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已经愈发明显,学生对其作为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与兴趣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此,教师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整合,努力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115-02
有调查表示,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教学中,不断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教学理念、辅助教具、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问题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与物理教学具体关注与探究的内容相一致。基于此,在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对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使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1.信息技术在物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教学方法的丰富
素质教育下,想要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得到充分保持和激发,物理教师就需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1]。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其还促使教学形式逐渐实现多元化,如微课、慕课、多媒体等,其不仅突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能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
1.2 教学实现双向互动
新课改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本身就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所谓双向互动,其主要指课堂具体教学中,通过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实现相关教学目标,并对教学问题实施确认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不仅能够为师生之间实现良好交流与沟通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且还能为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构建相应的路径,从而使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难度得到有效降低。
1.3 可提高教学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物理教师需根据相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并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促使物理知识实现直观、形象的呈现,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物理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需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渗透到现实教学中,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逐渐转变成生动、直观的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1.4 提供感性材料
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是比较抽象且复杂的,这就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基于此,物理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奖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相对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比如电流的流动形式及其方向、内燃机的工作、磁场的分布状况等。对于传统化教学法,学生仅通过教师口头描述,通常是无法有效了解的,而通过信息技术,则能将电流的流动形式及其方向、内燃机的工作、磁场的分布状况等以相对动态的方式呈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2.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演示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供多种物理变量
初中物理知识的变化中,某个物理量产生的变化通常与其他的多变量具有直接关系,实验中,通常需使用到各种物理实验对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对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对变量的控制法而言,其主要是对多个物理量之间产生的关系进行讨论时,对其中某个或者几个的物理量都不变的状况下,对其与其他的变量实施讨论。在具体实验的时候,变量产生的变化通常是在已有的条件下,对器材实施选择,其取值通常需在当前实验仪器所允许的状况下,不能进行随便改变。比如,对电阻大小会和什么因素相关的实验开展中,该实验的开展只能是提供什么就用什么,而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如果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并设置相应的参数,通常能提供出更多种实验数据,且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相关物理规律。
2.2 理想实验的开展
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定律推导都需先试试实验测量,之后经过理论延伸,并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在结论成立的状况下,假设的条件通常是理想的。比如惯性定律,其条件就是不受任何的外力或者受力为零,这个条件下,在实验室通常是无法完成的,或者是部分实验开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在实验室当中无法开展,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够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开展。
2.3 实验细节的显示
大多数的物理实验过程变化较快,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在观察时,通常无法及时看到细节。比如,直流电视机的实验开展时,转子转速通常较快,学生通常无法清楚地观察到换向器工作的细节,对其工作原理的学习也只能是想象。如果其转速变慢,又会影响到实验的现象。而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三维动画进行呈现,使用慢速放映的效果,则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观察与了解到換向器工作的细节。
2.4 抽象实验实现具体化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现象通常无法直观地看到,只能通过其他的现象进行间接反映。例如,分子运动实验的开展,有些学生虽然观察了实验,但仍无法理解,而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将微粒与分子之间的碰撞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又比如,电流的形式的实验,学生使用肉眼通常无法观看到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只能够通过电流表显示的数字进行间接的反映。其实,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将其通过信息技术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观看,而且还能实现新概念的理解与构建。
2.5 无法完成实验的模拟
对于物理实验而言,其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条件较为复杂,部分实验条件较为特殊,有些甚至是不安全。因此,只有很少的实验能够在课堂开展,大部分实验都是通过相似的实验进行替代,或者是将做实验转变为实验。比如交流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是使用交流电的,而非安全电压,在具体教学时,大多数实验都是使用低压电实施,无法全面地反映出交流电的相关特性。 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备课环节
课前备课作为物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握的关键,其通常更注重教师对相关教学资料的分析以及收集,在该过程中,就会用到相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具备的分享功能通常可以使教师获取到许多参考资料,如教学设计、教案等,教师经过对其他教师设计的教案实施对比分析,可促使自己的教学得到有效完善。但是,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时,禁忌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情,以确保课堂上的教学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学习内容具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课堂学习。近几年,初中物理的考试范畴以及例题都明显超过了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如果仅通过传统的浏览教材的方式开展预习,学生通常无法全面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实现学习视野的拓展,通过高效的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化预习与学习。
