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语言鉴赏题”分类解题指导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型描述】
  
  高考散文语言鉴赏题难度主要在于:1 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2 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3 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其实,纵观2009年高考散文鉴赏题,我们便发现这种题型又呈现出以下不同的题型: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鉴赏重要词句精妙型、多角度鉴赏语言型。
  
  【提问模式】
  
  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某句话中某个词(或句子)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3 这句话中的“XX”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 “XX”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请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XX”的特点。
  
  【实例分析】
  
  下面结合散文语言鉴赏的不同类型。探讨解题的思路,以期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鉴赏重要词句精妙型
  所谓“重要词句”是指对文章主旨、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和句子,这些词句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散文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一)鉴赏重要词语型
  作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使用的比较准确生动且比较有含义的词语,它的含义除了准确、恰且之外,还往往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鉴赏重要词语的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揣摩重要词语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附加意义和构建文章的作用。
  【例1】文章的标题新颖醒目,给人一种沉重感,“白得无比的黑”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相关语段】
  我喜欢看镶在走廊橱窗上这些无名作者的国画,熟悉而亲切的乡村生活的映照。有一幅《一只豹在奔跑》,一只豹在奔跑,飞沙走石,惊天动地。一个橱窗一个橱窗看过去,看到最后一幅《瓦房部落》。
  这幅画非常大,占了三分之一的橱窗。但我却看不出什么,那上面稀疏的淡墨痕迹,毫无规则地散布着,实际上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画。
  看了很久,看不出什么意味,我就离开了。走到街对面的走廊上。无意中,转过头来,奇迹出现了。就是那幅《瓦房部落》,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庞大的瓦房群,黑压压地的一大片,坐落在山水问。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用心良苦。这。一定是个身处异乡或漂泊海外的游子。作者利用了视觉上远近差异完成的这幅画,表明他心目的故乡。多少年了,都座落在依稀的记忆中。记忆中,故乡的瓦房黑得无比清晰。倘若采一天让他突然靠近故乡,故乡的印象就成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
  (节选自彭一田《白得无比的黑》)
  
  【解题思路】 
  标题表面上是第二段中所指的国画《瓦房部落》的结构技巧以及国画给人的视觉效果,然而阅读第三段的文字,我们就会发现作者的用意是指中国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这部分中的信息提供了确定答案的一个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由一幅国画所引发的对“黑”与“白”的相关问题的思索,即中国的农业还很不发达。中国的农民还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也是题目所蕴涵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含义。
  
  【参考答案】
  文章以此为题有两层含义,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国画《瓦房部落》的结构技巧和视觉效果;实际上则是指中国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中国的农业还很不发达,中国的农民还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二)鉴赏重要句子型
  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语意含蓄深刻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果有艺术手法,还要确认手法,分析效果。鉴赏重要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就是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强调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强调表达的灵活性。
  【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相关语段】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这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紫外线落满尘埃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节选自李汉荣《目光》)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运用好比喻句,一定要在明确本体的基础上,根据本体和某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确定好喻体。文中的本体是“目光”,而喻体是水和雪、星和月、闪电。对比喻表达作用的分析不能只笼统地答出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必须结合句意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圣人的目光是高质量的。如水和雪般清澈纯洁;如星和月般明亮,指引方向;又如穿过长夜又消融于长夜的闪电,照亮世间的黑暗,惊醒蒙昧的人们;然后又谦卑地消逝,还世人一片自由宁静的天空。
  
  二、鉴赏语言袭选技巧型
  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指语言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前应细读所指定的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具体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思路:1 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所用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2 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所要表现的内容;3 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例3】阅读下面的文章,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相关语段】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是动的肢体,飘飞的表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选,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 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节选自学群的《敦煌》)
  
  【解题思路】
  语段语言优美、形象,鉴赏时应先明确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再从原文举一两个例子加以具体分析,并答出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解答这类题必须记住常见的修辞格概念及其效果,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等。还要结合原文中的作者情感来作答。
  
