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的构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方式,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最主要路径。小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才能牢固地理解科学现象、掌握科学规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继而让科学本质与教育目标实现统一。
  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进行探究式科学课堂的建构,用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发现与解决科学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那么,应如何有效地构建探究式小学科学课堂呢?
  一、善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发学生探究
  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教育的模式,它以独特的视听方式给予师生感知方面的震撼。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科学课本素材,将直接性的科学知识蕴藏于具体的现象之中,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素材生发探究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生动、具体的画面与视频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进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潜入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时,学生对于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平时也经常见到各种岩石。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也不太会注意各种各样的岩石,只会对一些色彩鲜艳的鹅卵石相对感兴趣,很多学生玩过。而各种各样的岩石,学生不可能都见到过,因为毕竟学生的生活经历还很有限。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岩石照片,利用课件伴上美妙的音乐,引发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美丽的岩石世界。而后,教师再给他们呈现一些岩石的线描图,让学生进行分辨。同时,教师注意引领,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岩石有怎样的特点?”有经验的学生便能够从岩石外表的颜色、形状等来进行描述,而绝大多数学生则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进行表达。此时,教师就要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带领其分小组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总结各类岩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所以,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将美丽的图片呈现于学生眼前,可以更好地激发其探究热情,也可以引发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深入进行探究
  在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交流才能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与规律,才能体现团队的力量。小学生经验不足,仅靠个体的能力往往很难解决一些问题,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解决科学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考、分析与总结。
  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正负电荷之间的关系、发现静电现象、理解电荷的流动,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感受静电存在的体验活动。首先,教师分小组让学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接近碎纸屑,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紧接着,让学生用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看看会有什么现象。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现象呢?”这样的探究活动环节,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静电现象。之后再让学生反复操作,反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而真正理解静电现象。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行了生活化科学思考,最终获得了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简言之,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积极发挥团队的力量,让科学探究活动更具效率。
  三、采用科学评价方式,保障有效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评价能够彰显表扬的鼓励作用。而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吸取教训,引发其更好地进行科学思考。小学生喜欢教师的评价,渴望教师表扬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能够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鼓励与表扬学生,不断激发其内在潜能,从而让学生树立探究与发现科学知识的信心,有力保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一课内容时,其教学目标是:对观察实验做出合理的分析,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食物变质的原因进行解释,掌握防止食物变质的多种储存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進行分析、归纳与综合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其在活动中都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如准备新鲜的与腐坏的小鱼、发馊的与未变质的馒头等等。让学生细心观察,直观发现食物变质后的特征。并让学生及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与同伴交流,并及时记录在实验单上。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各个小组进行实验结果汇报,对记录与汇报内容准确度高的进行表扬,对观察结果有遗漏的给予补充,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激发其勇于探索的信心与潜能。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最优化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获得知识增长与能力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建构探究式学习课堂,积极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引发学生自主学习,适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以及合理评价,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科学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发展,从而为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通俗点说就是画出来的书,图文并茂,主题突出,语言精练,深受儿童喜爱。科学绘本让学生在欣赏绘本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其中的科学知识,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科学启蒙读物。科学绘本创编将科学知识附着于图画这个载体,图文相约,实现科学知识的文字表达和绘画创作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水到渠成地完成科学知识的掌握、拓展、延伸,助力小学科学教学,从而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依据学科特
一、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是利用计算机开展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大量涌现,新一代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教育行业。在这个大趋势下,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其中强调了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的意义。自此,各校纷纷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和研究,但是如何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机器人常规课程,国内外都在根
本文对优化实验器材助力科学探究实效性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具体的措施;指出了应构建问题情境、优化器材结构、明确教学重点、配置适宜器材、继承传统优点、运用自制道具;提出要以实际为出发点,总结整合优化实验器材的注意事项。以期提升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一、优化器材助力实验探究的原则  (一)选择最合适的器材  教师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选取恰当并且能够直观地反映实验结果的器
教学优化是小学科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教学优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做出教学研究,尝试着找出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变革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实现教学展示的优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检索的方式进行教学资源的检索。  一、结合媒体展示,设置趣味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教学导入的有效构建是教师所要研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主。科学学科是一门探究型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与学习方式都是进行探究。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科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收获科学知识,增强探究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本文主要阐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翻
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探究有效的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策略,针对课堂问题设计实验指导记录单,包含自学模块、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模块、研讨模块和巩固训练模块,并以记录单作为评价小组课堂成绩依据。学生根据指导记录单自我管理和自主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一、科学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但在科学实验课堂上会出现问题,造成课堂气
科学学科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就如何在学讲方式下指导学生自主先学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讲方式,指的是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一、开展游戏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兴趣偏好等,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让学生真正地爱上科学学科,自主融入科学乐园。  如何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为教师进行课改找到了努力方向,打破了原有的科学教学僵局。但是,在实际讲解科学知识时,部分教师
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数學思维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特别指出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课堂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并指出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开展全面评价考核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融合数学思维设计教
“翻转课堂”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否适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实施时的困惑,力求寻找到“翻转课堂”融入小学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