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密度的简易方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广口瓶中装适量的水,用穿过两端开口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向瓶外的玻璃管开口中加水至某一高度.移至这一装置到某一高度,玻璃管的水位要上升,从而可以测出这一高度空气柱两个底面受到的压强差,进一步就可以算出空气的密度.
  关键词:空气柱;压强差;空气密度
  测定空气密度能给学生直观感觉空气具有一定质量并占有一定体积.教学中测定空气密度的常见方法就是把某一装有空气的容器用抽气机抽尽,用天平分别称出抽尽空气前后的质量,从而得到某一体积的空气的质量,这种方法需要专用仪器,且比较费时费力.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测定空气密度的方法.
  1 实验原理
  设想在静止的大气中隔离一个空气柱,空气柱受到重力与上、下表面大气的压力而静止,处在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设空气柱的质量为m,上、下表面积为s,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p1,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p2,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上式表面,只要能测出空气柱的高度与空气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也就能算出空气的密度.
  2 实验装置与测量
  取一只广口瓶,在瓶内装小半瓶水,并用穿过两端开口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其中在瓶内的玻璃管开口处要没入水中,使整个瓶内的空气与瓶外的大气不连通;再用滴管向瓶外的玻璃管开口处滴水,使之上升到某一高度A点(如图2所示),并用色笔记下这一点.
  把整个实验装置从一楼拿到十楼,使之竖直上升30m.这是由于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水柱要上升.与此同时,瓶内的水位也要下降,瓶内的空气由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压强要减小.再用滴管向瓶外玻璃管开口处加水,使瓶内的水位恢复到一楼的水位(也就是十楼瓶内空气压强与一楼瓶内空气压强相等),并记下玻璃管水位上升的高度(如图2的B点).
  当实验装置在一楼时,设瓶内大气压强为p,大气压为p2,玻璃管中水柱高度为hA,可得
  当实验装置拿到十楼时是一个等温过程,由于瓶内空气体积没变,瓶内大气压强仍为P,设这时大气压为p1,玻璃管中水柱高度为hB,同样可得
  上面两式相减,可得
  上式中hAB表示玻璃管中AB段水柱的长度,在环境温度为10℃时,测得hAB为0.038m.不难理解,水柱hAB产生的压强就是在空气中隔离30m高空气柱受到大气向上与向下的压强差(p2-p1).因此,空气的密度为
  空气密度也不是一个定值,温度与海拔高度的不同,测得的空气密度也不相同,上面测得的空气密度只是温度是10℃时,本地某一海拔真实的空气密度.
  参考文献:
  [1]魏喜武,测定空气的密度〔J〕,物理实验,2008.(28)07;28.
其他文献
学习进阶是当前国际物理教育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曾被一些教育研究者奉为能使学习步入“正轨”的灵丹妙药.本文以《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多过程问题》为例,分析进阶起点、
本文以苏教版“速度”一节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融入式教学设计.充分指导学生从思维角度升级“经验”归纳物理规律,从松散的下意识行为走向严谨的思维行动;从具体
图/张 光rn近日遇一事:某海内闻人,辗转赐来一作,然此文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后,重复率竟高达75%!不由人不勃然一怒!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岂容此君如此不堪?rn据
期刊
摘要:低成本物理实验因其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硬性条件的限制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优化课堂导入、突破教学难点、化解经验误区等角度出发,例谈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与价值.  关键词:实验;低成本;导入;难点;误区  作者简介:陈燕琴(1984-),女,浙江台州人,理学硕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与研究  低成本物理实验,因其取材容
摘 要:平面镜成像问题难度中等,但是出错率很高.有的同学是因为不清楚“影”和“像”的区别,在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时候出错;有的是对成像规律理解不透彻出错;有些同学是解题不规范被扣分.本文中不易出错点做个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  关键词:平面镜;影像;平面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中,平面镜成像是重点之一,每年在各地中考题中都会出现.平面镜成像问题难度中等,但是出错率很挺高,现在把相关这一部分内容的
摘 要:光传感器实验演示儀依据光传感器原理以及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而成.系统分为供电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和用电模块.  关键词:传感器演示仪;实践能力  人教版普通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第六章第三节是研究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与现代科技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结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传感器的应用是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传感器
摘 要:有效的物理教学应是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不是矛盾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初中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受力分析的习惯,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  关键词:受力分析;浮力;二级结论;基本方法;能力  笔者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这部分内容感觉困难.教师的困难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内容,并灵活运用力
摘 要:多功能斜面教學演示仪,取材简单、可操作性强,通过更改某些条件,可以完成力学中与斜面相关的多种实验.斜面倾角可以在0~90°之间灵活调节,且采取皮带传动及同轴传动摇动把手带动木板角度缓慢改变,容易找到临界点,突破了速度不易控制的缺点.附以量角器和水平尺(配合调平螺丝),能有效地提高实验的可视性和准确度.  关键词:摩擦因数;斜面实验
摘 要:学生要有效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科学观念,必须摒弃仅靠机械记忆的方式.为此,教师要善于创新设计具有思维深度的物理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自制学具,不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领悟知识的内涵,并且学会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变.  关键词:胶头滴管;泡沫块;浮沉条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
摘要:安培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安培力演示仪来演示安培力,并验证左手定则.但现有的安培力演示仪原理不易理解、操作不太方便,测得的安培力是多匝线圈上总的安培力.本文介绍一种安培力演示仪,主要通过测量单根铜棒上微小的安培力来验证左手定则,以及验证安培力的定量关系 该演示仪器可以测量微弱安培力,而且原理简单、成本低廉、演示效果好.  关键词:微小安培力;演示仪;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