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有效整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让科学课“活”起来。
  一、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好动,对动画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想尽办法让静止的教材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激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教学《水的三态变化》一课,通过自制的课件来模拟云、雾、雨、露、霜、雪、冰的形成,远比用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直观地看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的情景:海洋、湖泊、植物、土壤里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人大气层,温度降低,遇见了冷空气,变成了云,云和云相互碰撞,形成了雨,洒向大地。学生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个镜头。寒冷的冬季,北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飘下来,河里的水渐渐结成了冰;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很冷的地面或庄稼时,直接凝固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庄稼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外衣,这就形成了霜;寒冬腊月过后,春天来临,气温逐步上升,天气开始转暖,河里的冰慢慢融化,变成了哗哗流淌着的河水……就这样,孩子们在声像的模拟下,一步步进入情节,置身于大自然中。
  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直观认识事物科学变化的规律
  小学科学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室外观察和考察是科学教学常用的方法。由于环境的局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学生,对自然界许多事物又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室外考察的困难,还可以设计一些课件来帮助学生直观有序地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感受,真正去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在教学中涉及一些天文知识、国家的地理环境、古代生物的生长过程等很难见到的自然事物时,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来展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如:教学《生物与环境》这一课时,我自制课件(内含大量图片、文字和录像资料),把整节课分为四块:
  1.先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切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猫眼瞳孔的变化为例,用电脑出示一组图片,学生点击后,电脑上出现了清晰的大图片,有的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是光线对猫眼产生影响。
  2.学生有了小小的成功后,鼓励他们继续讨论和探索其他图片,对于学生能自己解答出来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们不知道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动手操作第二部分“阅读资料”。
  3.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后,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吗?那么自己试试点击‘录像资料’吧。”电脑出示两个录像片(分别是环境对动物的影响、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拓展知识,加深印象。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环境会对很多生物产生影响。
  4.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想。有的学生说:“环境的变化真会对生物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说:“生物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去适应环境,如果不适应,就会灭绝,就像恐龙一样。”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灭绝了,那势必要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学生讨论出这些结果以后,因势利导地问:“我们要怎样保护生物呢?”学生们会很快说出:“我们要保护生物,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教师再问:“看看咱们讨论的结果是否和科学家们说的一样呢?你们点击‘科学家’看看。”学生们看到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心情十分高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变“听讲”为“动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科学课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室做做课件,学生动动鼠标,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到哪里去找资料。因此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擴展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
  例如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我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互动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信息工具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并根据需要加工、整理,建成一个小型网站——《蚕的一生》,供学生查阅。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搜集资料,知道怎样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突破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但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恰到好处,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能滥用。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学生的亲历探究过程,不能用操作电脑代替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各个领域。学生学习的途径也比较多,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学生家里都购置了电脑,他们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众多媒体上都能得到各方面的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适应新课改,切实转变观念,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尽量在课前做一些信息量大、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问题多样的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逐渐融入学习中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其他文献
普罗塔戈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感受学习、探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智慧感悟,才是课改的当务之急。  下面以《可能性》为例,谈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的乐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 
随着新教育时代下改革大潮的临近,各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微课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其一些特有的优势正慢慢被广大学生和老师们所接受和采用。作为一个小班化学校的老师,如何在小班化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微课辅助学习、提升学力呢?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制作的一节语文微课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  一、了解“微课”的优势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促进自主学习。  它能提供學生
著名的汉学家、中国史家、美国莱斯大学汤尼·白露(TaniE.Barlow)著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一书的中文版(沈齐齐译,李小江审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面世了,它对中国学术和出版的影响将非同一般,这从上海大学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刚刚专门为其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学者的发言里就能听得出来,他们对本书在研究视野和方法上的突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参加完座谈会,我重新翻开书,还有一
新的《会计法》在立法宗旨上 ,以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首要宗旨 ,充分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想象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我正在充满危险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带着孩子,甚至还有小婴儿。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收拾我的行李,因为我的行李箱只能装进100本书。应该装哪些呢?我们的船如果搁浅,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12年,我的这些书真的能教育他们、娱乐他们吗?这些书又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文学素养?”  写下这段话的人叫安妮塔·西尔维,美国的一位儿童阅读专家,她写过一本《给孩子
本文对哈尔滨地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面临的及解决对策以及该课题的实验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介绍了哈尔滨地区卫生部门通过内涵改造对存量卫生资源进行了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
<正> 院内感染是当今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的工作在不少县级中医院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展,院内感染失控还比较严重,许多工作丞待加强和完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在科学教学中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以务真求实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例如在教学《我的大树》时,观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先整体观察,再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时认识到科学课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而在教学
郭廷以先生门生故旧忆往录,陈仪深等访问、王景玲等记录,中研院近史所,2004回望一甲子: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华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认为,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有三种方法促成学科的制度化:大学以这些学科名称设立学系(或至少设立教授职位),成立国家学者机构(后来更成立国际学者机构),图书馆亦开始以这些学科作为书籍分类的系统。
现代的教育观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要让幼儿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笔者看到在许多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更像一个提线木偶,在教师的要求和指揮下听着音乐和教师对音乐的理解,跟着预先设定的图谱机械地表演,幼儿完全被动地进行着欣赏。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进行了思考,并以《狮王进行曲》为例进行了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的尝试。《狮王进行曲》是一首经典的音乐欣赏曲目,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