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期间的烦恼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从外地返京的人员越来越多,在隔离期隔离人员与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一度成为较为敏感的话题。
  张大妈老家在武汉,在北京生活30多年,今年56岁,一家子多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张大妈春节前高兴地和丈夫回武汉老家,女儿因为其他原因没有一起回武汉。因为疫情张大妈在武汉被“困”两个月,期间不幸被弟弟传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不过由于症状较轻,很快得以痊愈。武汉解封后,她们回到了北京,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手续后,满足居家隔离条件,进行居家隔离,感到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然而在隔离过程中,张大妈的女儿却遭到了周围人的白眼,邻居甚至向社区反映,要求她们离开小区,理由也很直接,就是害怕感染。虽然张大妈的隔离环境完全符合政策要求,但邻居的不安与指责还是给她增添了许多无形的压力与烦恼,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这个故事,我们大致能看到有三类人际关系角色:一类是张大妈(患者)及家属,一类是张大妈的邻居(反对者),还有一类人是社区管理者。下面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其中矛盾双方即张大妈和邻居的心理感受。

邻居

下意识放大疫情标签和

相关的联想


  有些邻居把“张大妈的病”当成了“张大妈”,也就会出现“看见张大妈”就等于“看见了病毒”,就等于“看见了自己被传染、自己患病甚至是死亡”等。如果这样的联想继续扩大下去,张大妈—张大妈的家人—张大妈小区的这栋楼—张大妈这个小区—张大妈居住的城市—张大妈所在的国家—张大妈所在的星球……恐懼也就无穷无尽,没有终点。给张大妈贴标签,就是对这样的恐惧和威胁的一个放大过程。这种威胁在不断地被识别、被放大、被效仿。在认知层面上,不断去感知与威胁相关的信息,在情绪上会表现出恐惧、无助、愤怒等一系列情绪特点。在行为层面上,会出现躲避、攻击等特点。

张大妈及家属

愤怒与自责相兼


  虽然张大妈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强烈感受到被抛弃、被歧视,进而产生孤独、愤怒、自责的多重心理变化。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重的打击,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对于张大妈来说,罹患疫病已经足够不幸,本身就会有诸多联想:为什么这样倒霉?怎么会得上这样的病?为什么不够小心谨慎?这个时候她期待的是周围人的关爱与帮助,但实际上她听到看到的却是窃窃私语、躲闪的眼神等细微动作所清晰传递的鄙视情绪,加之有一些人的直接谩骂投诉等,会让张大妈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进而处于痛苦甚至愤怒之中,难以化解心中的矛盾。
  无论是邻居还是张大妈,在特殊时期出现这种比较极端的情绪,其实都再正常不过。
  作为相对被动一方的张大妈来说,需要做到如下两点:首先要认识到邻居的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体现。所有的外在表现,完全是出于对病毒的过度恐惧,之所以指向某个人是因为将个体与病毒混同所致,并非刻意针对自己。这时候,在心里要主动加强与自身的沟通,将自己和病毒进行分离,知道大家恐惧的是病毒和疾病而不是自己。其次是要注重养护自己的身体。不管别人在做什么,只要自己是稳定的,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在某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尽量规避外界干扰,把自己保护起来,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生活。
  对邻居(大众)来说,也应该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自己恐惧的一种表现,要避免隐藏的和直接的攻击。做到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体会她们的无助,多给予关爱而非责备。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这其中也包括避免主动接收过多负面信息,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与行为。



  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梳理这样的关系,去平复较为极端的社会情绪。帮助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注意强调防控的对象是病毒而非具化的个体,把病毒和病人进行区别对待。

