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思想政治课的“顶层设计”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可能远远大于中学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仅其应该发挥的德育功能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长期以来,以单一应试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创造力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道德、伦理、法律、历史等人文学科内容的课程,怎样上好思想政治课?我认为需要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顶层设计”,即运用系统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各种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一、智慧教学,站在教材外面看“风景”
  记得这样一句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妨将这句歌词改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期待。我们不要总是将眼光放在教材里面寻寻觅觅,不妨在教学“顶层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教学智慧,学会整合教材,站在教材外面看“风景”。
  首先,目录视角看教材,管窥全貌。新授一本教材,要高屋建瓴地整体把握教材。因此,教材的第一节课不是迫不及待地完成进度,而应带领学生先“鸟瞰”一下教材,对教材进行整体扫描,欣赏教材“风景”的全部。教材的目录往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关注的盲点,其实这是最好的切入口,因为从教材标题到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以及目标题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经济生活》第三课的标题是《多彩的消费》,在教学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两个框标题的内容: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本课教学内容是消费的含义、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心理以及对消费者的要求等。学生在预习中通过对教材目录的切入,站在教材外面看教材,能够获得更清晰更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形成点面结合的知识结构,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
  其次,结构视角看教材,抓大放小。教师不是“教主”,教材也不是只能用来顶礼膜拜的“圣经”。我们要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思维的发散。这个演绎和开发可以是模块内部操作,也可以是跨模块联合作业。仍以《多彩的消费》一课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构建一个以“消费”为关键词的知识结构,其内容不仅来自于《多彩的消费》这一课,还来自于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标题中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样就打破了教材人为设置的知识“栅栏”,实现了原本就存在着的内在联系的知识的互动。
  再如每一次新款苹果品牌手机的问世都会引起我国“果粉”们疯狂的消费行为,究其原因,就需要借助这样的知识结构,多角度地进行解答,即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是产生我国“果粉”们疯狂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消费心理影响消费,部分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引发不理性的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动力,新款苹果手机的成功研发激发了消费需求。教师借助教材之外的知识结构可以顺利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同时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也可以突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再次,素材视角看教材,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教学选用的素材应该“保鲜”,坚持与时俱进。教师对一些陈旧往事可能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但学生可能不明其所以然,因而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改为“决定”,这是党中央对市场作用的重新定位。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材中关于市场地位的陈旧提法,就无法正确理解党的政策,就会产生科学性错误。因此,在《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和《政治生活》中“政府基本职能”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必须讲清楚党和政府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新提法,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定位为“决定作用”,还有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不要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等等,使教材和课堂教学都能够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关注国事和天下事,提高自身觉悟。
  二、快乐教学,走出自我禁锢催互动
  要实现快乐教学的理念,教师就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教师的教育生涯还须与学生相伴而行。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发言权在学生。因此,我们的“顶层设计”应该将生活渗透于教学之中,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增加轻松活泼的元素,让课堂引人入胜,使学生对政治学科教学充满着期待和向往。
  首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演绎课堂。教师不一定是幽默大师,但课堂教学离不开幽默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妨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演绎严肃的话题。如“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讲解,可以引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俗语让学生进行辨析,让学生在相互调侃之中清楚地知道无论是打“老虎”,还是打“苍蝇”,都不是说打就打,而是需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比空洞的说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再如,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或者政治学角度辩论“万能的上帝是否是存在的”这个伪命题时,教师不妨再设计另外一个伪命题“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让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感受哲学命题中悖论的智慧和魅力。当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感觉到无论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上帝都不是万能的,因为万能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学生在为这个奇怪的命题开心之后,也会陷入深思。再如在揭示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时,引用“法律禁止穷人也同时禁止富人偷面包和在桥底下睡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对这个命题分析过程中颇具喜剧效果。最终学生认识到富人根本不需要“偷面包和在桥底下睡觉”,因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导致了在平等法律规定之下的实际上的不平等,从而让学生坚定地维护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的社会主义民主。
  其次,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包容课堂。课堂幽默不是教师的特权,我们也必须允许学生适时地幽默甚至搞怪一下。可能这样一来,课堂活动就与教师预设得有些不同,这时教师需要的不但是课堂应变的机智,而且更应有宽容大度的心态,通过随机应变的策略打造宽容的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中精心准备一个大“包袱”,在丢“包袱”的过程中设计几个逻辑严密的问题,通过层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教《文化生活》一课时,当教师提出对待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要有正确的态度这一问题,有个学生插嘴说:“国家要保护正常的封建迷信活动。”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批判的错误观点,但直接作出否定评价会打击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不妨在这个错误中发现教学时机,将《文化生活》章节的知识迁移到《政治生活》章节中,比较“封建迷信”和“宗教”的异同,让学生明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三、质疑教学,超越教学原点求真知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这个观点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但如果细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用“一桶水”只换“一杯水”,这个课堂教学效果会怎么样呢?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应将课堂教学效果的预测考虑进去,如果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会带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学生从对已知世界的掌握拓展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给学生一杯水,让学生将这一杯水变为一桶水”。
