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课堂行为管理》一书中,讲到了“特殊教育需要”的理念。笔者认为:“全纳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行,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室里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而特殊教育需要指的就是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找到方法来进行教育,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受益”。同时指出:“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您有责任去满足不同类型孩子的需要,从能力最强到能力最弱的孩子,从表现最好的到最差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您不必成为“特殊需要方面的专家”,但“您所在的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当您遇到麻烦时,要设法向他们求助,他们会非常乐于将专业知识告诉您”。
在我的理解中,学校群体中,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大约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讲到的“后进生”、“双差生”、“问题生”等等的人群吧。在《学生课堂行为管理》一书中,这部分人的表现被表述为:“情绪及行为障碍”、“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学习困难”等。针对这些表现,书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其实这样的工作,我们日常都在做,只不过我提的是“后进生的教育”、“导优辅差”。在这些工作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大多是改变不大。或许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地方吧。
在这第九章的内容中,我印象较深的是关于“捣乱分子”及“应对捣乱分子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其中讲到了一个“捣乱分子保罗”的案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经历中,对于像保罗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往往是无可奈何,却又合不得放弃,一来一往,在相互的“较量”之中消耗着时间和精力,结果是最后双方都是被搞得筋疲力尽,教育效果却依然不太明显。再看看书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建议,确实令人茅塞顿开。从行为形成原因的分析,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思想和行为的端正和督促,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对捣乱分子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针对问题的根源,研究个体的特点,寻求适合个体发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们中国称之为“对症下药”。孩子出现严重的行为的问题肯定有其实际存在的原因,这个原因包括了家庭、社会、学校的、周围群体等环境因素。在这些环境因素影行为表现响下,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体系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而那些我们平时所讲的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他的价值观体系也一定存在着问题。因此,要帮助这些孩子端正行为,首先就得从端正孩子的价值观体系人手。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呢,《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给我们提供一些确实可行、有效的方法,中心点便是寻找问题形成的根源,研究孩子真正的需要,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及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应做到“对症下药”。
在我教育教学案例中,也有一个与书中很相似的案例:“刘永泽案例”。相信一提到“刘永泽”这个学生的名字,在我们学校,无论是小学部的、还是初中部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家长,应该都不会陌生。之所以大家都认识他,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这个学生都是以“捣乱”出名的。记得七年级刚认识他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孩子:上课时,经常一转眼就没看见人,一瞧,在地上爬呢;要不把文具当玩具,一节课没完没了的玩;再不干脆把鞋子脱了,露出双大脚丫,还在地上使劲拍;最受不了的是上课从来就没有笔和书,就是有也只是一种摆设,想说啥就说啥;而在他的日记里,永远是两句话的天气预报……
为了解决他的问题,当初可没少花功夫。首先,从多方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家访、与小学老师的交流、平时的观察,最后总结出来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1,孩子属于那种心智未开型的类型,尽管已经是中学生了,但心里年龄还很小,对所有事情的看法还很单纯,因此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很单纯,是个典型的“没长大的孩子”。2,家长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太宠爱孩子,不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3,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导致上课根本无法专心听讲。4,面对老师的批评,喜欢说:“不”、“不要”,以耍赖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老师的批评。5,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脚,经常破坏公物,有时还会造成同学的受伤,却好像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尽管这个孩子调皮、好动、上课爱捣乱、成绩很差,表现确实令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头痛,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他身上也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如:1,聪明,尽管好动,但久而久之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听课方式,就是不看书、不写、不记,也能记住一些知识点;2,热心,喜欢为班级和同学做事,而且态度积极、管理到位;3,虽调皮、好动,但心底却还算纯正,某些时候还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接下来,在理解孩子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1,当他在课堂上犯错误的时候,先以“愤怒”的方式告诉他,上课扰乱课题秩序的行为会影响到老师和同学的上课效率,然后用这种行为“不可原谅”的态度,让他知道大家对他的表现的反感和不满,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是错误的。