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要找准解读切入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由于篇幅长、涉及面广以及人物众多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找准切入点,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启发,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一、从人物形象切入
  小说反映社会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每一篇小说当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只要对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揣摩,就可以完全理解小说当中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在小说写作过程当中我们一般习惯用语言、肖像、心理和行动进行人物形象刻画。
  在《祝福》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顽强的人,但是却一直被践踏、迫害和摧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祥林嫂有过反抗,但是最终还是被压垮了。”然后提出以下问题:第一,从哪些描绘里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第二,在被迫害的过程当中祥林嫂做出了哪些反抗。第三,在文中对于祥林嫂进行了哪些肖像描写,这些肖像描写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例如:“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从这段话当中学生就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反抗。“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能够看到祥林嫂的肖像。学生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理清整个小说的脉络,并且通过小说中的描绘,印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二、从文中疑点切入
  小说的描写是存在着悬念的,所以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把握好小说当中的悬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充分抓住了悬念,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谓的悬念就是文中所表现的不合常理的地方。
  《祝福》有以下几个疑点:第一,全文当中主要讲述的是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但是文章的标题确是“祝福”两个字。第二,在小说中祥林嫂死了,但是鲁四老爷并没有难过,反而是大发雷霆,并且骂祥林嫂是个谬种。第三,祥林嫂死的时间是在除夕的热烈祝福声中,那么这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隐喻?教师通过自身对于这样三个悬念的深刻理解就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第一,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是勤劳的?愚昧的?还是逆来顺受的?第二,鲁四老爷为什么会在祥林嫂死的时候骂到这是一个谬种?第三,到底谁才是杀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是文中的“我”?是鲁四老爷?还是封建礼教?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就能够明白“祝福”代表的是什么,也能够深刻地理解祥林嫂死于除夕之夜的讽刺意味,并且对鲁四老爷这样一个迂腐、顽固、保守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三、从小说线索切入
  所谓的线索,实际上就是小说作者在写作过程当中的思路,不同的文章,线索也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文章的线索都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通过线索进行切入能够有效地将文章进行逐块剖析。小说由于篇幅长,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线索方面就不会只存在单一的线索,因此在将文章线索作为小说解读的切入点时,就需要明确区分主线和副线,注重小说解读的逻辑性。同时,因为小说题材是反映时代的,所以在进行线索切入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必须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于学生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讲解《祝福》时,教师要首先阐述此文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好奇心。其次,整篇文章的线索就是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所以在具体的切入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围绕祥林嫂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在问题上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征,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祥林嫂是谁?第二,祥林嫂都有哪些遭遇?第三,在这些遭遇当中祥林嫂是否做过反抗,效果如何?第四,文中鲁四老爷对于祥林嫂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开始到后期有怎样的转变?第五,作者通过祥林嫂的转变,以及鲁四老爷对于祥林嫂的描绘,想要表达什么?通过这样一个个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将思路理清,最后很自然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任何一篇小说都会刻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也会存在很多的疑点,还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文章线索。所以,作为教师就需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三个方面,设置最佳的切入方式,更好地提高小说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
其他文献
2015年高考已经曲终人散,对各省高考试卷的分析则方兴未艾。福建省高考将在2016年回归全国卷,把握全国卷作文命题的特点与精神是摆在福建省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笔者通过比较近几年福建卷与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命题,找到应对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对策,抛砖引玉,就正于方家。  2015年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是关于“路”的三句话: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
期刊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最杰出的代表,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诗中画”“有声画”的有机统一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精通音乐,二十岁举进士,官职为大乐丞,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乐官。他还擅长绘画,他的名画《雪溪图》和《袁安卧雪图》广为后人学习借鉴,他是和阎立本、吴道子并
期刊
前些年,有人提出“语文教学不应担负历史课和政治课的教育任务”的观点,致使语文教学在一段时间走向偏重艺术感悟与鉴赏的单行道,与魏晋文坛刮起的奢靡文风类似。且不说“古来文史不分家”,就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来说,从《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唐代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言之有物,文学作品无时不承担着道德品质教育的功能。而世世代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考纲规定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语文极具变化性与区分度的板块。它命题材料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文本具有新、宽、严、精的特点,题干客观、主观型兼顾,可以根据整体试卷命制要求进行设置,难易宏微主客时空变化丰富,考查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各个层面。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一个潜在难点。在以往的备考训练中,学生大多停留在习题技巧解析层面,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还不够强,作文水平还不够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高考总分值150分,其中作文分值60分,占40%,分量不轻。近几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平均得分一般在38分~40分,得分率只有60%。多次担任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组负责人的陈妙云教授曾感慨“作文备考任重道远”。  高考作文应该是语文考试中难度系数最高、考查级别最高、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道考题,也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抛却公开课、比开课的装饰之举,于文本的逻辑当中体验语言的力量,应当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必要之举。《烛之武退秦师》(以下简称《烛》)一文作为文言文名篇,可作为基于逻辑获取语言力量的较好载体。  一、语言的力量来自于逻辑  《烛》文需要感受的语言特点,其实不在文言文本身,而在于基于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感受一种说服力量。说白了,为什么烛之武能够退秦师,是本文需要理解的一个重点。  退秦师的背景是
期刊
进入高三,随着练习、测试等工作量的加大,试卷(习题)讲评课,就成了高三年级一个常态化的重要课型。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使之效益最大化,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明确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试卷讲评课的内容及其重点应放在试卷中所出现的问题上,而不是仅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教师首先要熟知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或这类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感到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了或是体会不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离学生太遥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更容易被理解和体会。  一、何为情境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靡于欧美的一种认识理论——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它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而非客观性,就是说,知识不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中做了尝试。  【导学提纲】  1你知道语文教学中的“意象法”知识吗?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
期刊
“翻转课堂”,即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它是一种较为灵活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教学方法。在这一模式下,学习的主要场所由课堂转移到家庭,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在家查阅和学习教师所创建的视频或其他相关资料,完成预定的学习计划,把课堂宝贵的时间专门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学生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目标进度,教师采用视频授课、互动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