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与乐境的缱绻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结构严谨,格调优雅,感情真挚,诗境与乐境完美契合,相得益彰,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珍品。本文从诗乐结合的角度分析其创作特征和艺术价值,并探讨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 青主 古诗词艺术歌曲 诗意 乐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挣脱封建桎梏,追求个性解放,文艺思想空前活跃,无数格调隽永、历久弥新的文艺作品由此诞生。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因其“诗”“乐”融合,格调高雅,易于抒发感情,表现文人意趣,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不断尝试创作。音乐家们以开阔的视野探索民族传统与西方技法的结合,他们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灵感,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作品。以1920年青主所作的《大江东去》作为先声,引领了一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后诞生,黄自、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江文也、谭小麟等作曲家纷纷加入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行列。这些作品诗乐缱绻,意境悠远,是中国乐坛常开不败的奇葩。其中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一、词意悠远,诗境绵长
  在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作曲家们在慎密精致的乐思中透露着对古典诗词声韵和意境的深刻揣摩和准确把握,创作中特别注意诗意和乐境的高度融合,使之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故对此类艺术歌曲的赏析首先应当从歌词的意韵分析入手。
  青主的《我住长江头》依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度曲。上下两阙,一共八句,以女子代言,直抒胸臆,道尽相思之绵长,爱情之坚贞不渝。
  (一)词的意蕴
  歌词开篇即见一位置身淼淼江水边,悠悠天地间的女子,以质朴平实的言语寄情万里之外,平静中不饰憾恨之心。先“以距离之悬隔写相思之情”,一“头”一“尾”,又以浩荡奔流的长江起兴,马上给人以浩淼怆然的时空感,赋予词意不同于一般小情小爱的旷邈大气之感。接着,词将“不见”和“共饮”作比,以“不见”烘托“共饮”之凄清,但以“共饮”聊慰“不见”之苦,一江之水的维系,却更是与汝同在的气势。
  下阕抛问,恨尽时空阻隔,情绪的浓烈开始逐步地堆垒、推进,直至笃定地发愿,许下誓词——即便万里难跃,江河不已,若两相挚爱,定不负不弃。此情此意,令人不由想起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二)水的意象
  水流不尽,头尾相隔,本词藉水抒怀。“水”作为诗歌的意象,作为歌咏“爱情”的藉物,源流可溯至先秦。《诗经》名篇《秦风·蒹葭》有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卜算子》一词颇有古乐府民歌遗风。
  水柔且长,迂回多折,仿似爱情的特质;水又无情,阻隔时空,易被用于表达爱情当中念而不得的哀愁。该词读来,江水如画展卷,水的意象引人入境,并无过多的绮丽描写,但就是这种朴素的民歌味的抒情方式创造出通篇宁静而悠远,旷达而坚定的意境,将这思情和誓词仿佛由高远的目光直送万里。
  二、吟之留韵,歌之成声
  “诗歌”一词,古来有之,诗与乐的关系在中国自古便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文学的创作无不是以“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为宗旨。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若谓上乘之作者,必是令诗境与乐境水乳交融,缱绻不分的。这些作品依循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感,吸取民歌古调,配以渲染意境的伴奏,使现代技法在民族传统中进行着不相违背的融合。《我住长江头》便是这样的一首佳作。
  (一)乐韵流淌
  作品速度为Allegro ma non troppo(不太快的快板),音符在6/8拍子的组织下温柔地流淌开来。曲调像极江水平缓行走,长句中显有大跳,依着声韵的线条,一字一音,时值均占,情之绵长,似娓娓吟诵。第一部分四句起承转合,平稳之中又蕴着情绪的波动: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重复上,在结尾作近八度的旋律的下沉,结合词意,和了它含蓄的憾恨;末句在“转”句营造的淡淡哀怨后,“合”着一二句的开头,音符旋而一步步攀升,最后抛升在开放的终止上,为该句尽现了绵长难尽的“不见”幽思和“共饮”江水的坚定决心。
  结构上,曲调“突破了‘卜算子’词牌双调上下两阙一般应取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单独重复了三次”。下阕是为情感的浓烈表达,将之拉高音域并独作三段的变化反复开阔了歌曲的构架,一咏而三叹,更加重了情绪。此三段强弱有致,段内各有细致的变化,应和声韵的起伏收放,又表现心绪的涌动。在大体上,三段逐层推进,连绵不绝,在最后把力度推至“ff”,并以高音“g2”作自由的延长,仿佛这绵延而坚定的呼唤回荡在重峦叠嶂,浩瀚天水之间,飞跃万里,直向君心!
