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是一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从三个方面阐释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熏陶。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5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下面就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德育教育的优势谈一下拙见。
一、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再如,学《搭石》这篇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分析文章中含义深刻句子,理解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美不仅局限在人的外貌、景色的秀丽,更表现在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二、通过写作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让学生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许多学生在日记中抨击恶丑,赞扬真善,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抛弃自身的“近视”行为,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5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想教育要有计划,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下面就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德育教育的优势谈一下拙见。
一、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再如,学《搭石》这篇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分析文章中含义深刻句子,理解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美不仅局限在人的外貌、景色的秀丽,更表现在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二、通过写作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让学生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许多学生在日记中抨击恶丑,赞扬真善,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总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放眼学生的未来,抛弃自身的“近视”行为,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