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法国大选,奥朗德向现任总统萨科齐发起挑战。为了和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萨科齐划清界限,他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于平民,代表平民说话
假如奥德朗成功,他将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位没有第一夫人的总统;他的对手萨科齐也将成为31年来第一个无法获得连任的法国总统
在法国的传统中,人们习惯用“大象”形容政党内的重量级人物。4月22日结束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来自左翼的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真像一头横冲直撞的大象,把萨科齐领导的右翼营盘冲得阵脚大乱。
两个弗朗索瓦前后走来
左手握紧拳头贴近前胸,右手高高扬起在空中挥舞,身子微微前倾抵住演讲台,总统候选人奥朗德的一举一动,让人想起他的社会党前辈、霸住总统宝座长达14年的弗朗索瓦·密特朗。
和密特朗一样,奥朗德的名字也叫弗朗索瓦。1981年,前一个“弗朗索瓦”成功终结戴高乐派23年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成为第五共和国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31年过去,后一个“弗朗索瓦”有意模仿前辈的肢体动作,心里想的当然更远。
仅仅一年前,在第一轮投票中表现抢眼、力压现任总统的弗朗索瓦·奥朗德,还是一个俏皮话满嘴的社会党要人,地位虽高,然而面目模糊。
人造革面的公事包从不离手,肥胖的身躯裹在不太合体的西装里,让人担心随时把它撑破。奥朗德是个乐呵呵的胖政客。他没有汽车,喜欢开着三轮摩托在巴黎城“轧轧”地乱跑,“像个送披萨的打工崽,怎么也不能和‘总统’二字联系起来。”
在社会党内,奥朗德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家伙。党内山头林立,争吵不断,早就不是新闻。1997年开始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的奥朗德,长期把其他“大象”挺在前台,自己在幕后苦心经营,用风趣的语言化解矛盾,在各派中谋求共识。
这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奥朗德干了11年。刻薄的人送他外号“糯米糖”,讽刺这个第一书记只是党内的“普通人”、“和事佬”、其他党魁的“勤务兵”。偶尔,奥朗德也对亲信口吐怨言,声称不断平复党内争吵的工作把自己变成“巴黎大街的清洁工”,“整天忙着清除讨厌的狗屎。”
“普通”二字,也成了竞选对手嘲弄的对象。萨科齐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在简历上,奥朗德既没有担任过内阁部长,也没有地方大员的经历(最高行政职务仅是图勒市的市长,所辖人口不足2万)。于是,萨科齐高声质问:“把选票投给一个从来没做过重要决定,从来没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你们会放心吗?”
就是这个毫无特点的“普通”,成了奥朗德大选的招牌和俘获人心的口号。他处处和喜欢张扬的萨科齐划清界限:“凡是他支持的,就是我反对的!”
奥朗德,把竞选变成公民对萨科齐的信任投票。他列举萨科齐5年的所有失误(国债日增,失业率上升,就业岗位锐减……),用俏皮的语气调侃过分活跃的总统:“每天,从早到晚,他脑子里不断有新点子冒出来。可是一晃5年过去了,他好像忘了应该把这些点子变成实打实的东西!”
萨科齐喜欢奢华派头,他则公开表示:“我讨厌有钱人!”一次媒体见面会,他摘下朴素无华的腕表,随手就放到桌上。这个小动作被敏锐的记者抓住,马上想到前不久一次集会上,萨科齐曾把一块价值4.5万美元的腕表小心翼翼地放进胸袋,免得挤丢了。
为了和尖嘴快舌、喜欢摆架子、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萨科齐划清界限,奥朗德大声强调自己和普通人站在一起,竞选纲领也专和富人过不去。他主张对银行和金融市场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征收75%的高税。他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于平民,代表平民说话。
4月22日晚,法国内政部公布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奥朗德果真以1个百分点的优势领先萨科齐,两人将在5月6日展开最后角逐。
时隔31年的两个弗朗索瓦,真的是右翼的克星?
