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到底应怎样改革,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坚持发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采用以诗配文、诗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新途径。这样做的好处是:
首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道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渗透到字、词、句、篇的讲解中去。才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例如《鸿门宴》一课若配上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学生熟读精思后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重用人才是刘、项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刘邦之所以能由弱到强,转败为胜,是因为有张良、韩信等文臣武将的辅佐,并有“守四方的猛士”;项羽之所以由强到弱,由胜转败。其原因不在于“天亡我也”,而在于“有一范增而不用”。这样学生就能从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争斗中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主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
其次,有利于对课文艺术构思的领会。中学生已掌握了作文所必须的词汇,掌握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但他们构思文章的能力普遍较差,而诗文结合,正是打开构思大门的钥匙。例如《荷塘月色》。若配以李白的《静夜思》,就可以从意境和结构上把握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即“夜静而心不宁静”)。感悟到作者融情于景的深厚功力。
再次,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加深记忆。若按每篇课文(诗词除外)配一首诗计算,高中三年共可配几百首诗词,这样就增加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课外读物,从而使课本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提高。例如教杜牧的《阿房宫赋》,若配以胡曾的咏史诗《阿房宫》,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了解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以古喻今的写作目的;而且能和《鸿门宴》联系起来,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另外,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忙,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才有基础。可以这样说,积累的词汇越丰富,阅读与写作能力就越强。所以,丰富学生的词汇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仅靠课文达成这一目标比较困难,而阅读、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前人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读诗的道理就在于此。张志公先生曾指出,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了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因而我们应创造条件让中学生多读好诗,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责编 海 宇)
首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道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但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渗透到字、词、句、篇的讲解中去。才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例如《鸿门宴》一课若配上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学生熟读精思后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重用人才是刘、项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刘邦之所以能由弱到强,转败为胜,是因为有张良、韩信等文臣武将的辅佐,并有“守四方的猛士”;项羽之所以由强到弱,由胜转败。其原因不在于“天亡我也”,而在于“有一范增而不用”。这样学生就能从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争斗中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主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
其次,有利于对课文艺术构思的领会。中学生已掌握了作文所必须的词汇,掌握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但他们构思文章的能力普遍较差,而诗文结合,正是打开构思大门的钥匙。例如《荷塘月色》。若配以李白的《静夜思》,就可以从意境和结构上把握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即“夜静而心不宁静”)。感悟到作者融情于景的深厚功力。
再次,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加深记忆。若按每篇课文(诗词除外)配一首诗计算,高中三年共可配几百首诗词,这样就增加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课外读物,从而使课本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提高。例如教杜牧的《阿房宫赋》,若配以胡曾的咏史诗《阿房宫》,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了解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以古喻今的写作目的;而且能和《鸿门宴》联系起来,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另外,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忙,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才有基础。可以这样说,积累的词汇越丰富,阅读与写作能力就越强。所以,丰富学生的词汇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仅靠课文达成这一目标比较困难,而阅读、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前人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读诗的道理就在于此。张志公先生曾指出,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了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因而我们应创造条件让中学生多读好诗,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责编 海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