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蒙田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客座主编:
  赵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哲学散文家,出版《哲学的慰藉》《河流记》《禅与物》《小城文化人》《声音与物象》等小说散文集17部。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东方文艺奖图书奖、第二届孙犁散文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首届张之洞文学奖获得者。在《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散文》《书屋》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800余篇,50余篇获国家级文学奖,30余篇入选国家级小说散文随笔年度选本。有作品入选全国高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语文教辅书及中学生必读散文。
  这个夏天,我忽然无所事事。于是,我完成了一个夙愿,静心地享受 《蒙田随笔全集》。阅读时,我尽量放松身体和心灵,很少有工整的姿势,就像蒙田的写作,随意、散漫。
  “无定性和不规则的话语。”这是蒙田的风格。在我们的写作中,常常固守着一些规矩,其实,这是封锁作家个性的桎梏。“以变取胜,变得唐突,变得无绪”,是“蹦蹦跳跳”,“如水银泻地,飘忽不定”。蒙田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华丽堆砌,用单线条的咏叹陈述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湖水之中。他重視的是话语的分量和用处,而不是它们的次序和连贯。
  探究蒙田写作随笔的原因,不得不阅读他的《致读者》。蒙田首先申明这是一本真诚的书,他写这本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他的家庭和他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对别人有用,也没有借此赢得荣誉。他说:“读者,我自己是这部书的材料,你不应该把闲暇浪费在这样一部书上。再见!”
  目光落在“再见”两个字上,我似乎看见蒙田的微笑。很难想象一个哲学家的微笑,高耸的鼻梁带着一丝冷漠,但又绝非嘲笑。我崇拜这样的微笑,我所见过的人类中,那样的微笑是罕见的。有批评家认为这是蒙田的“矫情”。我想表述的是,这正是蒙田的可贵之处,或者说,他实施了一个障眼法。与某些作家所谓的“拯救人类”式的写作目的相比,蒙田是真诚的。正因为真诚,他才能在整部书中对自己进行无情地剖析, 并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从法国到古代的埃及和波斯,对许多人类共同拥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人类以反省的机会。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我无法读到弗洛里奥的译本。听说,那个本子由于文字古老而极其难啃,后来,还有唐纳德·弗雷姆的美式英语本面世,那两个译本我恐怕无法见到了。我有个习惯,就是每遇到文章的佳胜处,都要把那一页折了角,或者夹一片纸,方便日后回首重温。我的记性生来就差,只好用这样的方法来弥补。所以,书本像个孕妇,在书架上拥挤不堪。蒙田的集子,干脆就不进书架。很多书读了几页就厌倦了,唯独蒙田的书百读不厌。如果有时间,我愿意一万次地欣赏。眼睛扫着书页,就像透过窗户看外边的草坪,等待有趣的事出现。
  好不容易出太阳了,我沿着田埂走向田野的深处。路上的泥泞缠绕着鞋子,如蒙田书中纠缠不休的句子。远处有雾,蒙田生活和写作的那个城堡仿佛隐藏在其中的某个地方,高大、幽深、典雅。我曾经对那个城堡做过想象,但是很费力,是想象的贫瘠,还是阅历的苍白?1570年,三十八岁的蒙田辞去波尔多最高法院顾问的职位,退出了所有的外界活动,把余下的二十一年都消磨在他的马匹、狗和书上面。他在自己城堡拐角处的一个塔楼上安排了“隐居”所。“自由、安宁、闲暇”,他在这个塔楼里“要保留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空间,又如店铺的后间,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和最最重要的隐逸和清静”。此后,他虽然出任过市长的职位,但很快就放弃了,回归自己的城堡。
  我为什么要对蒙田的城堡产生想象?难道真的如蒙田在《论闲逸》中所说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心灵,把它约束范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地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这个夏天,我就陷入如此荒诞的思维中。困惑,携带着某种渴望,仿佛一条扭曲的泥鳅,裸露在阳光或者雨丝中。多年来,我一直在强迫自己:寂寞,再寂寞些!可是,我真的很难做到,官场的诱惑、金钱的魅力、色彩纷呈的生活,毕竟那样难以抵挡。像一阵旋风,我不自觉地卷入其中。是蒙田,让我挣脱了风的旋涡,步入今天的现状。进来了,我发现,类似蒙田、梭罗般的生活,比外面的生活更让我眷恋。写作、思考,欣赏内心的风景,远比官场、钱币富有魅力。
