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入手,阐述职业教育坚持“育训并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当前职业教育“育训并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阐述高职院校构建“育训并重”办学格局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育训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72-02
一、引言
为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各个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育训并重”的内涵要求
(一)“育训并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都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对于如何拓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职教20条”指出,应该主要开发职业院校本身的培训功能,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为鼓励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职业培训,“职教20条”提出,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二)“育训并重”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职教20条”明确,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1+X”证书制度作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指导职业院校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确定职业院校走中国特色类型教育道路。
“1+X”证书制度是“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这种模式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高水平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它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直接就业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职场环境、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当前“育训并重”存在的问题
(一)“育训并重”的办学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兼顾发展非学历教育,所以普遍存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应该包括:一是认识还不到位。从认识对象上看既包括学校领导层面又包括一般教职工层面,从认识内容上看既包括对国家职教政策的认识又包括对职业院校功能定位方面的认识。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未能将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到学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位置。三是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学校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四是教师职业培训能力不足。职业培训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的,而长期从事学历教育教学的教师,显然还存在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
构建“育训并重”的办学格局,除了充分利用好学校师资、专业优势及实验实训资源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来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其中,硬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培训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建设、食宿条件改善等;软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培训管理软件平台建设、相关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包括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资源)。
(三)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有培训中心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社会服务的窗口。这些机构在与行业、企业等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在招生、合同洽谈、财务结算、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风险隐患,如果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触碰制度或法律的红线,为学校的职业培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職业培训方面的师资队伍数量短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还是来自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的毕业生,基本都从事学历教育教学,他们大多数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职业培训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也普遍不强。因此,这样的师资力量是不能满足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需求的。缺乏能驾驭学校企业的“两个讲台”教师人才,缺乏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名师或团队。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职教改革方针政策
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学习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要求,主要包括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抓同落实,主动承担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先从观念上扭转“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思想。
(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法定职责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学校长远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政策上明确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建议首先调整学校职能机构,通过“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责”的“三定”机构改革方案,设置一个关于培训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学校职业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其次是制定本校职业培训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明确各专业学院应该承担的职业培训法定职责。
(三)建立和完善培训激励奖励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培训激励奖励机制主要用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奖励对象应包括全体教职工,但主要还是专业学院的专职教师。
对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工作量问题。应把开展职业培训的工作量按一定折算比例计入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量,学校人事部门应制定或调整本校的专任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在这个考核办法中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年度工作总量应该包括学历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职业培训工作量、公共服务工作量等;二是明确上面提的几个部分的个人年度工作量哪些可以转换哪些不能转换,如果能转换,其转换规则是怎样的;三是明确如果个人年度职业培训工作量没完成,即使工作总量完成了,也视同没有完成个人年度工作量,年度考核不合格。另一方面是教职工的激励机制问题。职业培训毕竟具有市场性的特点,为拓展开展职业培训,还需要调动除专业教师之外的其他教职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优势参与职业培训工作。因此,在制定学校职业培训激励奖励政策时,对提供培训资源或培训项目的个人,可以按项目金额比例进行奖励,用以调动这部分教职工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培训激励奖励机制还应该体现在个人职称晋升晋级、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多方面,对为职业培训做出贡献的教职工进行倾斜。
(四)加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育职业培训名师
首先是创新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在岗位分类、人才延揽、考核评价、薪酬激励、流动退出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服务与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多种形式并存的用人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开发职业培训市场、研发职业培训课程、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的人才。
其次是提升职业培训教师队伍能力。通过岗位调整、针对性培训、引进专门人才等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职业化项目管理队伍,提升培训项目策划、课程研发、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保障方面的核心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落实好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对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培养建设高水平、复合型教师队伍,适应“双岗”需要。
再次是优化职业培训教师结构。大力引进政府领导、企业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等拥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人员,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培训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培训质量提供可持续的师资保障。
最后是组建专家资源库。建立校内外培训专家资源库,负责培训产品研发。对相关职业培训课程进行市场调研,收集职业教育培训相关政策和行业最新理论、前沿资讯,分析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的新动态,针对目标客户研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形成固化成果。
(五)加大職业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提升职业培训能力