  【参考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三、多角度鉴赏语言型
  多角度鉴赏题,是综合性题型。试题要求从几个角度切入并进行赏析,每个角度都必须符合试题提出的文本的某一个语言特色。题型上有两种:一种是先揭示阅读文本具有的某个语言特点,再指定某个语段以及确定赏析的区域,最后提出几个赏析的角度。一种是角定赏析语段,规定赏析切入点。最后总结文本的语言特点。后一种题型赏析时有一定的难度。
  【例4】请以文章第二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典雅”的特点。
  
  【相关语段】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和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采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问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珲。
  (节选自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解题思路】“典雅”是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题目要求考生,要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分析“语言典雅”这一特点。具体来说,在本文第二段中,在语言运用上表现为文言词语、对举的词语;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相间:在修辞上表现为排比和引用。要注意结合文章举例赏析。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满分锦囊】
  解答语言鉴赏类的题目时,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题思路外,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需用到的知识。
  
  一、熟悉作家及其散文风格
  考生们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要熟悉现当代一些散文名家,更要熟悉他们的语言风格。固然,散文的语言风格或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或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但是,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以及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语言舒缓、自然、冲淡、隽永,这与他的处世哲学、生活趣味有关。徐志摩的散文语言华丽、繁复、奔放、自由,无疑是他张扬性格和诗人气质的反映。了解这些。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大有助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固然与一个作家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但也是由散文所描写的对象、内容决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绿》《春》等散文的语言是华美绚丽、富有诗情匦意的,《背影》《给亡妇》等则显得简约质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执政府大屠杀记》却表现出激动、悲愤的色彩。
  
  二、熟悉常用的答题用语
  首先,了解《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还有课文中涉及到的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再次,要熟悉鉴赏散文语句变化多姿的话语,如: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整句:结构基本相同,形式比较整齐匀称;散句:结构不整齐,常常长句和短句交互运用。常式句: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变式句: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或句子顺序。另外还有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等。
  其次,鉴赏散文遣字造句的精妙时,可结合文字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音韵之美、哲理之美。答题时,还应自觉追求语言表述的简洁优美。倘若答题的语言平淡呆板、拖沓冗长。就会将意蕴深邃、文采斐然的美文表述得索然无味,毫无魅力。
  
