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研究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平台型电商的快速发展,买家经历的服务失败也日益增多,在线服务失败不但给平台卖家声誉造成负向影响,且不同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效应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在线服务失败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划分为未达到平台规则和未达到卖家承诺两种,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以及外部归因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卖家评分(高评分vs.低评分)和平台型电商声誉(高声誉vs.低声誉)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较之未达到平台规则,平台卖家所提供的商品/服务未达到卖家承诺时,买家对平台卖家声誉的评价更低;买家的外部归因可以中介在线服务失败类型与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评分卖家来说,外部归因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对于高声誉平台型电商,外部归因在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和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平台卖家的声誉管理和在线服务失败补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也丰富了网络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但对中国全球治理改革实践的既有研究或是过分渲染中国行动的"颠覆性",或是过度强调中国行动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作者认为,要全面理解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方略,须先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生成的"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的要义在于权力、话语和具体方案三个维度上改革行动的分工与协调.权力和话语维度的改革旨在为具体方案维度的创新提供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方案创新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引,强调包容性治理试验和依据治理绩效选择最优方案."改革方法论"塑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实践.中国在制
结合薪酬政策的权变理论和有效契约理论,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Word2Vec方法构建的竞争战略文本指标,探讨竞争战略对CEO薪酬的影响,以及CEO超额薪酬与竞争战略的匹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差异化战略下CEO货币薪酬总额、内外部薪酬差距和权益薪酬都显著更高;(2)成本领先战略下CEO超额货币薪酬、差异化战略下CEO超额权益薪酬显著提升了业绩,此作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成本领先企业以及成熟期的差异化战略企业;(3)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外部环境
本文从地方官员行为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返实".使用中国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发现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地方官员任期之间存在U型关系.具体而言,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在第三年末降至最低点,随后又逐年上升.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官员在任期的不同阶段,对当地实体投资的引领强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大小及企业感知到的政策稳定程度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证明了地方官员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Python收集东方财富网上证指数股吧的发帖信息并构建市场情绪指数,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市场情绪对公司投资决策与管理者薪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情绪与公司投资支出和管理者超额薪酬正相关,而与管理者薪酬-业绩敏感性负相关.对管理者短视程度大的公司而言,市场情绪对公司投资支出与管理者薪酬的影响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市场情绪会通过迎合渠道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并且市场情绪通过作用于公司投资进而影响管理者薪酬.本文通过构建大数据情绪指数对公司迎合投资的相关研究
本文从债券市场角度分析了纳税信用评价对于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以此来分析纳税信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与治理效应.具体地,以2015—2019年银行间与交易所企业债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的债券发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有着较低的信用利差与较高的信用评级.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与更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继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降低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地,较高的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不存在基金持债、非四大审计以及业
可读性是理论界评判会计文本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尺,而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究如何提高年度报告的可读性,则是现阶段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紧密结合可读性"本体说"理论有关会计背景的最新论断开展后续深入研究,采用手工方式整理信息发布者——董秘个人特征与背景经历,并借助文本挖掘与灰色关联度提炼年度报告可读性,创新性地揭示了会计背景有助于信息发布者披露更可读的年度报告,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关系在信息发布者拥有法律背景、海外经历、其他管理职位兼职与持股时,以及诉讼风险较高、机构持
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规模.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经理人代理问题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潜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外部信息环境和产权性质会影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果,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并购行为的促进作用在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投资者信息需求较强的企业中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并购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对于现实中
信任是网络组织的核心治理机制,在中国现代化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本土社会中的信任模式正在经历着人际性信任和制度性信任的分化甚至对抗,并对网络组织的治理造成了不利影响.这种分化实质上是由二者在治理规则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一种学理上的分化,进而导致网络组织治理参与者在实践中的逻辑矛盾和心理困境.借鉴福柯微观权力的思想,本文把两种信任模式作为不同的规则系统统一于权力的建构和博弈过程之中,实现了两种信任模式在学理上的耦合.进而在信任耦合的基础上建构了独具中国特质的默契治理机制,并基于情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和社会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不仅影响投资者决策,也关系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公司"脱实向虚"而配置较多金融资产,金融化公司的经营模式、收益波动性以及风险管理将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业绩预告质量.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8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金融化会降低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披露的业绩预告属于强制性、坏消息情形以及上市公司曾出现违规事件时,公司金融化会提高业绩预告的质量;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受融资约束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越高,
本文通过构造儒家文化强度的距离模型和区域模型,使用2003—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数据,研究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对违规行为具体分类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信息披露、股东自利、治理不规范这三类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声誉机制和代理机制是儒家文化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两个潜在渠道,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强的公司更看重对公司声誉的维护,同时儒家价值观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人的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