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内涵发展有待加强,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素养较缺失。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4-002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4.012
近期,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课堂教学“星光大舞台”活动,该活动秉承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精神:你给我们一个梦想,我还你一个舞台。星光大舞台为普通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这次参赛选手全部采取海选的形式产生,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几乎全是新面孔,改变了以往都是大家熟悉的一些知名学校的知名教师参与的状况。
这次泰州市初中化学“星光大舞台”共分四个环节:首先是借班上20分钟的微型课,接着当场接受专家提问,然后进行教学知识相关的笔试,最后进行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比赛。评委和所有观摩老师进行打分后按一定权重计入总分,当场颁奖。
决赛的情况也折射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论知识、课程实施能力等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
一、化学学科专业素养欠缺
在本次“星光大舞台”活动中有这样一道实验设计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粗盐进行提纯,并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当堂实验。就反馈情况看,由于长期在初三任教,缺失高中知识,一些选手思维仅仅局限于初中,甚至有选手设计的方案只是初三学生的应试水平,简单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而命题者的意图是既要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再根据杂质的可能情况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对于不溶性杂质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而可溶性杂质就要看杂质的情况而定了。如果是经过海水制得粗盐杂质可能是Mg2+、Ca2+、SO42-等,然后针对不同的杂质离子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当然,学科知识的欠缺不仅仅表现在这个实验设计题上,这次“星光大舞台”选手的选题是自选的,但没有发现一位教师选择与“物质结构”相关的课题,可能原因是物质结构部分实验较少,课堂设计不容易出彩,此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科专业知识欠缺,面对众多专家,害怕出现科学性错误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情况折射出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学科知识水平也至多相当于一名优秀的初中生,化学学科专业素养明显不足,俗话讲,库中有粮,心中不慌。教师的化学学科知识必须要超出初中水平,唯此,才可能理解教材的内容设计与安排处理,对学科本质观念才可能有较为正确的把握,才可能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这样才可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游刃有余地开展学科教学工作。否则,学科知识素养的欠缺直接制约着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毕竟教学形式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知之甚少,一切形式的设计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化学学科知识的丰富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首先要重视的。
为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仅仅重视初中化学中考点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业务进修,要多读书,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具体的要研究高中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要研究高中教材,可能情况下把丢掉的大学无机有机教材拿起来看看,每年多做一做当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了解当今化学的走向,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二、教师教学机智的缺失
教学机智不仅仅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折射。教学机智更多是表现在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当中,这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泰州这次“星光大舞台”活动的观摩课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要求选手自选一个教学片断或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上课时间缩短为20分钟,采用微型课形式,提高了教研的效益,这对于习惯于45分钟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就实际情况看,一些选手仍然不能脱离45分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追求教学流程的“高、大、全”,结果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活动等流于形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超时严重。
其实这还涉及到一个教学机智程式化的问题,20分钟的课堂其实相当于一篇微型小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精心选择的某个教学片断,整体布局,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这次活动中,一位选手选择了“铁的锈蚀及防护”这个片断,利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小铁钉的故事,20分钟内完成了铁的锈蚀条件的探究,以及铁的防护措施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铁锈的条件,课堂结构紧凑,容量大。教师引导适当,整节课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程参与、协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也凸显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教学机智问题。
曾经,有一个教学片断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得那是一节复习课,课上涉及到这样一个知识点: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一位同学立即举手提问:“老师,能否用他课间刚买的一瓶纯净水来配制硝酸银溶液?”我立即回答:“能”。随即让他到讲台前进行实验,结果硝酸银溶液变浑浊了!该同学立即脱口而出:“这瓶纯净水是假的!”我纳闷了!我将那瓶纯净水拿过来仔细看了又看,阅读了商标上的全部内容,突然,一个细节使我茅塞顿开,原来在纯净的瓶口上有几粒方便面的碎粒。原来是该同学课间一边吃方便面一边喝纯净水。我接着问该同学:“方便面是甜的还是咸的?”答:“咸的。”我接着说:“那就对了,有答案了”。原来方便面的调料中有食盐,食盐中有Cl-啊?接着又找了一瓶没开封的纯净水让该同学继续做实验,结果硝酸银溶液不变浑浊。此时,下面不知谁带头鼓掌,教室里掌声响起。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常有的事。这就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内容,点化提升;对偏离的内容,拨正航向;对有效的内容,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内容,引导否定;对无关的内容,予以弃置;这也是对教师教学灵活机制的一种考验。动态生成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挑战,课堂也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当然,灵活的教学机智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走进课堂,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需要不断的反思和积累。名家说的好:写一辈子教案不会造就一位名师,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造就一位名师。
三、课程理念落实的缺位
课程实施能力是评价一位教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方面,但在我们一线教师中,往往能说出理念却不会把理念灵活地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体现出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要求使用来源于生活的知识、问题,教学素材尽可能取自于学生生活,教学目标集中于转变学生已有生活观念,形成科学认识后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2010年辽宁本溪有这样一条中考题:
今天是小明爸爸的生日。(1)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白酒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___。(2)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__。(3)小明用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条真丝领带。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检验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4)妈妈说,蛋糕上层的奶油是用“木兰花”牌鲜牛奶加工得到的,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_;面粉是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_________。(5)包装蛋糕的塑料袋用后如随意丢弃会造成_________。
本试题命题的立意就是“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选择了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要求学生力图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释,这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化学对今后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程改革中我们所提倡的:“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落实情况如何呢?