记得又有一次,因为永泽上课的时候在地板上爬到别的同学那边去说话,我就用很“愤怒”的方式把他“揪”到了年段办公室,让他站在段长旁边反思。刚开始,永泽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抗情绪。但总归因为拧不过大人,只好乖乖地站了一节课。下课后我把班级的几个同学一起叫道了办公室,让他们当着永泽的面谈了这节课因永泽的事耽误了上课的效率的感受,同时也提出了对永泽的希望和要求。或许是因为以前在班级里面捣乱,永泽从来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次第一次听到了别人对自己表现的看法,发现大家确实不喜欢他这样,同学们的看法对他有一定的触动,因此在情绪上自然平息了很多,这使得我接下来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和有效。2,课后的思想教育和谈心,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表现有所认识。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并不在课堂,也不在问题出现之后。相反,更多、更有效的时间段应该是在课后。在孩子放松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听你的教导,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接受你的教育方式。课间时间我喜欢叫刘永泽为“阿泽”,我发现每次这样叫他时,他都很高兴。经常的,我会和他一起聊一些他喜欢的讲的事情,比如:游泳。他希望要是校运会有游泳的项目就好了,他一定能得个第一名。甚至他认为海啸不可怕,只要人学会了游泳就不怕了。尽管,很单纯、也很幼稚,但似乎在这种交谈中,他找到一个愿意听他说心里话的人,而这人应该就是朋友。朋友会听你倾诉,你也要倾听朋友的劝导。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教育充分显现出了他自然的一面。3,用“强制”的办法帮助他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组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有的后进生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的问题。而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单靠自觉是不可能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周围环境的“强制”手段,是要经历一个有强制到自觉的过程的。因此,“强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上课的时候,但凡遇到永泽捣乱,我绝不姑且放过,而是用“强制”的手段让其坐在座位上听课,或许是课前课后的思想教育跟得上,永泽总归还是能服从教导的,慢慢的,坐下来的时间长了,听课的效率也跟上来了。4 用“表扬”的方法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真正的转化。永泽喜欢别人表扬他,因此表扬的教育方法对他来说是很有用的。
现在的永泽在行为习惯表现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较上学期应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特殊的学生需要有特殊的教育,而“对症下药”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有效地教育引导方法。每位老师都应该研究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谨记:“对症下药”,才能让“捣乱分子”不再捣乱!
在我的理解中,学校群体中,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大约指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讲到的“后进生”、“双差生”、“问题生”等等的人群吧。在《学生课堂行为管理》一书中,这部分人的表现被表述为:“情绪及行为障碍”、“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学习困难”等。针对这些表现,书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其实这样的工作,我们日常都在做,只不过我提的是“后进生的教育”、“导优辅差”。在这些工作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大多是改变不大。或许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地方吧。
在这第九章的内容中,我印象较深的是关于“捣乱分子”及“应对捣乱分子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其中讲到了一个“捣乱分子保罗”的案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经历中,对于像保罗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往往是无可奈何,却又合不得放弃,一来一往,在相互的“较量”之中消耗着时间和精力,结果是最后双方都是被搞得筋疲力尽,教育效果却依然不太明显。再看看书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建议,确实令人茅塞顿开。从行为形成原因的分析,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最后思想和行为的端正和督促,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对捣乱分子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针对问题的根源,研究个体的特点,寻求适合个体发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们中国称之为“对症下药”。孩子出现严重的行为的问题肯定有其实际存在的原因,这个原因包括了家庭、社会、学校的、周围群体等环境因素。在这些环境因素影行为表现响下,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体系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而那些我们平时所讲的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他的价值观体系也一定存在着问题。因此,要帮助这些孩子端正行为,首先就得从端正孩子的价值观体系人手。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呢,《学生课堂行为管理》给我们提供一些确实可行、有效的方法,中心点便是寻找问题形成的根源,研究孩子真正的需要,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及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应做到“对症下药”。