社会党里的“潜伏”大戏
普通人印象里,奥朗德从来不是社会党最合适的总统候选人。
2007年大选,社会党群龙无首,无奈剑走偏锋。于是,和奥朗德同居多年而不结婚的“生活伴侣”塞戈莱纳·罗亚尔被推到候选人位置。奥朗德嘴里不说,心中不爽。
2011年初,社会党公认的竞选领袖还是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奥朗德此时“就像政治荒野上的流浪汉,名字几乎不见于报章”。
然而,卡恩意外跌倒,给了奥朗德绝佳机会。他决定不再等待,早早开始竞选之路。他第一次脱掉服装店的成衣改穿量身而裁的西装,减掉12公斤赘肉让自己显得更精干。他换了眼镜,从美国聘请专家纠正发音瑕疵,经常用润喉糖和喷剂保护金贵的嗓子。不到一年,奥朗德脱胎换骨,朋友们大吃一惊。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见奥朗德“和事佬”的一面,无形中忽略掉他的聪明。然而,一个在党内当过11年第一书记的人(任职时间之长,社会党中无人能及),总有过人之处吧?
1954年,奥朗德出生在诺曼底一个中产家庭,爸爸在家里“一言堂”,随便一句话就是圣旨。13岁,老奥朗德心血来潮打算迁居巴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就开始行动。因为搬迁仓促,奥朗德甚至来不及带走心爱的系列车模。这样的父亲没让他崩溃,小奥朗德反而学会在强权下克服急躁和冲动。这一手后来被他巧妙放大,变成化解党内矛盾的独家秘笈。
高中毕业,奥朗德不断在名牌大学进修。从法国高等商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毕业,他又跻身号称“总统摇篮”的国立行政学校,擅长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和那些脱离社会的同学完全不一样”。27岁,他成为密特朗总统的经济顾问,后者告诫他尊重草根阶层才是当选的关键,这句话让奥朗德记了一辈子。
1988年,34岁的奥朗德当选科莱兹省国民议会议员,这里是右翼的大本营,前总统希拉克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为了站稳脚跟,奥朗德开始在科莱兹省展开马拉松式的政治活动,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争取选民。2008年,奥朗德当选科莱兹省议会主席,用20年苦功把这个省改造成左翼的后院,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场持续许多年的仰攻”。
就连私生活,奥朗德也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在国立行政学校期间,他认识漂亮精干的塞戈莱纳·罗亚尔,不久开始“绝不谈婚论嫁的”同居生活。近三十年共同生活养育了4个孩子,看似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
罗亚尔行事泼辣,被政治对手“尊称”为“穿裙子的密特朗”,在社会党的光芒逐渐压倒奥朗德。生活中,罗亚尔讲究平等独立,照顾孩子也要轮换制,无形中束缚了奥朗德的手脚。
2006年,奥朗德和《巴黎竞赛画报》记者特里维勒擦枪走火,他成功地把脚踩两只船的把戏维持到2007年大选、罗亚尔问鼎失利之后。既没让小报捅出丑闻,也没影响罗亚尔的竞选心态。大选尘埃落定,奥朗德便同罗亚尔和平分手,“名正言顺地”把女记者揽入怀中。
“奥朗德就像寓言《龟兔赛跑》里的那只乌龟,凡事早早起步,然后坚忍地向前迈步。”一个共事多年的社会党亲信做出这样的总结, “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对手忽略,但也最可怕。”
出水才看两腿泥
4月22日的胜出,早在预料之中;5月6日的结果,未必还是悬念。关键是:假如奥朗德当选,后面发生什么?
