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余年前,在江南草长莺飞的时节,我与老伴一同去过龙井村。一路好山好水,让人陶醉。到了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小憩片刻。这时,一位自称是龙井村人的大嫂,欲带我们乘车游览龙井村,我们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大嫂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石路上缓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大嫂三句话不离龙井茶、龙井水,说这九溪十八涧是“弯弯曲曲的路,层层叠叠的山,密密麻麻的树,点点滴滴的天,叮叮咚咚的水。”
  经大嫂介绍我们得知,狮峰山麓有一壁上流泉,泉下有一碧池,池之形状如井。相传,古时人们以为这泉和井通东海,亦属龙王管辖,于是称此泉为龙井,又尊称其为“老龙井”。 这井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龙摆动,然后慢慢消失。这种现象在雨天更为明显。据说,这分水线的出现,同地下泉水与地面水相互冲撞有关。西湖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龙井茶可分为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等八级,上好的龙井茶只出在狮(峰)龙(井)云(栖)虎(跑)。
  到了龙井村,在大嫂引领下,我们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只见一中年男子在堂屋中正準备炒茶。原来,那是大嫂的丈夫。炒茶用的是一口大铁锅,油黑发亮,下部装有电机装置,是一口电炒锅。锅虽大,但一次炒茶叶却不多——仅贴锅底的样子。这位大哥先在锅中倒少许植物油,边娴熟地翻炒茶叶,控制火候,边滔滔不绝地道起炒茶经:“炒茶的技术性要求很高,有抓、抖、推、甩等十大手法,一锅茶需炒四遍。为了保证质量,每次只能炒四两茶。”那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在炒锅中慢慢卷起、干瘪,随之抖落的清香便飘飘袅袅,沁得人满身满心。
  大嫂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刚炒制的龙井茶。沏茶用的是那清澈甘冽的龙井泉水。此情此景正合《龙井茶歌》中的那句诗:“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手捧茶杯,我闻到了清幽隽永的茶香,见到清澈微黄的茶汤中,片片茶叶如仙风鹤骨,又似娉娉婷婷的神女玉立。我望着茶杯出神,想玉皇老儿的琼浆玉液可能也不过这般光景。
  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的,怎么这龙井茶汤是嫩黄色呢?大嫂说:“二月份采摘的顶级茶,因茶叶娇嫩,经冲泡之后其茶汤便是绿中显黄,似翠非翠,茶叶则一叶一芽,秀丽整齐。稍后采摘的茶叶,因为叶子已经长大,所含绿色素增加,泡出来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轻轻举杯,细啜一口香茗,口感果然不错,让人感觉劳顿全消,生出一种自内而外的清凉与惬意,全然陶醉在这南方嘉木的魂魄之中。
  我想买点龙井茶回去,细细品赏这份茶趣,于是和大嫂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那茶着实不便宜。但至今回想起来犹觉这段经历和那茶的味道,十分值得回味。
其他文献
员工激励机制是每个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它的有效与否是影响着企业业绩的首要因素,因此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也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这对作为金
在江浙沪一带,有一道既可登酒宴大雅之堂,又能在家庭餐桌上常见的名菜,那就是红烧油面筋塞肉.这道菜选用产自无锡的特产油面筋,塞入猪肉馅,经调味、红烧,成菜酱色油亮,肉质鲜
期刊
偶然读到焦桐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煎鹅肝”的短文,深感其文字流畅,感情充沛.这篇文章一半说的是美食,另一半则说的是他和女儿们的深情.其中,煎鹅肝酱汁那段写得尤其成功.焦先
期刊
本文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回顾了中西方在同声传译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对本文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同声传译理论,并总结了学者在笔译和同声传译方面对英语定语从句的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过,凡事皆有例外。于大蒜而言,“白露末,秋分初”才是将其下地播种的好时节。播种前,大人们先要平整田地,将一块田地化分为若干田畦。记忆中,机械化农耕设备尚未普及时,家中只能用耙来整地。有时,家长为把地耙得更深些,就让年幼的孩子站在耙上面增加重量。我曾经站在耙上面,被父親拉着在田里劳作。当时,我感觉自己有点像驰骋沙场的将军,非常得意。田地平整好,家人会按照合适的距离将蒜瓣一个个摁进
期刊
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而言,今年的春节过得十分特别.我的先生小林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一名检验人员,负责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所谓核酸检测,就是针对疑似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