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呢?二者间的整合,它突破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大容量的信息、生动的声音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由此,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形象直观,激发意向,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作一些介绍和探讨。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了图片欣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进行拼摆活动中,快乐地学到了新的知识;
并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孩子乐于参与学习。比如:第一个环节与最后一个环节的图案欣赏,美不胜收,孩子们看到如此美丽的图案,禁不住都“啊”地叫起来,数学课也应有欣赏,更重要的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而轻松又是有序的。当老师说只要我们了解图形间的变化规律,也能设计出美观地图案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再比如用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出哪些四边形?学生动手实验后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渗透了图形的转换,孩子们喜欢能这样的显示自己才干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以上片段中的媒体就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探究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可以说学生是在趣味盎然中带着已知走进新知的学习的。
(二)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
比如“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喜欢的图案吗?”孩子们的表现是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熟悉的资源,借助计算机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生:我拼出了一条小鱼。我拼成了一个机器人。我拼出了一艘轮船……
再比如教学“用三角形拼四边形”时,借助计算机直观演示三角形拼摆过程,通过旋转,移动拼接,具体形象地呈现出各种方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这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犹如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合作,强化感知,发展思维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在进行学生“自主拼摆”时,为了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制作了不同类型(大小、颜色)和数量的三角形供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拼摆,得出结论。然问学生这些物体像什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组合出来,让他们动手拼,这时就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拼组成各种美丽的图形,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不仅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每件小作品无不闪烁出艺术创造的灵感和美。
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就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对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充分展示自我,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很有裨益。
(四)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体验成功
由易到难,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用三角形拼出学生学过的四边形,从一般到特殊,让学生逐一研究它们的拼法,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成功,进一步体会了三角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质量,并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促进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智慧的生成。
卢梭说:“教学中不是教师去告诉学生你应当学什么东西,是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或研究什么东西;而教师呢,则设法使学生了解这些东西,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向学生提供满足他们愿望的办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里就是一条捷径。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生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内涵、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
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充分交流、积极体验,在交流中吸取、接纳、反思、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课近尾声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大自然中的图案。在同学兴趣盎然,多媒体欢快的音乐和美丽清新场景的作用下,学生深受感染。不仅明白了 大自然是美丽的,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和生机。而且都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从内心深处产生:让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们,做热爱大自然的小使者的思想意识。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思想生命的同步发展,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美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无疑就是帮助学生提升的一剂“催化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呢?二者间的整合,它突破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大容量的信息、生动的声音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由此,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形象直观,激发意向,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作一些介绍和探讨。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了图片欣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在进行拼摆活动中,快乐地学到了新的知识;
并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孩子乐于参与学习。比如:第一个环节与最后一个环节的图案欣赏,美不胜收,孩子们看到如此美丽的图案,禁不住都“啊”地叫起来,数学课也应有欣赏,更重要的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而轻松又是有序的。当老师说只要我们了解图形间的变化规律,也能设计出美观地图案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再比如用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出哪些四边形?学生动手实验后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渗透了图形的转换,孩子们喜欢能这样的显示自己才干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以上片段中的媒体就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探究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可以说学生是在趣味盎然中带着已知走进新知的学习的。
(二)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
比如“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喜欢的图案吗?”孩子们的表现是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熟悉的资源,借助计算机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生:我拼出了一条小鱼。我拼成了一个机器人。我拼出了一艘轮船……
再比如教学“用三角形拼四边形”时,借助计算机直观演示三角形拼摆过程,通过旋转,移动拼接,具体形象地呈现出各种方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这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犹如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合作,强化感知,发展思维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在进行学生“自主拼摆”时,为了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制作了不同类型(大小、颜色)和数量的三角形供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拼摆,得出结论。然问学生这些物体像什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组合出来,让他们动手拼,这时就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拼组成各种美丽的图形,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不仅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每件小作品无不闪烁出艺术创造的灵感和美。
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就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对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充分展示自我,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很有裨益。
(四)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体验成功
由易到难,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用三角形拼出学生学过的四边形,从一般到特殊,让学生逐一研究它们的拼法,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成功,进一步体会了三角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质量,并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促进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发展与智慧的生成。
卢梭说:“教学中不是教师去告诉学生你应当学什么东西,是学生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或研究什么东西;而教师呢,则设法使学生了解这些东西,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向学生提供满足他们愿望的办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里就是一条捷径。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生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内涵、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
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充分交流、积极体验,在交流中吸取、接纳、反思、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课近尾声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大自然中的图案。在同学兴趣盎然,多媒体欢快的音乐和美丽清新场景的作用下,学生深受感染。不仅明白了 大自然是美丽的,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和生机。而且都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从内心深处产生:让我们一起保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们,做热爱大自然的小使者的思想意识。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思想生命的同步发展,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美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无疑就是帮助学生提升的一剂“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