  由诗入乐,依韵而歌,可见青主深厚的古典艺术功底,而作为当时音乐界的先锋,作品也展现了他将西方音乐技法同中国民族音乐相互融汇的探索,无疑这已是成功的典范。《我住长江头》用西方大小调交替谱写,又在其中加入了民族调式的特性,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和声的表现手法,也致使调式、调性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感觉。但在曲调上,歌曲反而形成了一种纯净、高雅的古典美,既有民歌风格的亲切感,又不失现代艺术的浪漫气息。
  (二)琴韵悠扬
  艺术歌曲总是同富有诗意的伴奏如影随形,它们地位同等,彼此缺失便不能成立。在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探索当中,钢琴伴奏的写法尤为关键,用这来自异国他乡的西洋乐器来映衬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诗词文化,可谓别具一格。
  不同于其另一作品《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厚重,《我住长江头》显得清丽而悠远。钢琴的伴奏织体上,作品“从头到尾贯穿的十六分音符的连续音形”,“从下到上的反复进行的琶音”将江水滔滔不尽的“涌动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歌唱声部曲调的缓慢吟诵有了流动伴奏的衬托,更能获得音与音之间过渡的自然、平稳、流畅;于左手的琶音起音则连结成旋律线,或依附吟唱旋律给予强调和支撑,或在句尾造成呼应,形成回响般的效果。   当情浓至发愿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下阕的三段都将琶音反至左手弹奏,低音域的琶音拉阔和声,有时在起音下方作八度的叠置,右手则以柱式和弦的丰满加注在每个字音上,左右手配合出悬映山河的沉稳笃定之感。
  钢琴伴奏以其连绵不断的固定音型象声模仿出流水般的意境,织造出与词义一致的乐境,澄澈柔和,绵长悠远,情思在此间流淌徘徊,感染听者,引发共鸣。
  三、“上界”语言,尽善尽美
  诗与乐的互动,实际上就是诗境、诗情与音乐语言的沟通与交融,创作中人心、诗意、乐韵达成一致的过程。
  “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广为人知的观点,在这一观点的驱动下,青主对音乐的追求是期望尽善尽美。在他眼中,有的音乐作品“除了悦耳的音响,悦目的光辉,又或轻浮的情感之外,一点实在的内容都没有,这样没有意义的作品,因为不是从作者的灵魂流露出来的,所以亦不能够直达别人的灵魂。我们之所谓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它既然不能够由灵魂说向灵魂,那么哪里配得上说是音乐呢?”由此可知,青主谓之“上界”的,即是人性的精神、灵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毛诗序》)”,古人这样叙述歌的由来。后世的音乐创作自然已成为一种复杂的行为,但音乐与情志也仍是无法剥离开来的,若心中无情,创作的歌曲便会无魂无魄。这种以灵魂之高度追求音乐审美之价值的意识,在其作品《我住长江头》中也可见一斑。
  事实上青主在中西音乐的观点上是十分偏激的,在中国“乐不过是礼的附庸”,“不能把他当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要知道什么是音乐,你还是要向西方乞灵”。这样的一些观点代表了部分知识分子强烈的反封建、求改革的意识,在当时思潮涌动、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有其时代的进步意义。即便以青主为代表的“西化”的主张者们如此的“贬低”国乐,但其在作品中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民族意识的指向性,《我住长江头》就有吟诵味和民族音调的元素。这种看似“矛盾”的状况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文化情结,也更反映出其创作对“灵魂说向灵魂”的追求,对歌曲诗境与乐境交融的追求,对音乐尽善尽美的追求。
  四、结语
  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探索阶段便有历久弥新之作。这些作品没有过多的技法的堆砌,反倒别样的简单而纯粹。以歌咏志,藉曲抒情,好的歌曲自内心萌发,直指人心,好的歌曲是美的探索之旅,将追寻变革创新的浪漫精神反馈至整个社会。歌曲《我住长江头》优雅精致,意味深长,反映出曲作者高远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追求。这一诗乐缱绻、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作品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开拓性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刘芳.李之仪《卜算子》的情感表现[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方回.瀛奎律髓[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94.