  蒙田随笔中的句子,仿佛一片散落的美丽的羽毛,轻轻地划过我的心灵。越往纵深的地方阅读,我就越发惭愧。我所受到的教育,从来都是苍白的说教,毫无独立的意识。渐渐地,我发现了那个独特的蒙田,那个在随笔中迷恋自己而不自恋的蒙田,那个为自己的不一致而着迷的蒙田,那个感到毫无希望了解自己的蒙田。读过了,也许你才会更深地体味蒙田所说的:“没有什么能比好好地、尽力地扮演一个人这样美,这样合法了;也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比认识到好好地、自然地过此一生更艰难……就我来说,我爱生活,并开拓生活。”
  不用开空调,我坐在窗前拥抱着《蒙田随笔全集》。封面上他的目光斜过来,像是要窥视我的灵魂。真的,如果可能,我愿意作为素材进入他的文章。我所经过的几十个夏天,从没有感觉到过如此的安详。阅读蒙田的随笔,像小时候听祖父讲祖上的故事一般,可以用虔诚、尊重和好奇的态度,得到其中丰富的阅历、经验和自己的根。
其他文献
城東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绝句二首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
陆文夫先生如果还在世,今年已经91岁高龄。  1998年春,南京一家杂志社举办作者笔会,我受邀前往苏州出席。笔会第二天,陆先生邀我们到他开的老苏州茶酒楼小坐。我们到时,先生已经候在那里。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陆文夫先生。他瘦骨峥嵘的脸上,一双眼睛清亮如山泉,又幽深似古潭。见我们来了,先生微微欠身,朝我们每个人望了一眼,双目炯炯,却没有笑容。难怪苏州的一位作家说,先生有不怒自威的气度,他的做人、作文都
预告 ︱7月 读书会  书名:《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内容概要: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在本书中,林语堂为您讲述了一个与世人眼中不同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備的苏东坡,一个虽累遭打击却乐观情怀依旧不变的苏东坡。岁月
随着现代都市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论也发生了新的变代。过去餐桌上“鱼肉蛋”视为佳肴,如今“菇笋菜”居于其首。尤其是对近年新开发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可蔬可补、可食可药”的珍稀菇品更是一见钟情,成了时尚美食。由于这些珍菇在市场上名称混乱,消费者辨认困难,且又很想了解这些菇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为此特作介绍,借以指导消费。  ,学名:P.nebrodensis(Inzengae)Quel,又名翅
近有域外杜嘉班纳之设计师,公然嘲弄吾人之筷子,其言不逊,闻之愤然。故明其源,彰其俗,著其礼,三字成韵,率尔为文,以为回应焉。意非华夷之辨,理在互信互尊,斯维鄙怀也。  溯源起,太公悟。  伐竹丝,初名箸。  后易名,谐音住。  今曰筷,取意速。  七寸六,是准度。  方又圆,天地属。  阴谐阳,方成组。  敬天常,尊五谷。  筷之道,贵以传。  习礼仪,岁三千。  亲相近,邻相安。  反哺情,孝在
雪落在了徽州,就落在了思乡人的心尖尖儿上。  清清丽丽的江南,雪下得也是那般温柔,那般妩媚,那般婀娜多姿又百转千回。  雪花,在空中就耳厮鬓磨的窃窃私语着,仿佛落在徽州的雪一样有说不完的乡愁道不尽的思念。它落在了奇松怪石上,惊艳了徐霞客的思绪,激荡着李太白的诗情。  雪,落白了石桥,又落白了青瓦。在徽州古城的屋檐下,静坐花格窗里,泡一杯茶,闲看雪花簌簌而落。任时光荏苒,任排门斑驳,任它淹没了徽州商
我们兄弟六人,姐妹二人,我是倒数第二。在家,男孩子规定应当扫地,由井上往缸里挑水,还要浇菜园子。把水桶系下井去,到了底下时,让桶慢慢倾斜,这种技巧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水井口上有边缘,虽然一整桶水够沉的,但是我很快就发觉打水蛮有趣。只是厨房里用的那个水缸,能装十二桶水,我不久就把倒水的活推给二姐做。  在夏天,哥哥们回家来了,我们每逢上课前先打铃。父亲就是老师,他教我们念诗,念经书,念古文,还有普通的
名家品读  名片夹:闫红,1975年生,安徽《新安晚报》编辑。著有《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诗经往事》《她们谋生亦谋爱》《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等书。作品被作家王蒙评价为“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是闫红解读《红楼梦》的最新著作,对红楼人物的解读非常精到,尤其对宝钗和探春的解读极其精彩。将《红楼梦》与人生打通
浔阳江,秋瑟瑟  琵琶拨动出了山间的禅音  禅音飘过了浔阳江,流经出西湖  汇入了伊河洛河伊洛河  文曲武曲思春曲  越上了龙门,汇聚到了石窟里  石窟传来回声  石窟的回音廊余音袅袅  乐天诗翁弹奏着秋月春风  香山居士面壁焚香,醉吟先生添酒回灯  千呼万唤始出来  龙门山成连天巨擘  香峰顶落下众神的居所  千佛洞万佛崖  层层叠叠的楼阁笼罩着天地  琵琶峰躺在地上,琵琶峰立在树间  琵琶峰永
杨文丰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生态散文家,他的自然笔记系列表现着他引入的科学、求真、启智的审美视角创作,作品独具的自然美、科学美和哲理美的风格,在散文界有一定的影响。  《含羞草》首先对含羞草何以会含羞进行了科学解读,文字不乏形象的比喻,内蕴作者对植物的尊重情感。假如这是科普文章,写到这里结束也可以,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对含羞草的羞涩内涵展开了新颖独到的感悟和认识,之后笔触继续深入,赞美含羞草柔弱的羞涩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