本次“星光大舞台”上,我们看到有些情境的导入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比如,有位选手对课题“铁的锈蚀与防护”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投影埃菲尔铁塔图片,并提问如果不对其经常进行油漆,百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继续投影埃菲尔铁塔想象图。此处的情境设计无非是起到引入课题内容的作用,那么,为何不用学生都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金属锈蚀的例子呢?我们完全可以展示实验室中生锈的铁架台、家庭中生锈的菜刀、生活中生锈的自行车等等。课堂教学的导入不宜舍近求远,应以真实鲜活的素材作为情景来引入新课,这样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再如,在“燃烧与灭火”课题中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中,教材中沿用了煤球和木条来比较着火点的高低,而社会进步了,家庭生活中使用煤球已经不常见了,教者应适时地选择煤球的替代品,比如以不同的废塑料作为实例展开教学。
在知识的反馈评价环节中,也应该更多的选择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确实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每年的中考考题中,STS试题已经频繁出现,倡导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已经成为共识。2010年山西省有一条中考题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前几天家里的花叶子有些发黄,妈妈给花施加了一些碳酸氢铵(NH4HCO3),今天我惊喜地发现花叶子变得浓绿。我知道碳酸氢铵是一种_____(填“磷肥”、“氮肥”或“复合肥”)。爸爸给家里换了一台节能天然气热水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我在学习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了,我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饭后洗碗盘时,我滴了几滴洗涤剂以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功能。
我爱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
总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教育进步之根本,教师“星光大舞台”给更多的老师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师“星光大舞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最终成为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舞台。只要教师能够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我们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参考文献
[1]倪娟,李广洲.理科课程改革:回归基于日常生活的“科学世界”——基于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4-002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4.012
近期,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课堂教学“星光大舞台”活动,该活动秉承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精神:你给我们一个梦想,我还你一个舞台。星光大舞台为普通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这次参赛选手全部采取海选的形式产生,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几乎全是新面孔,改变了以往都是大家熟悉的一些知名学校的知名教师参与的状况。
这次泰州市初中化学“星光大舞台”共分四个环节:首先是借班上20分钟的微型课,接着当场接受专家提问,然后进行教学知识相关的笔试,最后进行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比赛。评委和所有观摩老师进行打分后按一定权重计入总分,当场颁奖。
决赛的情况也折射出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论知识、课程实施能力等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
一、化学学科专业素养欠缺
在本次“星光大舞台”活动中有这样一道实验设计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粗盐进行提纯,并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当堂实验。就反馈情况看,由于长期在初三任教,缺失高中知识,一些选手思维仅仅局限于初中,甚至有选手设计的方案只是初三学生的应试水平,简单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而命题者的意图是既要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再根据杂质的可能情况进行开放性的设计。对于不溶性杂质可以采取过滤的方法,而可溶性杂质就要看杂质的情况而定了。如果是经过海水制得粗盐杂质可能是Mg2+、Ca2+、SO42-等,然后针对不同的杂质离子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当然,学科知识的欠缺不仅仅表现在这个实验设计题上,这次“星光大舞台”选手的选题是自选的,但没有发现一位教师选择与“物质结构”相关的课题,可能原因是物质结构部分实验较少,课堂设计不容易出彩,此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科专业知识欠缺,面对众多专家,害怕出现科学性错误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情况折射出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学科知识水平也至多相当于一名优秀的初中生,化学学科专业素养明显不足,俗话讲,库中有粮,心中不慌。教师的化学学科知识必须要超出初中水平,唯此,才可能理解教材的内容设计与安排处理,对学科本质观念才可能有较为正确的把握,才可能注意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这样才可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游刃有余地开展学科教学工作。否则,学科知识素养的欠缺直接制约着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毕竟教学形式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知之甚少,一切形式的设计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化学学科知识的丰富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首先要重视的。
为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仅仅重视初中化学中考点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业务进修,要多读书,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具体的要研究高中课程标准,研究高考,要研究高中教材,可能情况下把丢掉的大学无机有机教材拿起来看看,每年多做一做当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了解当今化学的走向,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二、教师教学机智的缺失
教学机智不仅仅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折射。教学机智更多是表现在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当中,这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泰州这次“星光大舞台”活动的观摩课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要求选手自选一个教学片断或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上课时间缩短为20分钟,采用微型课形式,提高了教研的效益,这对于习惯于45分钟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就实际情况看,一些选手仍然不能脱离45分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追求教学流程的“高、大、全”,结果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活动等流于形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超时严重。
