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材料的有效取舍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材料的有效取舍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一个有力保障。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也可以自制教具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意识。
  【关键词】小学;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材料;有效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许多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顺利、有效开展,实验材料的有效取舍就成为实验成功的有力保障。
  一、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实验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科学,构建亲切的科学课堂氛围。例如,在做“覆杯实验”实验时,常常用实验室中的常用仪器“集气瓶”做实验,教学中可以将“集气瓶”改为学生常见的饮料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饮料瓶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经过材料代换,一下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以自己一边玩一边反复做这个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探究的意识。此外,还可以用气球演示空气的反推力,可以验证空气的存在或演示浮力等。
  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材料的选取方面也是如此,尽管选取的材料来自于生活实际,但反映出的科学原理必须是真实的,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选取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材料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爱玩好动,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如果考慮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声的原理时,一般教师会准备一些小鼓、小锣、音叉等器具,让学生通过敲击或者用手触摸等方式感知声音的产生原理。此时,如果教师还能再准备一些弹珠、豆子、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将这些小物品放在鼓面上,让学生一边敲击一边观察弹珠、豆子等在鼓面上的“舞动”,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在敲击音叉时“水花四溅”的场景……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让学生感知了声音的各种变化,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
  小学生好玩,“玩”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实验的设计和选择实验材料时,既要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如很多男生喜欢枪、机械、电子玩具等,而大多数女生则喜欢小动物、花草等,因而,对于同一个实验,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可以多样化,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感知同一个科学原理,使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选取典型性材料
  科学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完成,不同的实验材料产生的效果会有一些差异,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选择典型性材料,以更好、准确地反映科学原理。
  例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冷水与热水”的教学时,选择了蓝墨水、红墨水、冰块、白糖、茶叶、冷水袋、热水袋等,并依照实验原理对材料的使用顺序进行了很好的设计。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在于选取的材料过多,没有突出本实验的目的,显得有些混乱,如冰块、白糖、茶叶等材料对本实验并没有多大用处,而且相关的知识点分布在教材的后续内容中,学生还未接触到。如果将实验材料限定在红墨水和冷水袋等物品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清晰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感知到水也会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的性质。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对实验有一个整体把握,选取的实验材料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实验现象,并科学地说明问题,不可偏离实验目的,更不能出现科学性偏差。
  四、自制教具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改进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仪器缺乏,或者实验室现有仪器难以满足实验需要,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对原有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热情。
  例如,在进行“降雨量的测定”实验时,教材所用的实验器具是喷壶,但由于喷壶的喷嘴较小,难以均匀地模拟下雨的过程,而且喷壶还有一个缺陷是人工控制模拟雨量的大小,在对照过程中会产生偏差,不能很好地让全班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测量数据。在实际实验设计时,可以利用浴室里的淋浴器代替喷壶,既可以在模拟降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覆盖面,又能很好地控制模拟雨量的大小。这样可以实现多次平行实验,让全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数据互相对照,从而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好的实验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燃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并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材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选取材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态度的表现,各位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传洲,姚秀君,张继桓.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
  [3]刘东坡,刘素杰.浅谈如何利用自制教具推进实验教学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4)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为学生养成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悟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汉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以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涵养”一词《现代汉语辞典》有两种解释:一是人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修养功夫,即身心方面修养。《朱子全书·论语六》云:“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用现代时尚语
3月9日,省水利厅召开200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会议总结2008年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科学谋划2009年的水利工作,动员全厅广大职工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坚决打好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努力
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固脚被广范应用。2003年度开展的绥滨黑龙江灌区工程建设,其渠道总长12.85km,可控制水田灌溉面积340000hm2。工程建设过程中,
【摘 要】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红色文化,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对于红色文化和湖湘红色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的成果。  【关键词】湖湘;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
目的探讨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肝硬化和2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
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经国内外专家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
灌木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耐高寒、耐平茬等特性,相对乔木而言,虽植株矮小,但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自我繁殖快。栽种一株灌木,3~5年就能形成较大的灌丛,地上枝条茂密
【摘 要】教育部在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把“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薄弱,亟待改进。  【关键词】文化品格;核心素养;改进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2)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
公元前2100~前256年的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水利技术的基本理论、勘测规划、维修理论、施工设计已有以下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