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经济增长中,增长最快的不是人力资本, 而是物质资本。目前,这种脱离人力资本增长的单纯的物质资本的扩张已经受到巨大的限制,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严重短缺是制约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必须协调增长,这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人力资本度量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人力资本产出的角度来度量。人力资源的产出主要表现为当前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身体健康情况等,但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便汇总,只能按累计受教育年限进行计算,这时对不同教育程度都取正常年限计算,如小学5年、初中8年,高中11年(中专13年),大专及以上15年(大专14年、本科15年,研究生18年)。人力资本存量就等于各种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人数与获得该教育程度所需要的教育投资之积的和。二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这时可从公共支出的角度进行计算,将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汇总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额进行计算。两者的不同除数据取得的方式和难度不同外,前者是累计存量数据,与产出数据的关系不存在时滞,后者是当年的流量数据与产出之间存在时滞。
沈利生、朱运法(1999)模拟分析了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当增加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时,会使每个学生各年的人均教育经费增加,从而引起各部门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从变化的相对数来看,教育经费支出增加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左右。从增加的绝对量来看,增加1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可以带来3.2-5.5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且这种影响具有累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比从第一年的3.2倍上升到第十四年的5.5倍,而减少教育经费的结果将使人力资本的存量减少,最终使经济增长放慢。这充分说明了,如果在早期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忽视人力资本投入,就会对以后的经济增长带来不良后果,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①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资金投入的方向上是不同的,从而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从数量上看,增加单位教育经费支出引起GDP的增加要大于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GDP的增加,即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边际投入产出比大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投入产出比,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2.5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增加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把它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用于物质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人力资本支出(H)以国家财政决算中文教科卫支出的历年数据为基础,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现值为依据,样本区间从1952-2006年。由于协整分析是以数据之间单整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不扣除价格因素并不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同时由于对数据取对数可以增加数据的平稳性,因此用于分析的GDP和H数据都是取了自然对数的。
根据协整分析的要求,首行利用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分析数值变动的平稳性,即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由结果分析可知,变量LnGDP、和LnH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接着需要对变量LnGDP与LnH的进行协整分析,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1952~2006年GDP和人力资本支出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结果可知,在1%的置信水平上,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LnGDP与LnH之间的长期关系,我们用LnGDP(-1)、LnGDP(-2)、LnH(-1)、LnH(-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二期的LnGDP、LnH,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的α、β为待估参数,μ为残差。回归检验结果如表3。
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H、LnH(-1)、LnH(-2)都通过了检验。DW统计量表明回归方程不存在自回归。从协整检验和回归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本期人力资本支出每增加1%,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27个百分点;滞后二期的人力资本支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7个百分点。但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有负的影响。
协整关系的存在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基础,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在10%的置信水平上,具有2期以上滞后期的双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GDP之间存Granger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增加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促进了人力资本支出的增长。(如表4所
示)
三、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现实中低教育程度人口基数的巨大更说明了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落后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援助水平。
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整个教育支出的绝大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3%,而在实物资本上的投入却大约占到GDP的30%。相比之下,美国教育投资和实物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是5.4%和17%。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也低于平均水平。研究表明,如果考虑对社会产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个人收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30%~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估计为20%左右),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15%~20%)。②中国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表明,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换财政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力求解决财政支中“越位”与“缺位”问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行使好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消除制度障碍,降低人口流动的迁移成本。
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本市场是相互分离的三大块,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一是国有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其特点是劳动力的社会福利成本较高、流动性较差、下岗失业率高;二是农民工市场,特点是市场主体低技能、低报酬、不享有社会福利和高失业率;三是专业人才市场,进入市场者年纪轻、学历高、技能熟练、报酬高、流动性强。③这种人力资本的分割状态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变,但目前可以通过逐渐增加人才市场的规范程度,不断推动人力资本市场向着统一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人力资本迁移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社会的差异,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进一步降低和消除人口流动的迁移成本。对于落后地区的劳动者来说,要实现跨区域的流动,重要的是需要有充分的就业信息来源。政府需要在信息提供和免费培训方面发挥作用,降低劳动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培训成本,使劳动者能够较快地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劳动岗位。
(三)重视职业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人力资本提升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发展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基本手段。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紧密结合,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舒尔茨认为,通过职业教育等教育方式和经验积累,可以增强人力资源个体的智力和技能,使一般的人力资源迅速转变为人力资本,即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与生产的知识存量。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供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注释:
①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第1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31-135页.
②詹姆斯·赫克曼、记者虞立琪.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同等重要—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谈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策略改革.商务周刊,2004.5,第76-78页.
