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大投机家总结毕生经验后发出感慨。他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输掉财产:最快的方法是赌博;最惬意的是与女人在一起;最笨的是买股票。一位终其一生都在从事金融投机的人最后得出这种结论,自然有他个人的切身经验作为证据。不过,这似乎与大众的(集体)经验迥然相异。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自股票市场发明以来,股票市场为什么会越来越壮大,而不是越来越委靡;参与市场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这说明,大众(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研究对象的时候)与这位老资格投机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主要来自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而言,大众对股票市场的认知大多来自财经媒体或者亲朋好友的选择性描述,更加用功一点可能会去读一些财经书籍。但从这些渠道获得的股票信息,基本上都倾向将股票描述成现代人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严肃一点可能同时提醒风险,而那些信口开河的则干脆将股票吹捧为点石成金的财富魔术。媒体出于招徕读者的需要,特别喜欢传播股市中一夜暴富的故事,亲朋好友出于虚荣心也总是将那些偶尔的赚钱经历拿出来谈论,而将更多的失败经历遮掩得严严实实。从这些有意无意经过选择的小概率事件中,大众当然会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但上面那位投机家,显然不是从这些渠道获得有关股票的信息的。他主要是通过自己赚钱或者赔钱的个人经验来获得信息的。赚钱或者赔钱事关身家性命,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所以,指导这些“老江湖”投资(或者投机)的更多是这些切实的个人经历,而不是那些媒体上的胡言乱语。事实上,不仅是上面那位大投机家,就是一般投资经历稍长一点的人,都会抛开那些媒体、抛开书本、抛开那些经济学家搞得神神秘秘的宏观数据与指标,而凭借自己在股市获得的真实的个人经验去投资。毕竟,这不是在做媒体,也不是在写书,更不是在满足虚荣心。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玩,自然开不得玩笑。
两种信息渠道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信息,自然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行为。但大众多,而投机家少,也就造成了股市不断兴旺,但观感却截然不同的奇观。
这种不对称主要来自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而言,大众对股票市场的认知大多来自财经媒体或者亲朋好友的选择性描述,更加用功一点可能会去读一些财经书籍。但从这些渠道获得的股票信息,基本上都倾向将股票描述成现代人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严肃一点可能同时提醒风险,而那些信口开河的则干脆将股票吹捧为点石成金的财富魔术。媒体出于招徕读者的需要,特别喜欢传播股市中一夜暴富的故事,亲朋好友出于虚荣心也总是将那些偶尔的赚钱经历拿出来谈论,而将更多的失败经历遮掩得严严实实。从这些有意无意经过选择的小概率事件中,大众当然会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但上面那位投机家,显然不是从这些渠道获得有关股票的信息的。他主要是通过自己赚钱或者赔钱的个人经验来获得信息的。赚钱或者赔钱事关身家性命,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所以,指导这些“老江湖”投资(或者投机)的更多是这些切实的个人经历,而不是那些媒体上的胡言乱语。事实上,不仅是上面那位大投机家,就是一般投资经历稍长一点的人,都会抛开那些媒体、抛开书本、抛开那些经济学家搞得神神秘秘的宏观数据与指标,而凭借自己在股市获得的真实的个人经验去投资。毕竟,这不是在做媒体,也不是在写书,更不是在满足虚荣心。与自己的身家性命玩,自然开不得玩笑。
两种信息渠道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信息,自然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行为。但大众多,而投机家少,也就造成了股市不断兴旺,但观感却截然不同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