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活动界定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标志这种教学观已成为新课改中重要的教学观,也就是说数学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数学活动,通过活动中所提供的情景信息和数学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索活动,在师生互相交流中,使学生数学知识得到构建,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能力
一、什么是数学活动
诸多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的,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在情感活动的调控下,借助各种操作工具、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外部活动、内部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集合体,而且本质上更强调内部思维活动。由此得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包括内部的数学思维活动和外部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是以分析、计算、推理等以脑部思维为主的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以画图、折纸等有实物参与的活动。
二、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们现在提到的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P5-7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个重要能力,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把这10个重要能力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把它们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2]。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
三、基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数学活动设计策略
1、通过联系理解统计与概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形成数学思维才能保证数学能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到初中以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去,比如我们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部分时,给学生设定身份,让他们成为公司人事主管,为公司招聘口语翻译,设计重点考核的项目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生活中去,长时间这样的锻炼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生活当中的实践应用,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之一, 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物体或图案进行思维空间构建,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自觉地构建多维的立体空间图形和数学模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通过让学生做题或者抽象想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体现出空间想象能力的阶段性培养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要有层次地、阶梯式地进行,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消化教學内容。比如在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中,首先进行正方体的初级变换教学,将正方体从展开到立体再到展开,培养学生的初级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何将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组合成正方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各个面的位置又在哪里;再比如三视图,进行正方体的连接体的立体教学,给出一个正方体连接体的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想象出该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确定立体图形的各个参数;再次,构建立体图形骨架,分析立体图形的外部框架、内部线条、端点和角度,熟悉立体图形的构建方法;最后,进行多面体、柱体、球体、椎体以及不规则立体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发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四、结束语
“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相信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勤于思考,合理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活动充分运用,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一定会流光溢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恕俭《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昌吉市第七中学 王小梅
关键词: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能力
一、什么是数学活动
诸多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的,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在情感活动的调控下,借助各种操作工具、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外部活动、内部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集合体,而且本质上更强调内部思维活动。由此得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包括内部的数学思维活动和外部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是以分析、计算、推理等以脑部思维为主的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以画图、折纸等有实物参与的活动。
二、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们现在提到的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P5-7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的10个重要能力,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把这10个重要能力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把它们理解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6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2]。可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
三、基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数学活动设计策略
1、通过联系理解统计与概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形成数学思维才能保证数学能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到初中以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去,比如我们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部分时,给学生设定身份,让他们成为公司人事主管,为公司招聘口语翻译,设计重点考核的项目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生活中去,长时间这样的锻炼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生活当中的实践应用,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之一, 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物体或图案进行思维空间构建,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自觉地构建多维的立体空间图形和数学模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通过让学生做题或者抽象想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体现出空间想象能力的阶段性培养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要有层次地、阶梯式地进行,由简入繁,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消化教學内容。比如在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中,首先进行正方体的初级变换教学,将正方体从展开到立体再到展开,培养学生的初级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何将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组合成正方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各个面的位置又在哪里;再比如三视图,进行正方体的连接体的立体教学,给出一个正方体连接体的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想象出该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确定立体图形的各个参数;再次,构建立体图形骨架,分析立体图形的外部框架、内部线条、端点和角度,熟悉立体图形的构建方法;最后,进行多面体、柱体、球体、椎体以及不规则立体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发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四、结束语
“有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相信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勤于思考,合理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活动充分运用,学生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一定会流光溢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恕俭《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昌吉市第七中学 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