治理党务一把好手,处理国事毫无经验。第一轮投票前,早有媒体忧心忡忡。4月18日,《观点》周刊网站开出一份时间表,罗列了新总统即将面临的外交重任。
5月18日,距第二轮选举结束不到两周,新总统要到戴维营出席8国首脑会议,政治上要谈伊朗和叙利亚问题,经济上要谈如何摆脱危机。随后,新总统马上转战芝加哥出席北约峰会,他必须说服盟友同意法国提前从阿富汗撤军。
一个月后,墨西哥举办20国首脑峰会,新总统要和欧洲同伴一起抵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打算提高欧洲成员份额的企图。再过10天(6月28日),欧盟首脑要在布鲁塞尔聚会,奥朗德(假如他已当选)必须兑现竞选诺言,说服其他成员同意修改新近达成的财政一体化条约。众所周知,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再强调这份文件“除了接受,别无还价余地”。
第一轮选举结束,左、右两派反应迥异。奥朗德俨然以胜利者自居,欣喜地宣称“改变的进程已经开启”,如果当选他“将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总统”。萨科齐遇乱不慌,稳稳向对手抛出新的战表,要求与奥朗德就经济、社会和国际问题展开3场电视辩论。奥朗德能不能成为社会党第二个“弗朗索瓦”?出水才看两腿泥。
假如奥德朗成功,他将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位没有第一夫人的总统;他的对手萨科齐也将成为31年来第一个无法获得连任的法国总统
在法国的传统中,人们习惯用“大象”形容政党内的重量级人物。4月22日结束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来自左翼的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真像一头横冲直撞的大象,把萨科齐领导的右翼营盘冲得阵脚大乱。
两个弗朗索瓦前后走来
左手握紧拳头贴近前胸,右手高高扬起在空中挥舞,身子微微前倾抵住演讲台,总统候选人奥朗德的一举一动,让人想起他的社会党前辈、霸住总统宝座长达14年的弗朗索瓦·密特朗。
和密特朗一样,奥朗德的名字也叫弗朗索瓦。1981年,前一个“弗朗索瓦”成功终结戴高乐派23年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成为第五共和国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31年过去,后一个“弗朗索瓦”有意模仿前辈的肢体动作,心里想的当然更远。
仅仅一年前,在第一轮投票中表现抢眼、力压现任总统的弗朗索瓦·奥朗德,还是一个俏皮话满嘴的社会党要人,地位虽高,然而面目模糊。
人造革面的公事包从不离手,肥胖的身躯裹在不太合体的西装里,让人担心随时把它撑破。奥朗德是个乐呵呵的胖政客。他没有汽车,喜欢开着三轮摩托在巴黎城“轧轧”地乱跑,“像个送披萨的打工崽,怎么也不能和‘总统’二字联系起来。”
在社会党内,奥朗德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家伙。党内山头林立,争吵不断,早就不是新闻。1997年开始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的奥朗德,长期把其他“大象”挺在前台,自己在幕后苦心经营,用风趣的语言化解矛盾,在各派中谋求共识。
这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奥朗德干了11年。刻薄的人送他外号“糯米糖”,讽刺这个第一书记只是党内的“普通人”、“和事佬”、其他党魁的“勤务兵”。偶尔,奥朗德也对亲信口吐怨言,声称不断平复党内争吵的工作把自己变成“巴黎大街的清洁工”,“整天忙着清除讨厌的狗屎。”
“普通”二字,也成了竞选对手嘲弄的对象。萨科齐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在简历上,奥朗德既没有担任过内阁部长,也没有地方大员的经历(最高行政职务仅是图勒市的市长,所辖人口不足2万)。于是,萨科齐高声质问:“把选票投给一个从来没做过重要决定,从来没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你们会放心吗?”
就是这个毫无特点的“普通”,成了奥朗德大选的招牌和俘获人心的口号。他处处和喜欢张扬的萨科齐划清界限:“凡是他支持的,就是我反对的!”
奥朗德,把竞选变成公民对萨科齐的信任投票。他列举萨科齐5年的所有失误(国债日增,失业率上升,就业岗位锐减……),用俏皮的语气调侃过分活跃的总统:“每天,从早到晚,他脑子里不断有新点子冒出来。可是一晃5年过去了,他好像忘了应该把这些点子变成实打实的东西!”
萨科齐喜欢奢华派头,他则公开表示:“我讨厌有钱人!”一次媒体见面会,他摘下朴素无华的腕表,随手就放到桌上。这个小动作被敏锐的记者抓住,马上想到前不久一次集会上,萨科齐曾把一块价值4.5万美元的腕表小心翼翼地放进胸袋,免得挤丢了。
为了和尖嘴快舌、喜欢摆架子、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萨科齐划清界限,奥朗德大声强调自己和普通人站在一起,竞选纲领也专和富人过不去。他主张对银行和金融市场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对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征收75%的高税。他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于平民,代表平民说话。
4月22日晚,法国内政部公布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奥朗德果真以1个百分点的优势领先萨科齐,两人将在5月6日展开最后角逐。
时隔31年的两个弗朗索瓦,真的是右翼的克星?