情绪调整小贴士


  在生活中像张大妈这样碰到不如意情况的人并不在少数,大家应该学会一些方法来平复自己的情绪,下面给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1花10分钟停留在自己的心理空间。让大脑走走神,跑远点。可以把亲爱的人相片、信物、饰品等随身携带,当自己特别艰难的时候,可以去摸摸它,看看它,给自己找一个片刻的属于自己内心的温暖时刻,让内心变得舒服和温暖。
  2动用身体建立稳定感和秩序感。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非常灵敏的机器,当我们感到心烦、担心、恐惧时,这表示情绪控制已经开始报警。此时可以拿支笔,在一张白纸上随便涂鸦十分钟,直到烦躁得以消缓。当我们在情绪即将失控时,应及时让自己跑一跑动一动,洗个澡,唱支歌,反复抖抖腿、甩甩手,等等,都是可以让身体内部的情绪能量得到释放,让身体变得稳定下来。
  3深呼吸训练。深呼吸是不佳情绪状态下进行自救最好的一个方法。人的呼吸和心率比例是1:4,当呼吸下降的时候,我们的心率就会自动下降,人自然也会变得稳定起来,所以10分钟的深呼吸,可以有效平复心境,帮助我们控制心情。
其他文献
一次心理课上,新来的同学小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后来,班主任找到我说小文可能需要心理辅导。随后,我向班主任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并和小文建立了咨询关系。  经过初步访谈,了解到小文的母亲是位教师,对小文的期望值很高。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和小文聚少离多。小时候,小文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父母陪伴她的时间很少,用手指头都能数得清。母亲比较强势,不太考虑她的意见,因而小文
期刊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在面对新的挑战、难以解决的困境时,碍于自尊或面子,很少选择去倾诉,而是默默承受,最终极大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及生活。  绘画既是一种隐喻,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他们所画出的线条中藏着密码,展现着内心真实的自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感受和态度。借助绘画作为媒介,我们更容易站在孩子的角度,增加同理心,孩子也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隐喻,我们也更容易给予孩子精神上
期刊
阿娇离婚了,我并不诧异,只是觉得这段婚姻维持的时间短了些。当时她宣布要和白马王子结婚时,我就和周围的朋友说,真是心疼她,好不容易嫁人了,却选错了对象。  阿娇的情史很丰富,人生的经历也很坎坷(原生家庭当然不及格)。当年在她最红的时候,艳照门事件毁了她的演艺生涯,她没有完全精神崩溃已经是很坚强了。这个苦命、善良、深情的女孩,好不容易结婚了,为什么这么快就以悲剧收场?  最过分的是,对方还发一封长信,
期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让很多家庭痛失亲人,这悲伤的情绪不仅在家庭内部散播着,在邻里之间也彼此影响着。对于很多老人来说,这突如其来的丧失,让他们觉得天塌了,生活的伴侣没有了。专业人士在老人的居丧期能够提供哪些支持呢?如何让丧亲的老年人能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继续未来的生活呢? 疫区社工救助,丧亲老人情绪崩溃  接近一个半月的疫区线上心理支持,看着疫区的林林总总的人和事,让我痛心,更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期刊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先后实行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于在外地务工的小Y来说,这是他工作以来连续在家时间最长的一次。原想弥补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愧疚,对父母多尽一份孝心,可居家期间,小Y觉得父母的观念态度、处事方式与自己有很大差别,而且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让他有些忍受不了。  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看似普通平常,但其中也存在很多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注意。与父母沟通不好会引起哪些问题?  A损害家人身心健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我越来越紧张、担心,总觉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一样。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对我寄予了厚望,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对不起他们,我感到很累,很累……可是我不知该怎么办。多少次,我拼命地打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害怕。可是没有用,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和考试,每当有学习任务或者考试的时候,我就紧张担心而且不能控制。现在,我觉得自己彻底被这
期刊
曹洁芸简·育空间创始人中国国际萨提亚家庭模式心理师海灵格家庭系统心理师中德舞动心理师接受为期2年的Tavistock模式婴儿观察督导心理学从业20多年,专业幼儿观察领域超过15年擅长特殊儿童训练及家庭咨询  现在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的教育都要求激励教育和肯定教育,甚至有些幼儿园认为好孩子都是激励出来的。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发小红花,学期末会颁发奖状,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肯定教育和鼓
期刊
每个职场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委屈的事。但是如果发现本来关系不错的领导突然对你态度180度转变,你会怎么应对呢? 我怎么会得抑郁症?  27岁的小赵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了5年。本是处在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年龄的他,看上去却是一脸的疲惫和低沉,给人感觉非常的颓废和无力。他最近两个月的情绪总是很低沉,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和女朋友看电影也觉得没意思。工作的时候常常走神,很影响效率。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某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结婚6年了,一直没要小孩儿。我们两个婚后感情很好,丈夫工作很忙,每天下班很晚。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一直在家办公,只需要定期做好报表,按时上交就可以。丈夫是饭店的大厨,他一直没有上班,在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俩在家不仅能够相互商量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制订好外出买菜、购物的计划,回到家如何消毒,而且经常讨论疫情信息。由于我在家工作,他每天都为我做饭,对我照顾得特别好
期刊
下班回来,我看到两个女儿手里各拿着一个小闹钟,翻来覆去地看。我就问她们:“你们这个小闹钟哪里来的呀?”小女儿嘟嚷着:“妈妈给我们买的,但没有电池。”然后就开始闹着让我给她们买电池。我看了看天色,外面早已漆黑一片,就摇了摇头。她们则一脸的不悦。  吃过晚饭,我还是到超市转了一圈,并买回了电池。女儿把小闹钟的后盖打开,将电池装好。我对着手机给她们的小闹钟调好了时间,发现已经21:00了,就嘱咐她们赶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