以职业培训基地申报和建设为契机,拓展职业培训范围,提升职业培训能力。一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获得相关基地建设资格及资金支持。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五、结语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育训并重”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如何构建和完善“育训并重”办学格局也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育训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72-02
一、引言
为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各个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育训并重”的内涵要求
(一)“育训并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都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对于如何拓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职教20条”指出,应该主要开发职业院校本身的培训功能,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为鼓励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职业培训,“职教20条”提出,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二)“育训并重”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职教20条”明确,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1+X”证书制度作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指导职业院校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确定职业院校走中国特色类型教育道路。
“1+X”证书制度是“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这种模式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高水平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它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直接就业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职场环境、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当前“育训并重”存在的问题
(一)“育训并重”的办学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兼顾发展非学历教育,所以普遍存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应该包括:一是认识还不到位。从认识对象上看既包括学校领导层面又包括一般教职工层面,从认识内容上看既包括对国家职教政策的认识又包括对职业院校功能定位方面的认识。二是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未能将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到学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位置。三是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学校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四是教师职业培训能力不足。职业培训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的,而长期从事学历教育教学的教师,显然还存在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
构建“育训并重”的办学格局,除了充分利用好学校师资、专业优势及实验实训资源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来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其中,硬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培训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建设、食宿条件改善等;软件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培训管理软件平台建设、相关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包括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资源)。
(三)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有培训中心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社会服务的窗口。这些机构在与行业、企业等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在招生、合同洽谈、财务结算、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风险隐患,如果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触碰制度或法律的红线,为学校的职业培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職业培训方面的师资队伍数量短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还是来自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的毕业生,基本都从事学历教育教学,他们大多数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职业培训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也普遍不强。因此,这样的师资力量是不能满足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需求的。缺乏能驾驭学校企业的“两个讲台”教师人才,缺乏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名师或团队。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落实职教改革方针政策
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学习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要求,主要包括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抓同落实,主动承担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先从观念上扭转“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思想。
(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法定职责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学校长远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政策上明确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建议首先调整学校职能机构,通过“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责”的“三定”机构改革方案,设置一个关于培训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学校职业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其次是制定本校职业培训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明确各专业学院应该承担的职业培训法定职责。
(三)建立和完善培训激励奖励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培训激励奖励机制主要用于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奖励对象应包括全体教职工,但主要还是专业学院的专职教师。
对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工作量问题。应把开展职业培训的工作量按一定折算比例计入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量,学校人事部门应制定或调整本校的专任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在这个考核办法中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年度工作总量应该包括学历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职业培训工作量、公共服务工作量等;二是明确上面提的几个部分的个人年度工作量哪些可以转换哪些不能转换,如果能转换,其转换规则是怎样的;三是明确如果个人年度职业培训工作量没完成,即使工作总量完成了,也视同没有完成个人年度工作量,年度考核不合格。另一方面是教职工的激励机制问题。职业培训毕竟具有市场性的特点,为拓展开展职业培训,还需要调动除专业教师之外的其他教职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优势参与职业培训工作。因此,在制定学校职业培训激励奖励政策时,对提供培训资源或培训项目的个人,可以按项目金额比例进行奖励,用以调动这部分教职工主动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培训激励奖励机制还应该体现在个人职称晋升晋级、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多方面,对为职业培训做出贡献的教职工进行倾斜。
(四)加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育职业培训名师
首先是创新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在岗位分类、人才延揽、考核评价、薪酬激励、流动退出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服务与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多种形式并存的用人机制,大力引进具有开发职业培训市场、研发职业培训课程、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的人才。
其次是提升职业培训教师队伍能力。通过岗位调整、针对性培训、引进专门人才等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职业化项目管理队伍,提升培训项目策划、课程研发、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保障方面的核心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落实好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对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培养建设高水平、复合型教师队伍,适应“双岗”需要。
再次是优化职业培训教师结构。大力引进政府领导、企业高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等拥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人员,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培训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培训质量提供可持续的师资保障。
最后是组建专家资源库。建立校内外培训专家资源库,负责培训产品研发。对相关职业培训课程进行市场调研,收集职业教育培训相关政策和行业最新理论、前沿资讯,分析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的新动态,针对目标客户研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形成固化成果。
(五)加大職业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提升职业培训能力
以职业培训基地申报和建设为契机,拓展职业培训范围,提升职业培训能力。一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获得相关基地建设资格及资金支持。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五、结语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育训并重”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如何构建和完善“育训并重”办学格局也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