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职业中专生现状及就业市场的需求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1995年以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逐步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职业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职业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职业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职业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职业中专承担的是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必须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改革包括对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考试办法等几方面的改革,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上。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如何让这门课程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求,我在本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浅显意见,与同行商榷。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
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拿来就用”型人才
最近国家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职教育之后,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2.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 “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是本人对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点思考,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工程,还需要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和急需的人才。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1995年以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逐步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职业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职业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职业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职业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职业中专承担的是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必须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改革包括对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考试办法等几方面的改革,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上。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如何让这门课程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求,我在本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浅显意见,与同行商榷。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
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拿来就用”型人才
最近国家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职教育之后,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2.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 “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是本人对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点思考,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工程,还需要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和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