  首先,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激发学生。课堂提问包括复习提问和教学过程提问两个环节。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教材中很容易找到答案,则常常被学生戏称为“白痴性”问题。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是有“疑”而问的问题,是“问题”的问题。如在讲述“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内容时,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例加以佐证,等等。如果在学生记笔记的过程中教师插一句“谬论”,并稍作停顿作为暗示,这时学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记录出现了问题,他们就会作出辨别、筛选,并最终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在选择题的命题上预设四个选项都是错误的习题,让学生在选择中一一排除,再为该习题设计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长足的训练和提高。
  其次,应对学生的质疑有所保留。教师在应对学生提问时千万不要有求必应,我们要警惕“优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杀伤力。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定级”,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教材中有所表述的问题,就鼓励学生自主检索教材;超出学生认知水平或者超出教师认知水平的问题,就直接指出回答该问题需要储备的知识,鼓励学生等时机成熟再探究,避免一知半解误导学生。
  学生的质疑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得到解决的,教师在其间应当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蹩脚的做法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包大揽,包办代替,让学生轻易地获得答案。我们也反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缺乏耐心,充满不屑,其结果只能吓退学生。最佳做法是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出有助于最终问题解决的阶段性问题,这样在教师“步步为营”紧凑提问之下,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应对,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始终是问题解决的“主角”,教师是问题解决的“助理”,在教师的帮助下,以“问题”激发问题的解决,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自己需要的回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也掌握了思维的整个过程,获得了思维方法的训练。
  再次,推动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不是学生学会了教师施教的所有知识,而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生疑问,产生了新的“不懂”。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是解决问题,似乎所有课堂上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教学也就圆满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只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的一小部分,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在“会学”中“学会”。学生的学习力和“会学”表现为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产生疑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真正使新课程的探究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既可以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已有的疑问,也可以采取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方式帮助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其中的秘诀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全盘托出,教师不妨点到为止,对学生“留一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曾经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哲学课堂教学中,我的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意识是主观的,真理属于意识,但真理是客观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意识是变化发展的,但意识不是运动的主体”,“联系是可以改变的,规律属于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但规律是不可改变的”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真理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等,这些问题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下形成了文字,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成果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不仅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感受,而且更应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等品质,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表演,兴致勃勃,而学生却兴致索然,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在教学设计的“剧本”中,学生永远是主角,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提高永远是主旋律,让学生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该永远是学生的“舞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微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而是在其基础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新样态。它通常只讲授一两个重点知识,一课时间为七八分钟。
从相关分析的角度研究了雷达回波波形分析器,导出了传统的最大值法和中心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质心法。给出了质心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并比较了质心法与传统方法的测距精度。理论分
当今社会,繁荣的背后充斥着迷茫与喧嚣,本应宁静的教育也有些飘然。高中校园里,教师快节奏地工作着,不停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停地开展常规教育、找学生交流、处理突发事件……周而复始,整天忙忙碌碌。我们是否好好想过:“我们为什么教?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否好好思考过:“我们该教什么?教教材、教教辅、教学生考试、教学生经验,还是基于课程标准来教学?”所以,我们忙碌着,有时
发射药内添加缓蚀剂是减缓火炮(枪)身管烧蚀、延长寿命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缓蚀效率高、工艺简单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武器研制者的重视并普遍采用.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
本文阐述了金属橡胶优良的缓冲减振性能,结合用金属橡胶构件取代某自行火炮闩体挡杆橡胶缓冲件的实例,推导出金属橡胶构件耗能减振的机理,最后通过对两种缓冲件的对比试验,验
<正>~~
期刊
针对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神经网络校正模型时,存在变量数过多以及容易出现过拟合等问题,采用小波变换对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用以消除噪声,减少变量个数;并在此基础上,
基于铣削力系数辨识实验,建立铣削力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技术与铣削振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结合,得到“一”字型薄壁件振幅响应公式和曲线,并对其进行扩展应用于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初三思品复习课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为学生成长和生活服务的课程目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反思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三思品复习课;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46-03  【作者
【课的设计与思考】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USA所在单元的话题是"People on the move"。作为阅读课的第二课时,其功能是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