③胡鞍钢.中国走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3页.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人力资本度量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人力资本产出的角度来度量。人力资源的产出主要表现为当前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身体健康情况等,但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便汇总,只能按累计受教育年限进行计算,这时对不同教育程度都取正常年限计算,如小学5年、初中8年,高中11年(中专13年),大专及以上15年(大专14年、本科15年,研究生18年)。人力资本存量就等于各种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人数与获得该教育程度所需要的教育投资之积的和。二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这时可从公共支出的角度进行计算,将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汇总作为人力资本的投入额进行计算。两者的不同除数据取得的方式和难度不同外,前者是累计存量数据,与产出数据的关系不存在时滞,后者是当年的流量数据与产出之间存在时滞。
沈利生、朱运法(1999)模拟分析了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当增加国家的教育经费支出时,会使每个学生各年的人均教育经费增加,从而引起各部门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从变化的相对数来看,教育经费支出增加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左右。从增加的绝对量来看,增加1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可以带来3.2-5.5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且这种影响具有累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产出比从第一年的3.2倍上升到第十四年的5.5倍,而减少教育经费的结果将使人力资本的存量减少,最终使经济增长放慢。这充分说明了,如果在早期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忽视人力资本投入,就会对以后的经济增长带来不良后果,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①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资金投入的方向上是不同的,从而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从数量上看,增加单位教育经费支出引起GDP的增加要大于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GDP的增加,即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边际投入产出比大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投入产出比,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2.5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增加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把它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用于物质资本投资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人力资本支出(H)以国家财政决算中文教科卫支出的历年数据为基础,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现值为依据,样本区间从1952-2006年。由于协整分析是以数据之间单整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不扣除价格因素并不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同时由于对数据取对数可以增加数据的平稳性,因此用于分析的GDP和H数据都是取了自然对数的。
根据协整分析的要求,首行利用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分析数值变动的平稳性,即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由结果分析可知,变量LnGDP、和LnH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接着需要对变量LnGDP与LnH的进行协整分析,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1952~2006年GDP和人力资本支出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结果可知,在1%的置信水平上,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LnGDP与LnH之间的长期关系,我们用LnGDP(-1)、LnGDP(-2)、LnH(-1)、LnH(-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二期的LnGDP、LnH,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的α、β为待估参数,μ为残差。回归检验结果如表3。
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H、LnH(-1)、LnH(-2)都通过了检验。DW统计量表明回归方程不存在自回归。从协整检验和回归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本期人力资本支出每增加1%,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27个百分点;滞后二期的人力资本支出每增加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7个百分点。但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有负的影响。
协整关系的存在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基础,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在10%的置信水平上,具有2期以上滞后期的双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支出与GDP之间存Granger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增加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促进了人力资本支出的增长。(如表4所
示)
三、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现实中低教育程度人口基数的巨大更说明了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落后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落后地区的教育援助水平。
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整个教育支出的绝大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3%,而在实物资本上的投入却大约占到GDP的30%。相比之下,美国教育投资和实物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是5.4%和17%。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也低于平均水平。研究表明,如果考虑对社会产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个人收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30%~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估计为20%左右),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15%~20%)。②中国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表明,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的投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转换财政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力求解决财政支中“越位”与“缺位”问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行使好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消除制度障碍,降低人口流动的迁移成本。
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本市场是相互分离的三大块,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一是国有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其特点是劳动力的社会福利成本较高、流动性较差、下岗失业率高;二是农民工市场,特点是市场主体低技能、低报酬、不享有社会福利和高失业率;三是专业人才市场,进入市场者年纪轻、学历高、技能熟练、报酬高、流动性强。③这种人力资本的分割状态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变,但目前可以通过逐渐增加人才市场的规范程度,不断推动人力资本市场向着统一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人力资本迁移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社会的差异,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进一步降低和消除人口流动的迁移成本。对于落后地区的劳动者来说,要实现跨区域的流动,重要的是需要有充分的就业信息来源。政府需要在信息提供和免费培训方面发挥作用,降低劳动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培训成本,使劳动者能够较快地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劳动岗位。
(三)重视职业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人力资本提升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发展是人力资本提升的基本手段。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紧密结合,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舒尔茨认为,通过职业教育等教育方式和经验积累,可以增强人力资源个体的智力和技能,使一般的人力资源迅速转变为人力资本,即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与生产的知识存量。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供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注释:
①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第1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31-135页.
②詹姆斯·赫克曼、记者虞立琪.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同等重要—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谈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策略改革.商务周刊,2004.5,第76-78页.
③胡鞍钢.中国走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