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催生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量是人体身体素质最基本、最综合的表现,也是人体或者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运动中和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但其教学效果比较尴尬,笔者为此内心甚是焦虑。究其原因,莫过于学生对力量练习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局限,加上力量练习手段的单调与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从而产生了厌恶、逃避等心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将教学内容(力量)与学生现实生活情境融合起来,运用“实战”经验,真实地反映力量与生存的相关性,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生存的技能,为未来面对突发性灾难积累宝贵的经验。
  一、 实战体验,练与思共生
  力量与生存技能教学,靠单一的强调与说教比较空洞,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因此,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层面,更应让学生真实体验力量练习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力量练习的兴趣。如,笔者选择力量练习不再依附原有教学框架,转而选择能力为先的体验逻辑:“创设情景(溺水、火災)—设置任务(设置自救、互救的条件)—实练验证—探索完善—得出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力量练习的重要性,更要让力量练习的作用在学生面前得以真实呈现,这样学生对力量练习的认知才会产生“蜕变”。
  1.需求从“练”开始
  “练”是“实战”体育教学的灵魂,也是为了整合学生运动能力。考虑到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笔者采用特定情境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能“自主操作、实练展示、练出困惑、亲身探索”。如,高层火灾逃生时,设置唯一的逃生通道且只有一根救生绳。学生面对这样的脱险任务,内心的不安和不自信显而易见,但这种紧急、危险的时刻会激发他们的求生本能,迫使学生在忧患中学会拯救自己生命所需的一切能力。教师要懂得驾驭这股“求生”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练习中获得想要的生存技能。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真实体验时,努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去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战”中的困惑,进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这种方式,相较于采用直观的力量教学,直接统一要求机械训练和强迫学生完成规定数目的引体向上、直臂悬挂、器械练习等,更具有灵动性和启发性。
  2.“练”中必须有“思”
  实战课堂关键要处理好运动中的“思”,要求体育教师能识别和抓住学生的运动经验,推进学生的经验思维改进,同时需要有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状况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最终力求和学生的思维达到共生的状态,使学生运动思维更加清晰。
  “思”是思考在实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是发展学生运动思维的起点。以“溺水救援”力量教学为例:首先,通过特定情境提问,能自然勾起学生对自己相关经验的回忆,调动学生思维情感的体验,并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究溺水原因及解决方案。其次,再根据“救援距离、救援环境、救援自救设备”等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并尝试演示其效果。操作后对以上情况进行经验分类总结,这是“思”的过程。最后,一起探讨哪种方式为最佳?这是运用能力“冲突”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去发现自我身体“优势”的教育资源。
  3.“练”与“思”共生是一种课堂最佳状态
  “实战”的最佳状态是让学生通过真实可见的体验,运用所学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即处于“以思导练,练中验思”的共生成长状态,这也是学生形成对体育生活的态度和提升运动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化,让练习任务尽可能做到动作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活动化。如,从救援距离衍生出的抛绳营救练习,利用长短(粗细)不一的绳索促使学生掌握系绳技巧;掌握正确的绳结技术,提高救援效率。又如,救生圈的抛掷方式(平抛、侧抛、上抛等)体验(图1),让学生通过“实战”的效果来判断,以此形成自己对动作的掌握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动作。
  此外,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思维推进,让学生通过“实战”去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身力量不足的事实,才能使其积极地加强体能锻炼。如,火灾救生绳抓握教学时(图2),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双手握绳和双脚缠绕到绳上后,身体根本无法前移。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力量素质较差,又出现了只能短时间爬行的问题。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指出问题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加强力量素质的练习。通过上述方法,既让学生通过“实战”了解了自己的真实能力,又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形成新经验。
  二、自觉内化,学以致用
  实战体验课的第一要务就是激活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因素,使之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进而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笔者的《力量与救援自救》系列课,不只为了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更为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素养,如,落水救援时,系绳能力、投掷能力、与人配合能力、利用辅助工具的能力等;如,火灾时,负重爬行、观察判断、拖拉等能力,同时还要教授与教会学生自我防范、避免损伤的本领。通过这些能力的可见性来吸引学生,激发其内在动力,真正触及“危机时刻”的自救能力。希望能够让学生面对“危险”时理智冷静,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经验建构。
  1.学以致用从自觉开始
  “学以致用”需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是以学生能力与体验的困惑为出发点,也是学与用的结合点。同时,提供给学生的活动、任务应该要适合学生需求,还应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如课前,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组,点出班里有名的几个“活跃分子”,分配到各个组去并交给他们特殊的任务。这些学生几乎都不愿意被排除在团队之外,注意力会更集中,因为目的明确,需求更精准。不管以前有没有这样做过,现在就需要这样做,这能使课堂不会陷于“混乱”,而且还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他们会自觉地尝试教师的技术指导,参与更积极。
  2.互动中分享实战的智慧   体育课堂是互动的课堂,不仅是言语、肢体、行为的互动,更是一种思维的互动。在互动中促使学生懂得分享,促使学生集思广益,鼓励相互指导、相互观察、指导同伴、分享喜悦,甚至比教师讲授更有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促使双方均受益。如救援与自救的体验中有许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如,将学生合理分组,明确个人组内的角色及任务要求,包括小组内角色的交换调整,让每人都能体验不同角色,掌握彼此角色需要的经验、力量、技巧和能力。鼓励组间的经验交流与点评建议,有助于启发学生具体该怎样做,促使学生学会照顾他人、乐于分享、勇担责任以及自觉发现练习问题,并应用所学运动技能较好地完成危机解脱任务(图3)。这样的“实战体验”时,教师要及时按学生能力发出的信号,当意识到学生的练习不太理想时,及时提示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行为反馈改变上课的方式,增强学生目标完成的成就感,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调节学生体能恢复,使学生有更多体验。如,布置假设受困者的周围环境、救援者的救助条件,主要为调控练习难度大小。
  3.身心在突破中更自信
  实战体验是伴随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的身体练习过程,把学生对运动情感的感触转化为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救援还必须遵循保证安全、快速行动的原则,多角度、全方位掌握现场基本情况及时形成初步救援方案。选择和利用适合的支点(如腿部、手臂等肢体)或根据救援环境选择建筑物等。如,在空旷或者无支点的操场或场馆,教师指引学生利用“自身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合作完成身体练习任务,进行身体练习反思,自觉主动布置场地器材,解决身体练习问题。加以适当地引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预防损伤和保护自己。当力量不足或器材装置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时,学生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如,防止擦伤手掌等问题,要学会借助于手套、短棍等工具,减少手与绳索的摩擦。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能提高救援实战水平。