  【实战演练】
  
  【文段一】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辩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飘渺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节选自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⑤段文字。
  【文段二】那年的秋天,他来到了曾经梦想过的那所大学。不过,他不是来听课的,而是负责为崭新的教学楼看门。两年前,他没有能读完高一,就因为家庭贫穷辍学了。
  他总是主动为老师们帮忙,扛个教具、倒个水什么的,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在同学们中间,他会感觉自己也像其中的一员,有人甚至和他以兄弟相称。
  达明就是经常叫他“兄弟”的一个,他是计算机系大一的班长。有一天,灰明看到校外有水果大降价,就要了人家一大筐,达后来到教学楼请他悄悄地为班里开一间角落里的教室,让同学们聚会。这种聚会,他自然也会被邀请。每到这个时候,他的心底里总是五味杂陈,有幸福、有羡慕以及更多的酸楚。
  (节选自骆非翔《追寻心中的梦想》)
  “这种聚会,他自然也会被邀请”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文段三】窗前没有树,没有庄稼,没有丛生的杂草,可是,坐在屋子里,我就知道秋风已经荡荡的刮起。它们生于远离城市的野地,它们原来还只是夏夜一只瓢虫粘稠的呼吸,蜷缩在大片大片树林的根部,大片大片庄稼的垄沟,大片大片杂草的深处,可一夜之间,它们不怎么就扶摇直上了,从树根窜上了树梢,从地皮爬上了庄稼的秸杆,从草丛交错的缝隙飞上了草叶的尖尖。于是树抖了起来,庄稼抖了起来,草叶抖了起来,于是,呼啦啦的秋风裹携着虫鸣、鸟叫,马的嘶语人的欢笑,交响乐一样充斥在我的耳畔。我从来不喜欢音乐,在我独处的时候,任何音乐在我这里都是噪音。可是只要到了秋天。只要静下来,我满脑子都是这野地的声音。它们欢快、明亮,喧嚷、热闹,它们让我夜晚难以入睡,白天难以安心读书,它们让我心跳突然加速日夜激动不安,仿佛有什么事情就要发生。我惶惶然,一遍遍走向阳台,可是我的眼前不足二十米,就是另一座高楼,我看不到野地。甚至看不到通向野地的天际,无仅仅是楼与楼之间那么窄窄的一条,于是,那喧嚷的野地之声,让我的心顿时有了囚禁之感,让我再也不能安于呆在这钢筋水泥的囚笼。
  (节选孙惠芬《野地的呼唤山花》)
  赏析语段中的画线句,品味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瓦店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1 D(A供不应求ying B泌尿科mi c发横财heng)  2 D(A不修边幅 B警戒线 C气概)  3 D(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走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此处用之适宜。A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化”指化境,绝妙的境界。本成语没有“走神”的意思。C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4 C(
期刊
[美文欣赏]  从我梦中打马走过  鲍尔吉·原野  在梦中,我见过毛主席。见面的地方好像在一处农舍,毛主席和蔼可亲,坐炕头,夹一支香烟和我说什么。说话的内容不是长征,当然也不是散文写作,好像谈农业机械化问题。我一激动,醒了。慢慢回味梦境,觉出梦里见的不是毛主席,是唐国强或已经去世的古月先生。口音不对,神韵更是差得太远。  见伟人,即使梦里仍不可得。  人有一种愿望,想与故人晤面,看电影、电视剧,乃
期刊
【技法指津】  “有文采”是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优美的语言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才会亮人眼球,让人青睐。怎样使自己作文的语言散发“文采”的光芒?    一、巧嵌妙用,锤炼词语    语言表达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需重视语言的锤炼。具体说来,一要精心锤炼动词。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强语言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
期刊
【概念简释】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象归类】        【典例解析】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期刊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很多近义词。一组近义词表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能够准确地体会这些近义词的区别,有分寸地给予翻译,一定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报、告    【比较】“报…告”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告诉的意思。“报”这个词表示听者在未听到信息之前对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或有所准备的,而“告”就不同了
期刊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整个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近年此高考题分值一直保持在6-10分左右,居高不下。它涉及到学生的文盲文基础知识,包括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文言句式、古代文化知识;可看出学生对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要求、标准的了解程度;还能看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句子翻译涉及到文言文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下面我们运用一些实例,试通
期刊
拿到一篇不限文体的作文题,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写散文体裁,从生活点滴中发感想,谈感悟,或者围绕一个论题说古论今,罗列材料。以记叙为主的文字也有一些,但或者取历史典故铺展成篇,或者凭空设置离奇的情节,或者譬喻生物世界,写寓言类文章寄予深刻道理。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记叙文比较而言却少之又少。当然,在考场作文中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确实有很高的难度。由于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生活限制,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接触比较浅,
期刊
读文欣赏    老人与鸽子  [新加坡]尤今  总是无法忘怀阿根廷那个被夕阳染得璀璨的绚丽的夜晚。  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是个高度发展的大都市,然而,市区中心却处处辟有让行人歇足的广场。诸如:圣马丁广场、哥伦广场、康格尔士广场、五月广场等等。这些广场都享有盛名,因为广场以内,各个立着气派慑人的巨型艺术雕刻,雕工精细,思想奇特,令人过目难忘。我曾特地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到各个广场去细细欣赏这些艺术杰作。 
期刊
古代诗文中的比喻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镶嵌在华章锦绣之上,以其描摹之生动,刻画之传神。用喻之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下面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比喻,加以欣赏品评。  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翻译】腐朽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用粪土砌起的墙是不能粉刷的。对于宰予这种人我还有什么责备的!  【赏析】宰予在白天睡觉,老师孔子愤怒中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期刊
一、不学,其知不若狂    且天之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吕氏春秋·尊师》  【注解】  爽:《新序》上是“喑”字。喑(yin因):哑。从上文的聋字与下文的盲字看,应是“喑”。狂:精神失常的人,疯子。若:如。  【翻译】  况且天使人生下来,就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听。如果不学习,他虽然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