  [3]杨莹.青主与《我住长江头》[J].中外企业家,2009,(05).
  [4]毕海燕.关于《我住长江头》的音乐学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5]齐斌.幽怨与哀思——青主和他的《我住长江头》[J].音乐生活,2005,(08).
  [6][7]青主.音乐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动画工业中突出的音乐创作者之一,提起日本的动画業,人们都会想到久石让。久石让与S.E.N.S(神思者)、喜多郎、姬神并称日本New Age Music四大音乐代表。作为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的配乐接近原声。一般来说,配乐者所创作的音乐都要受制于电影场景、情节本身。但是,久石让的音乐却能在渲染电影场景和情节的同时,平行于电影场景和情节,甚至可以脱离电影独立存在,给聆听者
期刊
摘要:桂南采茶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以来倍受各界关注,文字著述众多。纵观各种文献记述,关于其形成时期目前存在“明末说”﹑“清中叶说”和“清末说”这三种说法,观点不一,叫人难辨正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比较、分析,以及赣南采茶音乐传至桂南后的传承与演变历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桂南采茶戏形成的“明末说”和“清中叶说”与历史相悖,对其提出质疑,并阐述了一己之见——“清末说”及其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钢琴演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如何进行乐理或是视唱方面的教学,最终还是会落到演奏这个环节。而演奏的环节必定会涉及到手上各个关节及肌肉的联动配合要求。本文针对其中一个重要的过程环节,即手腕与手掌两处关节的运动展开,试图寻找出这二者之间的关联。运用“跷跷板”这一日常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杠杆理论,延伸到钢琴演奏之中,以阐明手腕与手掌这两处关节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谈谈如何在理工科院校优化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从而美化心灵,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美育的发展,以及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音乐课堂 优化教学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期刊
摘要:为了不让高职高专音乐学习过程既单调又枯燥,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热情帮助学生点燃声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信,并给予持之以恒的鼓励和支持。  关键词:声乐 教学 学生  高职高专表演专业开设有声乐、舞蹈、表演三门核心课程。这三门核心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表演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
期刊
摘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要做好对音乐教材的解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去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目标重点不明确的现状分析,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重点来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 目标定位 有效性  每一首音乐作品,作曲者在编写的时候都有他特定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手法。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明白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体验式 小学 音乐教学 高效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希望认真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音乐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验式的
期刊
插图
期刊
摘要:偶然一次机会,有幸欣赏到《十分钟年华老去》这部影片,又在这部电影中聆听到阿沃·派尔特的音乐《镜中镜》,他的音乐能够给予我们一种非凡力量,让笔者体会到了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信仰,让人们可以脱离世俗的喧闹繁杂,使得笔者能够在心灵深处欣赏音乐。本文通过对影片和电影配乐的欣赏与理解,将用音乐感化世人这部作品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十分钟年华老去》 戈达尔 《镜中镜》 阿沃·派尔特  很久前就听说过《
期刊
摘要:中世纪基督教仪式性、功用性的音乐观念限制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形式,产生了强烈限制性的宗教特殊音乐形态。然而即使宗教不断遏制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与技艺因素,其仍然以隐蔽的形式逐渐渗透宗教音乐的发展,并对西方艺术音乐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宗教音乐 世俗因素 圣咏 经文歌  一、宗教统治背景下的音乐  自公元八世纪欧洲的全面基督教化以来,基督教信仰成为中世纪最为坚实的精神支柱统治着人类的思想。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