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心慌睡不好,到底怎么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太忙,很多人都渴望睡一个大大的懒觉,做个长长的梦,不要被闹钟或电话吵醒。可今年春节假期一延再延,有足够的时间来睡觉了,为什么又睡不着、睡不香,甚至还有很多不舒服,比如心慌、头疼、肌肉酸痛、心情烦躁、爱发火或者不想搭理人等莫名其妙的反应呢?

应激反应你了解吗?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我们面对危机时自动产生的,比如面对强烈的、恐怖的、极坏的、可怕的情境,有威胁的或者怪诞的刺激,或有极端要求等情况下,就会产生急性情绪、认知和生理反应。就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是严重的危机事件,危机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突然出现功能紊亂。我们可以把自主神经系统理解为体内的应急装置,自带报警、自动处理的功能,让我们面对危险时可以快速避险,爆发全身的力量去反击或逃跑,在心理学上称为“战或逃反应”。
  这是本能的保护反应,不受大脑意识、道德约束等限制。因为本能地感到自己已经面临生死一决,心跳自动加速,以保证向全身特别是运动系统供给最多的血液用于“战或逃”;呼吸急促为了快速吸入氧气;大脑只关心生死攸关的问题,只专注于当下的危险,注意力变得狭窄无法考虑更全面更深入的问题;骨骼肌紧张以便更有力地反击或逃跑,并且血液大量流向骨骼肌才能得到能量的保证。而这时内脏供血就相应减少,消化功能受到抑制,胃肠蠕动变慢,唾液腺分泌减少,我们感到口干舌燥、没有胃口等,这就是交感神经反应。
  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负责应对危险的,它就像“应急报警”装置,除了以上的生理反应,还会有心理上的紧张、焦虑、躁动、敌对、愤怒等情绪,行动上自然变得容易发火、攻击、不讲道理、哭泣喊叫、走来走去静不下来、无法入睡或睡得很轻,整个人就好像惊弓之鸟,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当危险解除,自主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部分—副交感神经就要自动开始工作了,让身体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深而慢、肌肉放松,血液被输送到大脑和皮肤,从而产生温暖的感觉,心理也解除了戒备状态,情绪平复,大脑得到供氧后重新恢复理智,就像按下了“警报解除”按键一样。

三种情况需重视


  上面的应激状态通常在两三天就能缓和,一周完全消退,但如果出现下面三种情况就可能无法消退,长期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身体疾病、不安全感、慢性焦虑、愤怒怨恨、家庭关系不和、烟草酒精甚至药物依赖,还有社会退缩甚至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第一种是危机事件刺激强度太大,第二种是刺激持续存在,第三种是心理负面强化和消极加工。前两种情况通常是客观存在的,内心承受不了的时候一般都会自动隔离,比如否认、麻木、回避;第三种情况可以主动进行调节,这是我们个体在强大而广泛的灾难下相对可控的部分。



  也许很多人有过类似的体验,明知道坏消息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却忍不住要去看,越看越难过,越难过似乎越上瘾,停不下来!这种心理反应很普遍也很正常,面对压力自然比较容易关注所谓的“负面消息”,比如说每天会去看确诊人数、死亡人数,一些网传据说非常真实的血淋淋的事实……这依然是我们的自动保护本能在起作用,应激状态让我们心理处在生存危机感当中,关注负面消息是为了准备好应对可能更糟糕的状况。于是这个时候所谓的“真实”已经失去了理性判断,比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未来可预见的发展规律,这些数据不容易进到我们的视野,就好像我们是那只急得团团转的小猫,咬着自己的尾巴拼命想要找到解脱的出路,却最终精疲力竭而又徒劳无功。