3.2 课堂教学环节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的以黑板、粉笔、教材当作教具开展教学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实现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物理课堂的教学主动性得到提升的同时,促使学生有效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其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遇到许多实验教具是不能带到课堂上的情况,如果不使用相关实验用具,就会对实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物理教师则能通过动画的形式,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模拟,并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例如,对“气压”开展教学时,其通常涉及到相应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如果仅是让学生把两个半球中存有的空气抽干,并施以相应的压力,就会发现不能拉开,这通常只能证明气压是真实存在的,但气压究竟有多大,学生却无法进行有效感知。面对该状况,物理教师则能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并通过牛代替两个半球,并对两边牛的数量不断增加,并配以相应的动感音乐,等两侧都拉开之后,再进行力学讲解,通过给予学生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知识讲解,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印象,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
3.3 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阶段,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学生通常只能以观察实验现象的形式,获得相关物理知识。但是,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仍存有许多的实验是需要学生亲自操作才可以获得相关知识的,基于此,在实验环节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注意事项等。因此,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视频进行观看,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时,充分了解到相关实验内容。同时,学生开展具体操作的时候,教师需注重及时引导,并对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指导,分析与总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并在学生完成操作后,开展针对性讲解。在完成讲解后,物理教师可将完整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视频与自身操作相对比,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实验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4 课后环节
3.4.1 远程教学环节
信息时代下,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基于此,物理教师可通过该优势,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并通过電脑或者手机视频开展远程教学。其中,物理教师自身需主动地指导学生积极打开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不能只局限在教师课堂上讲解,自己被动听讲的状态。远程教学的方式开展,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构建有效关系,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复习。例如,对“功与机械能”教学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缺乏透彻的理解,对机械的具体计算方法无法牢记,此时,教师则可适当减轻学生书面的作业,安排相应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按照教师设定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并对知识重难点实施复习与巩固,以此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远程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深、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在课余时间实现高效的学习。
3.4.2 课后作业环节
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十分单一且枯燥乏味,总是一个过程在不断重复进行,不仅会浪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还会影响其心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练习题与单一的做作业形式会严重打击其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厌恶写作业的情况。如今,已有许多学校专门配备了关于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作业练习及作业批改、反馈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统,不仅使以往学生字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节省了教师的批改时间与精力。另外在网上写作业与传统在书本上写作业更加新奇,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其对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拟实验上,这也凸显了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可对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做到有效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而且还满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以促使物理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君红.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35-36.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115-02
有调查表示,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教学中,不断衍生出更多的新型教学理念、辅助教具、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问题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与物理教学具体关注与探究的内容相一致。基于此,在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对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使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1.信息技术在物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教学方法的丰富
素质教育下,想要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得到充分保持和激发,物理教师就需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1]。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其还促使教学形式逐渐实现多元化,如微课、慕课、多媒体等,其不仅突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能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
1.2 教学实现双向互动
新课改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本身就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所谓双向互动,其主要指课堂具体教学中,通过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实现相关教学目标,并对教学问题实施确认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不仅能够为师生之间实现良好交流与沟通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且还能为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构建相应的路径,从而使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难度得到有效降低。
1.3 可提高教学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物理教师需根据相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并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促使物理知识实现直观、形象的呈现,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物理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需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渗透到现实教学中,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逐渐转变成生动、直观的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1.4 提供感性材料
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是比较抽象且复杂的,这就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基于此,物理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奖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相对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比如电流的流动形式及其方向、内燃机的工作、磁场的分布状况等。对于传统化教学法,学生仅通过教师口头描述,通常是无法有效了解的,而通过信息技术,则能将电流的流动形式及其方向、内燃机的工作、磁场的分布状况等以相对动态的方式呈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2.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演示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供多种物理变量
初中物理知识的变化中,某个物理量产生的变化通常与其他的多变量具有直接关系,实验中,通常需使用到各种物理实验对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对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对变量的控制法而言,其主要是对多个物理量之间产生的关系进行讨论时,对其中某个或者几个的物理量都不变的状况下,对其与其他的变量实施讨论。在具体实验的时候,变量产生的变化通常是在已有的条件下,对器材实施选择,其取值通常需在当前实验仪器所允许的状况下,不能进行随便改变。比如,对电阻大小会和什么因素相关的实验开展中,该实验的开展只能是提供什么就用什么,而不能随意进行改变。如果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并设置相应的参数,通常能提供出更多种实验数据,且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相关物理规律。