社会党里的“潜伏”大戏
普通人印象里,奥朗德从来不是社会党最合适的总统候选人。
2007年大选,社会党群龙无首,无奈剑走偏锋。于是,和奥朗德同居多年而不结婚的“生活伴侣”塞戈莱纳·罗亚尔被推到候选人位置。奥朗德嘴里不说,心中不爽。
2011年初,社会党公认的竞选领袖还是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奥朗德此时“就像政治荒野上的流浪汉,名字几乎不见于报章”。
然而,卡恩意外跌倒,给了奥朗德绝佳机会。他决定不再等待,早早开始竞选之路。他第一次脱掉服装店的成衣改穿量身而裁的西装,减掉12公斤赘肉让自己显得更精干。他换了眼镜,从美国聘请专家纠正发音瑕疵,经常用润喉糖和喷剂保护金贵的嗓子。不到一年,奥朗德脱胎换骨,朋友们大吃一惊。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见奥朗德“和事佬”的一面,无形中忽略掉他的聪明。然而,一个在党内当过11年第一书记的人(任职时间之长,社会党中无人能及),总有过人之处吧?
1954年,奥朗德出生在诺曼底一个中产家庭,爸爸在家里“一言堂”,随便一句话就是圣旨。13岁,老奥朗德心血来潮打算迁居巴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就开始行动。因为搬迁仓促,奥朗德甚至来不及带走心爱的系列车模。这样的父亲没让他崩溃,小奥朗德反而学会在强权下克服急躁和冲动。这一手后来被他巧妙放大,变成化解党内矛盾的独家秘笈。
高中毕业,奥朗德不断在名牌大学进修。从法国高等商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毕业,他又跻身号称“总统摇篮”的国立行政学校,擅长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和那些脱离社会的同学完全不一样”。27岁,他成为密特朗总统的经济顾问,后者告诫他尊重草根阶层才是当选的关键,这句话让奥朗德记了一辈子。
1988年,34岁的奥朗德当选科莱兹省国民议会议员,这里是右翼的大本营,前总统希拉克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为了站稳脚跟,奥朗德开始在科莱兹省展开马拉松式的政治活动,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争取选民。2008年,奥朗德当选科莱兹省议会主席,用20年苦功把这个省改造成左翼的后院,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场持续许多年的仰攻”。
就连私生活,奥朗德也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在国立行政学校期间,他认识漂亮精干的塞戈莱纳·罗亚尔,不久开始“绝不谈婚论嫁的”同居生活。近三十年共同生活养育了4个孩子,看似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
罗亚尔行事泼辣,被政治对手“尊称”为“穿裙子的密特朗”,在社会党的光芒逐渐压倒奥朗德。生活中,罗亚尔讲究平等独立,照顾孩子也要轮换制,无形中束缚了奥朗德的手脚。
2006年,奥朗德和《巴黎竞赛画报》记者特里维勒擦枪走火,他成功地把脚踩两只船的把戏维持到2007年大选、罗亚尔问鼎失利之后。既没让小报捅出丑闻,也没影响罗亚尔的竞选心态。大选尘埃落定,奥朗德便同罗亚尔和平分手,“名正言顺地”把女记者揽入怀中。
“奥朗德就像寓言《龟兔赛跑》里的那只乌龟,凡事早早起步,然后坚忍地向前迈步。”一个共事多年的社会党亲信做出这样的总结, “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对手忽略,但也最可怕。”
出水才看两腿泥
4月22日的胜出,早在预料之中;5月6日的结果,未必还是悬念。关键是:假如奥朗德当选,后面发生什么?
治理党务一把好手,处理国事毫无经验。第一轮投票前,早有媒体忧心忡忡。4月18日,《观点》周刊网站开出一份时间表,罗列了新总统即将面临的外交重任。
5月18日,距第二轮选举结束不到两周,新总统要到戴维营出席8国首脑会议,政治上要谈伊朗和叙利亚问题,经济上要谈如何摆脱危机。随后,新总统马上转战芝加哥出席北约峰会,他必须说服盟友同意法国提前从阿富汗撤军。
一个月后,墨西哥举办20国首脑峰会,新总统要和欧洲同伴一起抵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打算提高欧洲成员份额的企图。再过10天(6月28日),欧盟首脑要在布鲁塞尔聚会,奥朗德(假如他已当选)必须兑现竞选诺言,说服其他成员同意修改新近达成的财政一体化条约。众所周知,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再强调这份文件“除了接受,别无还价余地”。
第一轮选举结束,左、右两派反应迥异。奥朗德俨然以胜利者自居,欣喜地宣称“改变的进程已经开启”,如果当选他“将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总统”。萨科齐遇乱不慌,稳稳向对手抛出新的战表,要求与奥朗德就经济、社会和国际问题展开3场电视辩论。奥朗德能不能成为社会党第二个“弗朗索瓦”?出水才看两腿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