其实这还涉及到一个教学机智程式化的问题,20分钟的课堂其实相当于一篇微型小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精心选择的某个教学片断,整体布局,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这次活动中,一位选手选择了“铁的锈蚀及防护”这个片断,利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小铁钉的故事,20分钟内完成了铁的锈蚀条件的探究,以及铁的防护措施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铁锈的条件,课堂结构紧凑,容量大。教师引导适当,整节课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程参与、协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也凸显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教学机智问题。
曾经,有一个教学片断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得那是一节复习课,课上涉及到这样一个知识点: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一位同学立即举手提问:“老师,能否用他课间刚买的一瓶纯净水来配制硝酸银溶液?”我立即回答:“能”。随即让他到讲台前进行实验,结果硝酸银溶液变浑浊了!该同学立即脱口而出:“这瓶纯净水是假的!”我纳闷了!我将那瓶纯净水拿过来仔细看了又看,阅读了商标上的全部内容,突然,一个细节使我茅塞顿开,原来在纯净的瓶口上有几粒方便面的碎粒。原来是该同学课间一边吃方便面一边喝纯净水。我接着问该同学:“方便面是甜的还是咸的?”答:“咸的。”我接着说:“那就对了,有答案了”。原来方便面的调料中有食盐,食盐中有Cl-啊?接着又找了一瓶没开封的纯净水让该同学继续做实验,结果硝酸银溶液不变浑浊。此时,下面不知谁带头鼓掌,教室里掌声响起。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常有的事。这就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内容,点化提升;对偏离的内容,拨正航向;对有效的内容,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内容,引导否定;对无关的内容,予以弃置;这也是对教师教学灵活机制的一种考验。动态生成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挑战,课堂也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当然,灵活的教学机智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走进课堂,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需要不断的反思和积累。名家说的好:写一辈子教案不会造就一位名师,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造就一位名师。
三、课程理念落实的缺位
课程实施能力是评价一位教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方面,但在我们一线教师中,往往能说出理念却不会把理念灵活地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体现出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要求使用来源于生活的知识、问题,教学素材尽可能取自于学生生活,教学目标集中于转变学生已有生活观念,形成科学认识后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2010年辽宁本溪有这样一条中考题:
今天是小明爸爸的生日。(1)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白酒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___。(2)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__。(3)小明用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条真丝领带。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检验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4)妈妈说,蛋糕上层的奶油是用“木兰花”牌鲜牛奶加工得到的,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_;面粉是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_________。(5)包装蛋糕的塑料袋用后如随意丢弃会造成_________。
本试题命题的立意就是“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选择了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要求学生力图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释,这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化学对今后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程改革中我们所提倡的:“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落实情况如何呢?
本次“星光大舞台”上,我们看到有些情境的导入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比如,有位选手对课题“铁的锈蚀与防护”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投影埃菲尔铁塔图片,并提问如果不对其经常进行油漆,百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继续投影埃菲尔铁塔想象图。此处的情境设计无非是起到引入课题内容的作用,那么,为何不用学生都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金属锈蚀的例子呢?我们完全可以展示实验室中生锈的铁架台、家庭中生锈的菜刀、生活中生锈的自行车等等。课堂教学的导入不宜舍近求远,应以真实鲜活的素材作为情景来引入新课,这样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再如,在“燃烧与灭火”课题中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中,教材中沿用了煤球和木条来比较着火点的高低,而社会进步了,家庭生活中使用煤球已经不常见了,教者应适时地选择煤球的替代品,比如以不同的废塑料作为实例展开教学。
在知识的反馈评价环节中,也应该更多的选择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确实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每年的中考考题中,STS试题已经频繁出现,倡导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已经成为共识。2010年山西省有一条中考题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前几天家里的花叶子有些发黄,妈妈给花施加了一些碳酸氢铵(NH4HCO3),今天我惊喜地发现花叶子变得浓绿。我知道碳酸氢铵是一种_____(填“磷肥”、“氮肥”或“复合肥”)。爸爸给家里换了一台节能天然气热水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我在学习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了,我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饭后洗碗盘时,我滴了几滴洗涤剂以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功能。
我爱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
总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教育进步之根本,教师“星光大舞台”给更多的老师创造展示的机会,教师“星光大舞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最终成为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舞台。只要教师能够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我们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参考文献
[1]倪娟,李广洲.理科课程改革:回归基于日常生活的“科学世界”——基于理科课程标准文本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