验。从习作角度来说,还要认真观察、比较、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童话、科幻作品及名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力量,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顺着作品意象进行想象,构思新的情节、结局等。如《木兰诗》一文中未写明木兰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战争生活,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可指导学生描述木兰战场杀敌的英姿,军旅中如何巧妙机智地躲开战友们对其身份的猜疑等。改写课文不仅可以顺向想象,而且可以进行逆向式想象。如《变色龙》一文作者深刻描绘了一个变化无常、见风使舵的警官形象。以《离开广场以后》为题续写结尾,可以写他欺上瞒下而落得悲惨下场;也可以写他因趋炎附势而得到高升的结局。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用《于勒发财回家》为题续写结尾,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三)自由联想
常言道,旧瓶装新酒,顾客看中的不是瓶的外形如何,而是瓶中酒的味道怎么样。在作文中,要使“旧瓶”(平凡的题材)中的“新酒”具有吸引力,就离不开想象、联想。有了这两者就等于给文章插上了奋飞的翅膀,阅读起来就有一种手不释卷的喜爱之情。
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象像作文,描绘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学生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以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描绘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当然可把圆想象成井口、枪口等。这样既能培养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情境作文
所谓情境,就是具体场合的情况和景象。它如同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处境,如同小说的背景环境,是作者描写人物、再现生活的依据,是整篇文章的基础。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议论,触景生情,据情铺景。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提示文字有深刻的说明,另一方面要根据前文展开积极思维,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由原因推出结果,由已知推出未知,展开纵向延伸,写出合情合理的文字。
如:根据下面材料,请你选择假设情况中的一种进行写作,文章应注意人物的表情、对话和动作的描写:
盛夏的一天,在一家冷饮店中,一位文雅的姑娘刚买了一杯冰淇淋,正小心地端向桌子,突然一位男子匆匆跑进,不小心和她撞在一起。
假设他们两位是素不相识的人;
假设他们是一对未婚恋人;
假设他们是同学关系;
假设他们是上下级关系;
学生写作前要根据姑娘的性格特点和两人的关系,想象当时两人的表情、语言、动作等不同表现。这是学生平时感受生活的表象外化。
写作中的想象是一种直觉和创造的功能,是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和科学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共同条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平时作文教学中如能强化突出想象思维的练习,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让想象植根于作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那么,习作定能神采飞扬,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7-9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金光.作文怎样写出个性.
[3]语文教学之友.
[4]毛红宇.积累,感悟,创新——我的写作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