在我教育教学案例中,也有一个与书中很相似的案例:“刘永泽案例”。相信一提到“刘永泽”这个学生的名字,在我们学校,无论是小学部的、还是初中部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家长,应该都不会陌生。之所以大家都认识他,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这个学生都是以“捣乱”出名的。记得七年级刚认识他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孩子:上课时,经常一转眼就没看见人,一瞧,在地上爬呢;要不把文具当玩具,一节课没完没了的玩;再不干脆把鞋子脱了,露出双大脚丫,还在地上使劲拍;最受不了的是上课从来就没有笔和书,就是有也只是一种摆设,想说啥就说啥;而在他的日记里,永远是两句话的天气预报……
为了解决他的问题,当初可没少花功夫。首先,从多方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家访、与小学老师的交流、平时的观察,最后总结出来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1,孩子属于那种心智未开型的类型,尽管已经是中学生了,但心里年龄还很小,对所有事情的看法还很单纯,因此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很单纯,是个典型的“没长大的孩子”。2,家长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太宠爱孩子,不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3,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导致上课根本无法专心听讲。4,面对老师的批评,喜欢说:“不”、“不要”,以耍赖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老师的批评。5,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脚,经常破坏公物,有时还会造成同学的受伤,却好像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尽管这个孩子调皮、好动、上课爱捣乱、成绩很差,表现确实令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头痛,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他身上也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如:1,聪明,尽管好动,但久而久之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听课方式,就是不看书、不写、不记,也能记住一些知识点;2,热心,喜欢为班级和同学做事,而且态度积极、管理到位;3,虽调皮、好动,但心底却还算纯正,某些时候还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接下来,在理解孩子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1,当他在课堂上犯错误的时候,先以“愤怒”的方式告诉他,上课扰乱课题秩序的行为会影响到老师和同学的上课效率,然后用这种行为“不可原谅”的态度,让他知道大家对他的表现的反感和不满,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是错误的。记得又有一次,因为永泽上课的时候在地板上爬到别的同学那边去说话,我就用很“愤怒”的方式把他“揪”到了年段办公室,让他站在段长旁边反思。刚开始,永泽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抗情绪。但总归因为拧不过大人,只好乖乖地站了一节课。下课后我把班级的几个同学一起叫道了办公室,让他们当着永泽的面谈了这节课因永泽的事耽误了上课的效率的感受,同时也提出了对永泽的希望和要求。或许是因为以前在班级里面捣乱,永泽从来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次第一次听到了别人对自己表现的看法,发现大家确实不喜欢他这样,同学们的看法对他有一定的触动,因此在情绪上自然平息了很多,这使得我接下来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和有效。2,课后的思想教育和谈心,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表现有所认识。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并不在课堂,也不在问题出现之后。相反,更多、更有效的时间段应该是在课后。在孩子放松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听你的教导,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接受你的教育方式。课间时间我喜欢叫刘永泽为“阿泽”,我发现每次这样叫他时,他都很高兴。经常的,我会和他一起聊一些他喜欢的讲的事情,比如:游泳。他希望要是校运会有游泳的项目就好了,他一定能得个第一名。甚至他认为海啸不可怕,只要人学会了游泳就不怕了。尽管,很单纯、也很幼稚,但似乎在这种交谈中,他找到一个愿意听他说心里话的人,而这人应该就是朋友。朋友会听你倾诉,你也要倾听朋友的劝导。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教育充分显现出了他自然的一面。3,用“强制”的办法帮助他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组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有的后进生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的问题。而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单靠自觉是不可能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周围环境的“强制”手段,是要经历一个有强制到自觉的过程的。因此,“强制”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上课的时候,但凡遇到永泽捣乱,我绝不姑且放过,而是用“强制”的手段让其坐在座位上听课,或许是课前课后的思想教育跟得上,永泽总归还是能服从教导的,慢慢的,坐下来的时间长了,听课的效率也跟上来了。4 用“表扬”的方法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真正的转化。永泽喜欢别人表扬他,因此表扬的教育方法对他来说是很有用的。
现在的永泽在行为习惯表现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较上学期应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特殊的学生需要有特殊的教育,而“对症下药”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有效地教育引导方法。每位老师都应该研究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谨记:“对症下药”,才能让“捣乱分子”不再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