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 利用 开发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只注重对选文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选文以外的其他教材资源的利用,如前言、单元提示、选文阅读提示、课后补白、插图、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选文外的教材资源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处理呢?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生成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用教材教”,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我想这里所说的“教材资源”不仅仅是指“选文”,还应包括选文外的其他教材资源。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选文外资源,谈谈自己的初步探索:
一、确立课程开发意识,给这些文外资源与选文同等“礼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要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首先就需要我们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教材中的这些文外资源无疑是课程资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可教可不教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起来,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资源”。比如教材中的前言,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与考试也不挂边,而事实上每册教材中的前言都向我们介绍了该册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方法。你再仔细读一读,你就会发现前言的编写者在用诗化的语言引领着我们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他把初中的语文学习说成是一次旅行,多么形象,多么富有诗意。“前言”为我们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起始课氛围。只要我们老师能领着我们的学生走进去,相信学生们都会爱上这次语文学习之旅。
二、在课堂教学中用足、用好文外资源,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课内联系课外,这似乎已成了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一条定律,如果不用课外资料来导入,不用课外资料来拓展,好像这语文课显得太没深度了。其实教材中的有些文外资源可以和选文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补充选文的作用。
就拿我们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来说吧。这些插图或贴近文字、或贴近教学、或贴近生活、或贴近时代,欣赏性特点突出,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平时注重让学生积累,并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如积累字词、积累古诗词、积累文学常识等等。我们不仅要注重积累选文涉及的知识,也要强调让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可以在课本中找,像七年级上册有不少选文后附有补白:名人名言、谚语、富有哲理或意境深远的小诗、人物故事等等;也可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中找,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诵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在积累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能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如不定期检查,就某一专题知识的积累举行“专题知识积累大比拼”,出专题黑板报,出专题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活了语文课堂。
四、加强学法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材的课后补白中有大量关于听说读写方面的学法指导,若弃之不顾,实在可惜。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选文内容的教学加强这些学法指导,而加强学法指导势必要与学生的实践练习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如八年级上册课后补白中的“学习浏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浏览和浏览的两种方式——扫描式和跳读式。老师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的讲解指导后,还要在选文教学中让学生实践起这两种浏览方式,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阅读中也实践起来,提高阅读效率。当然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指导时最好能与八年级下册补白中的“怎样精读”结合起来,让浏览和精读相辅相成,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又如八年级上册的课后补白中出现的“学习缩写”、“改写”、“学习扩写”、“学习续写”等写作指导,在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了这些写法之后,还要让学生结合选文或课外美文进行缩写、改写、扩写、续写等写作练习,在这样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可以把书读死”,教学也如此。“教师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妙手捻来花千朵,人间万物皆入画。”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 利用 开发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只注重对选文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选文以外的其他教材资源的利用,如前言、单元提示、选文阅读提示、课后补白、插图、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等,这就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选文外的教材资源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处理呢?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生成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用教材教”,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我想这里所说的“教材资源”不仅仅是指“选文”,还应包括选文外的其他教材资源。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选文外资源,谈谈自己的初步探索:
一、确立课程开发意识,给这些文外资源与选文同等“礼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要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首先就需要我们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教材中的这些文外资源无疑是课程资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可教可不教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起来,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资源”。比如教材中的前言,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与考试也不挂边,而事实上每册教材中的前言都向我们介绍了该册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方法。你再仔细读一读,你就会发现前言的编写者在用诗化的语言引领着我们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他把初中的语文学习说成是一次旅行,多么形象,多么富有诗意。“前言”为我们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起始课氛围。只要我们老师能领着我们的学生走进去,相信学生们都会爱上这次语文学习之旅。
二、在课堂教学中用足、用好文外资源,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课内联系课外,这似乎已成了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一条定律,如果不用课外资料来导入,不用课外资料来拓展,好像这语文课显得太没深度了。其实教材中的有些文外资源可以和选文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补充选文的作用。
就拿我们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来说吧。这些插图或贴近文字、或贴近教学、或贴近生活、或贴近时代,欣赏性特点突出,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平时注重让学生积累,并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如积累字词、积累古诗词、积累文学常识等等。我们不仅要注重积累选文涉及的知识,也要强调让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可以在课本中找,像七年级上册有不少选文后附有补白:名人名言、谚语、富有哲理或意境深远的小诗、人物故事等等;也可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中找,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诵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在积累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要能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如不定期检查,就某一专题知识的积累举行“专题知识积累大比拼”,出专题黑板报,出专题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活了语文课堂。
四、加强学法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材的课后补白中有大量关于听说读写方面的学法指导,若弃之不顾,实在可惜。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选文内容的教学加强这些学法指导,而加强学法指导势必要与学生的实践练习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如八年级上册课后补白中的“学习浏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浏览和浏览的两种方式——扫描式和跳读式。老师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的讲解指导后,还要在选文教学中让学生实践起这两种浏览方式,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课外书刊阅读中也实践起来,提高阅读效率。当然在进行这一阅读方法指导时最好能与八年级下册补白中的“怎样精读”结合起来,让浏览和精读相辅相成,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又如八年级上册的课后补白中出现的“学习缩写”、“改写”、“学习扩写”、“学习续写”等写作指导,在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了这些写法之后,还要让学生结合选文或课外美文进行缩写、改写、扩写、续写等写作练习,在这样的写作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可以把书读死”,教学也如此。“教师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不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妙手捻来花千朵,人间万物皆入画。”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