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做才能打破心理负面强化和消极加工的怪圈呢?最重要的是意识上建立很强的信念:我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追问自己三次: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有些人在网络中疯狂宣泄自己的焦虑、悲伤和愤怒,其实仔细想想,这种“愤青心态”除了伤害自己并没有太多价值。这就是上面提到的“负面强化和消极加工”,它可能让本身已经处于应激状态的身心更加紧张,并且激活了很多陈旧情绪或心理创伤,借着别人的痛苦经历翻腾起来,一股脑儿表达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觉察,这就是打破心理负面强化和消极加工的第二点,放松下来,把看向外界的眼睛转向看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是像鸵鸟一样不去看真实的现实,而是对己对人的一种负责。当我们看到外界有问题的时候,平静下来问问自己可以做什么。如果是社会新闻记者,可以跟踪报道找出问题根源,以便于找到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法;如果是该事件的相关负责人,可以去调查了解并及时反馈上报或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如果是更高层面的领导者,可以出台相应的修订制度或政策等;如果我们只是普通人,远离事件发生的现场,我们依然可以问问自己可以做什么有助于解决问题。这样反思后,就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的确只是加重了自己的痛苦而已,如果自己痛不欲生又怎么能去缓解别人的痛苦呢?
  所以适度隔离坏消息,用专门的时间来看看疫情相关的新闻和信息,把大部分时间投入自己可以努力的领域,哪怕只是专注地做做饭,泡泡茶,读读书,弹弹琴,做些室内运动,都会很快转移注意力,阻断“坏消息”给心理带来的焦虑,进而停止心理的消极想象和加工,避免应激反应在身心固结下来。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我越来越紧张、担心,总觉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一样。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对我寄予了厚望,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对不起他们,我感到很累,很累……可是我不知该怎么办。多少次,我拼命地打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害怕。可是没有用,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和考试,每当有学习任务或者考试的时候,我就紧张担心而且不能控制。现在,我觉得自己彻底被这
期刊
曹洁芸简·育空间创始人中国国际萨提亚家庭模式心理师海灵格家庭系统心理师中德舞动心理师接受为期2年的Tavistock模式婴儿观察督导心理学从业20多年,专业幼儿观察领域超过15年擅长特殊儿童训练及家庭咨询  现在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的教育都要求激励教育和肯定教育,甚至有些幼儿园认为好孩子都是激励出来的。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发小红花,学期末会颁发奖状,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肯定教育和鼓
期刊
每个职场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委屈的事。但是如果发现本来关系不错的领导突然对你态度180度转变,你会怎么应对呢? 我怎么会得抑郁症?  27岁的小赵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了5年。本是处在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年龄的他,看上去却是一脸的疲惫和低沉,给人感觉非常的颓废和无力。他最近两个月的情绪总是很低沉,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和女朋友看电影也觉得没意思。工作的时候常常走神,很影响效率。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某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结婚6年了,一直没要小孩儿。我们两个婚后感情很好,丈夫工作很忙,每天下班很晚。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一直在家办公,只需要定期做好报表,按时上交就可以。丈夫是饭店的大厨,他一直没有上班,在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俩在家不仅能够相互商量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制订好外出买菜、购物的计划,回到家如何消毒,而且经常讨论疫情信息。由于我在家工作,他每天都为我做饭,对我照顾得特别好
期刊
下班回来,我看到两个女儿手里各拿着一个小闹钟,翻来覆去地看。我就问她们:“你们这个小闹钟哪里来的呀?”小女儿嘟嚷着:“妈妈给我们买的,但没有电池。”然后就开始闹着让我给她们买电池。我看了看天色,外面早已漆黑一片,就摇了摇头。她们则一脸的不悦。  吃过晚饭,我还是到超市转了一圈,并买回了电池。女儿把小闹钟的后盖打开,将电池装好。我对着手机给她们的小闹钟调好了时间,发现已经21:00了,就嘱咐她们赶快
期刊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从外地返京的人员越来越多,在隔离期隔离人员与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一度成为较为敏感的话题。  张大妈老家在武汉,在北京生活30多年,今年56岁,一家子多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张大妈春节前高兴地和丈夫回武汉老家,女儿因为其他原因没有一起回武汉。因为疫情张大妈在武汉被“困”两个月,期间不幸被弟弟传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不过由于症状较轻,很快得以痊愈。武汉解封后,她们回到了北京,按照要
期刊
Q老师您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家办公、居家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和孩子从没有这么长时间“面对面”相处过,这次的长时间相处,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我的眼里只有你”,逐渐演变成了“越看越不顺眼”,于是,一线的“战疫”眼看胜利在望,家庭的“战役”却越战越烈。  孩子在家学习很懒散,学习效率很差,作业比平时少,但是写作业的时间却比平时长了很多。我们很着急,但是当我们尝试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
期刊
社恐的困境:感到被嫌弃  搭地铁时,我看到一个高中男生把身体靠在了不常开的那侧门上,但恰好下一站就会从那一侧开门。平时在车厢里我连句“借过一下”都说不出口,还经常因此在拥挤的高峰期坐过站,对于要不要提醒他,我内心挣扎了许久。  最后我决定要提醒他,毕竟他戴着耳机靠在门上昏昏欲睡的样子,很让人心里没底。然而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醒他时,他却报以冷漠的反应,表情甚至有些不耐烦。我想,他或许早就知道车门会
期刊
与同龄人有意义的接触与交往为儿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熟悉人际关系中的社会规范,并实践亲社会行为。  因此,被同伴拒绝,即被排除在与同伴有意义的接触之外,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被拒绝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焦慮、孤独和抑郁。童年时期的同伴拒绝还与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行为问题和药物滥用的高发生率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同伴拒绝和学业失败之间的相关性:被拒绝的孩子更有可能得到较低的分数,并最终辍学
期刊
学过声乐演唱的同学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怯场”心理的影响:有些同学会发现,平时自己在声乐课堂或者私下练习演唱的时候,声音质量与艺术表现非常好,但一到声乐比赛或声乐考试等公共场合演唱就会差强人意;有些同学在每一次上舞台前,情绪总会不自觉地紧张或不安,结束后他们又会觉得自己还能演唱并表现得更好;有些同学也可能因为“怯场”而出现心率加快、出冷汗、面部颤抖、口干或腹泻等生理现象;有些同学也会因“怯场”出现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