2.2 理想实验的开展
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定律推导都需先试试实验测量,之后经过理论延伸,并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在结论成立的状况下,假设的条件通常是理想的。比如惯性定律,其条件就是不受任何的外力或者受力为零,这个条件下,在实验室通常是无法完成的,或者是部分实验开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在实验室当中无法开展,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够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开展。
2.3 实验细节的显示
大多数的物理实验过程变化较快,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在观察时,通常无法及时看到细节。比如,直流电视机的实验开展时,转子转速通常较快,学生通常无法清楚地观察到换向器工作的细节,对其工作原理的学习也只能是想象。如果其转速变慢,又会影响到实验的现象。而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三维动画进行呈现,使用慢速放映的效果,则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观察与了解到換向器工作的细节。
2.4 抽象实验实现具体化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现象通常无法直观地看到,只能通过其他的现象进行间接反映。例如,分子运动实验的开展,有些学生虽然观察了实验,但仍无法理解,而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将微粒与分子之间的碰撞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又比如,电流的形式的实验,学生使用肉眼通常无法观看到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只能够通过电流表显示的数字进行间接的反映。其实,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将其通过信息技术表现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观看,而且还能实现新概念的理解与构建。
2.5 无法完成实验的模拟
对于物理实验而言,其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条件较为复杂,部分实验条件较为特殊,有些甚至是不安全。因此,只有很少的实验能够在课堂开展,大部分实验都是通过相似的实验进行替代,或者是将做实验转变为实验。比如交流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是使用交流电的,而非安全电压,在具体教学时,大多数实验都是使用低压电实施,无法全面地反映出交流电的相关特性。 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备课环节
课前备课作为物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把握的关键,其通常更注重教师对相关教学资料的分析以及收集,在该过程中,就会用到相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具备的分享功能通常可以使教师获取到许多参考资料,如教学设计、教案等,教师经过对其他教师设计的教案实施对比分析,可促使自己的教学得到有效完善。但是,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时,禁忌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情,以确保课堂上的教学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学习内容具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课堂学习。近几年,初中物理的考试范畴以及例题都明显超过了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如果仅通过传统的浏览教材的方式开展预习,学生通常无法全面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实现学习视野的拓展,通过高效的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化预习与学习。
3.2 课堂教学环节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的以黑板、粉笔、教材当作教具开展教学的改善,而且还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实现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物理课堂的教学主动性得到提升的同时,促使学生有效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其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遇到许多实验教具是不能带到课堂上的情况,如果不使用相关实验用具,就会对实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物理教师则能通过动画的形式,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模拟,并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例如,对“气压”开展教学时,其通常涉及到相应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如果仅是让学生把两个半球中存有的空气抽干,并施以相应的压力,就会发现不能拉开,这通常只能证明气压是真实存在的,但气压究竟有多大,学生却无法进行有效感知。面对该状况,物理教师则能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并通过牛代替两个半球,并对两边牛的数量不断增加,并配以相应的动感音乐,等两侧都拉开之后,再进行力学讲解,通过给予学生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知识讲解,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印象,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
3.3 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阶段,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学生通常只能以观察实验现象的形式,获得相关物理知识。但是,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仍存有许多的实验是需要学生亲自操作才可以获得相关知识的,基于此,在实验环节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注意事项等。因此,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视频进行观看,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时,充分了解到相关实验内容。同时,学生开展具体操作的时候,教师需注重及时引导,并对学生操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指导,分析与总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并在学生完成操作后,开展针对性讲解。在完成讲解后,物理教师可将完整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视频与自身操作相对比,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实验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4 课后环节
3.4.1 远程教学环节
信息时代下,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基于此,物理教师可通过该优势,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并通过電脑或者手机视频开展远程教学。其中,物理教师自身需主动地指导学生积极打开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不能只局限在教师课堂上讲解,自己被动听讲的状态。远程教学的方式开展,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构建有效关系,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实现高效复习。例如,对“功与机械能”教学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缺乏透彻的理解,对机械的具体计算方法无法牢记,此时,教师则可适当减轻学生书面的作业,安排相应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在回家之后,按照教师设定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并对知识重难点实施复习与巩固,以此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远程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深、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在课余时间实现高效的学习。
3.4.2 课后作业环节
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十分单一且枯燥乏味,总是一个过程在不断重复进行,不仅会浪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还会影响其心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练习题与单一的做作业形式会严重打击其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厌恶写作业的情况。如今,已有许多学校专门配备了关于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作业练习及作业批改、反馈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统,不仅使以往学生字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节省了教师的批改时间与精力。另外在网上写作业与传统在书本上写作业更加新奇,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其对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拟实验上,这也凸显了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可对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做到有效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而且还满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以促使物理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君红.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