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CT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预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2
  
  脑梗死(CI)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39例CI中,男64例,女75例,年龄34~95岁,其中50岁以下3例,50~59岁19例,60~69岁32例,70~79岁60例,80~95岁25例。
  CT检查:使用GE Synergy 螺旋CT,均以OML为基线,层厚10mm,层间距10mm,平扫。
  
  结 果
  
  脑梗死的CT表现分型,见表1。
  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对急性大面积梗死灶均及时应用脱水剂,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
  
  讨 论
  
  脑梗死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①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供血中断。②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
  脑梗死CT表现及分型:Ⅰ型,隐匿型,又称超急性型,多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此时CT上看不到明显的低密度区,部分仅表现为灰质白质分界欠清晰,脑沟脑裂变浅或消失,大部分病人24小时之后复查可见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Ⅱ型,腔梗型,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一般在发病48~72小时后可表现为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约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区、丘脑、脑室旁深部白质等,罕见累及皮质。病灶大小一般为5~15mm,>15mm为巨大腔隙灶。Ⅲ型,小脑型,平扫可见圆形、卵圆形、楔形或条片状等低密度影,其低密度区与小脑血供相一致,其内密度均匀,边缘清晰,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受压,移向对侧,少有脑室系统扩张和积水。Ⅳ型,单脑叶型,大部分患者在24小时后才可见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灶,密度可不均匀,其部位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可同时累及皮质与髓质,多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楔形,也有不规则形,发生在分水嶺区域的脑梗死多呈线状。1~2周,梗死区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且逐渐均匀一致,边界更加清楚;2~3周,梗死区密度较前升高,病灶范围可缩小,变得不清楚,较小的病灶可完全变为等密度,称为“模糊效应”;4~8周,梗死灶的密度逐渐下降,与脑脊液密度相近,最后可形成囊腔。占位效应较Ⅴ型轻。Ⅴ型,多脑叶型,2个以上脑叶出现扇形或楔形分布低密度区,多为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主干闭塞引起,主要表现为额颞顶或颞枕顶甚至整个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CT值20~25HU,有明显占位效应。依梗死区大小不同可造成局灶性或广泛性脑室系统变形、推移和中线结构移位。占位效应在发病当天即可出现,病后1~2周最为显著。2周以后占位效应由重转轻,逐渐消失,最后囊腔形成,可出现负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萎缩,脑沟、脑池增宽,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可向患侧移位。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病灶区密度变化同Ⅳ型。Ⅵ型,出血型,是指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原梗死灶内又发生脑出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于发病后1~数周,在三角形或楔形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边界不规则。发生较早的出血性脑梗死需与脑出血鉴别。
  脑梗死CT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绝大多数患者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吸烟、酗酒、肥胖、体力活动少、饮食结构不当等不良习惯。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为50~60岁以上,但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30~40岁的也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确诊靠颅脑CT或MRI检查。Ⅰ型隐匿型可发展为后任意一型,因此要早发现,能大大提高治愈率;Ⅱ型腔隙性脑梗死一般预后较好,但易复发,会渐进展到血管性痴呆,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死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死,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应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Ⅲ型小脑梗死预后多伴有肢体症状,如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无力,Ⅳ~Ⅵ型脑梗死预后一般伴有伤残症状,尤其Ⅴ型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死亡率高,急性期死于脑水肿、脑疝,恢复期主要死于肺部感染、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此病致残率高,重点在于预防。Ⅵ型出血性脑梗死CT随访有助于临床观察治疗。
  总之,对脑梗死进行CT分型,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如能配合介入、MRI等检查,更能有助于临床提高检出率,减少后遗症。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减少异位妊娠误诊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7年异位妊娠误诊宫内早孕病人38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例病人均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人流术或保胎,最终引起宫外孕的破裂出血。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误诊 宫内早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9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妈富隆对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青春期功血)的止血及调经效果。方法: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与传统的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止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妈富隆能迅速控制青春期功血,有效的调整月经周期,不仅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妈富隆 青春期功血 调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6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人工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无沙袋压迫,6小时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0.74%(13例)。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沙袋压迫,6小时下地活动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的不适。  关键词 经皮股动脉穿刺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4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症状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咳嗽变异性哮喘逐渐获得重视。2006年6月~2008年12月笔者运用止喘灵口服液宣肺祛邪、解痉平喘,结合西药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作用及效果。方法:83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血清CK-MB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及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升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升率汤,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50例)口服心宝丸,每次2丸,3次/日,两组均已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Holter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提升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60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10例,并与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嚴格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的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6.1mmol/L,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符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的手外科患者1000例,其中男688例,女312例,年龄15~68岁;体重35~85kg。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腕部、手掌、手指等。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腋神经阻滞,局麻药用国产0.75%罗哌卡因25ml+0.9%生理盐水15ml,总量40ml;具体
期刊
关键词 地震伤员 X线检查 CT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据在本院就诊检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地震伤员受伤部位、各部位受伤的程度,检查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探索地震伤害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最佳检查手段和方法,达到检查速度快、病员痛苦少、获取诊断信息多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对地震伤员的抢救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经US、CT或MRI诊断的50个单纯性肾囊肿,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确诊吸出液位囊液后,行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随访疗效。结果:50个囊肿中1次穿刺成功46个,1次穿刺成功率92%;50个囊肿治疗后,均行3~9个月的随访检查:其中28例30个囊肿基本消失(60%);囊肿缩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