  三、共生需求,课堂更具生命力
  “实战”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可见而有意义的学习,使体育课堂更有趣味性,更富有畫面感,使得整个“实战”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这才是学生在场的生态体育教学,它拆除了体育与生活的“墙”,使课堂的生命力有了具体状态,使实战更有意义。
  1.为共生设计
  当“实战”的内容与能力用“现学现卖”的指定任务完成,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足够大的冲击,促进了学生反思的内化步伐,由此就踏上了“惊心动魄”的实战学习,使课堂惊奇感“活”了起来,学生表情亮了起来。如,“救援与自救”教学,将内隐的力量学习外化于形,让力量练习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更利于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如没有真实的实战体验,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难以被激发与维持。由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实战中逐步丰富认识、加深理解,促使运动经验扎根于学生脑中,使每个人都有能力适应不同的状况,共生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并逐渐成为一种行为意识、思维观念和创新能力。
  2.为需求护航
  力量与生活融合,不仅让体育课堂焕发了勃然生机,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运动动机。该形式倡导运动的具体指向性,便于模仿操作的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固有的运动思维,而且让学生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方面,鼓励学生不仅要身体参与,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大脑去思考。这不仅是身体需要,更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养成。在运动情境的催化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练习中,通过总结以往经验发现,学生体能和技能不足时,他们会格外关注、倾听教师的技能教学。可见,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体育认知领域,而是要在认知基础上转化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去,才会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共生体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b/2015/024)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那年的花开到最美的季节时,笔者正式走上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工作岗位。带着年轻的梦想,满怀自信与激动,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的工作平凡而简单,却让自己感到充实且有意义。但前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的自己也有过疑惑,有过忧虑,有过泪水,有过迷茫。  那是一个闷热躁动的夏日午后,“这鬼天气,站在太阳下不动都会出汗,更何况还要运动了”,我暗自抱怨道,但体育课还是得继续。上课内容是复习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牡丹江市“四城市”体育课堂教学均衡发展,2019年10月23日—25日,由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哈尔滨市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第十四届黑龙江省“四城市”体育教学研讨会暨哈尔滨市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展
胆结石是现代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胆结石通过手术切除后,患者有较好的治愈效果。胆结石疾病很多情况下,都与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胆结石切除后,除了在临床上进行术后护理以外,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患者和家属进行饮食、作息和心理方面的护理,以此来提高胆结石患者身体恢复的效果。通过对胆结石切除术后患者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可以归纳出以下的一些护理措施。胆结石切除后的临床护理  1.胆结石患者做完结
备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育教师课前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情、场地、器材等情况,通过系统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的过程,以保证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然而,实践证明再完美的首次备课通过实践后仍有美中不足,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指体育教师课后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而展示作为自主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技能展示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技能动作的提升成为我们研修的课题。通过《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的预习成果展示、初步认知形成时展示、动作系统初步形成时展示、动作自动化成熟时展示,实现进阶展示促进技能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一、预习成果展示,激
本次研讨的话题源于江苏省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成功举办,话题研讨后引发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武术教学的思考,希望借助此话题,厘清武术套路教学中阻碍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因素,从而提升学生习武的兴趣,进一步传承武术文化。  一、突出武术攻防技击特点,减少实用性缺失  武术的实用性体现在技击或攻防动作上。江苏陈晓莺提出:武术的技击包含技击的实用性,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技术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017年来了。  此刻,无论是温润的南疆,还是冰封的北国,我们都在一起迎接着2017年的到来。回顾2016年,一线话题栏目组秉承着从“一线”教师中来,到“一线”教师中去的服务理念,为一线教师搭平台,给体育教师话语权,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真实的操场经验、真挚的教育情怀、宝贵的教学实践,在小处中见大,在点线中及面,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受益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细数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忙碌着,我们感动着,我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也需要各类软硬件的配套,更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理解和配合。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往往会跟随一个人一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的一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以往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体育老师有事”曾是家常便饭,一度与体育课被挤占相
花样跳绳作为小学生十分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以其新颖、多变、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花样跳绳练习方法繁多,对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身体控制力、节奏感、力量和弹跳能力、心肺耐力等效果显著。同时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花样跳绳项目的教学对于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
花样跳绳表演赛中创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配合,在花样跳绳赛的评分标准中包括动作难度(30分)、创意编排(30分)及娱乐表演(40分),虽然仅在娱乐表演版块明确规定音乐的运用占近1/3的比重,但无论是创意编排还是娱乐表演抑或动作难度,音乐都是贯穿始终,其地位举足轻重。花样跳绳成套表演内容的创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从动作主题的确定到成套动作结构布局,从音乐的选择到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