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体育馆运营模式的研究,适当转变目前馆内的运营模式,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以提高学校体育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在满足在校师生需求的同时,增加学校收入,最大限度的缓解大众需求日益增长与场地设施匮乏等之间的矛盾及学校体育馆建设发展资金等问题,促进全民健身持续健康发展及学校在体育健身方面的进一步扩展。
高校体育馆的最大作用是保障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正常进行,在课余时间为校内师生提供场所设施供其锻炼健身。目前“全民健身”是大众趋势,发展扩建体育馆成为了学校的必然需求。我校的体育馆属于学校的公共资源,目的是为了在满足学校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我校体育馆也属于公益性的,这就说明了学校体育馆在管理方面很难走出福利性和行政性的管理模式。这种公益性的属性主要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校仅对在校师生收取极低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费用的价格给师生提供场地及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办卡平均年卡金额售价为160元左右,购买年卡的师生不限时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每人每天只用话费不到0.5元就可以进行日常的锻炼。但由于体育馆的占地面积较大,内设的各种健身设施(如:跑步机、动感单车等)的维护成本、场地清洁费用和后期运营的费用较高,所以我校体育馆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财政拨款等方式来维持馆内运营,必须适当转变体育馆的运营模式来达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状态。
一、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体育馆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场所,它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健康的生活也是目前人们消费的热点追求。体育馆作为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于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以及健身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体育馆是每个高校必不可少的建筑场馆之一,对于促进学生教师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现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宅”在寝室,或是出去玩、逛街,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每学期的体测中也不难发现多数同学成绩也仅仅是合格而已,很难达到良好甚至优秀。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或运动会中,学生很没有太大积极性去报名体育运动类项目,很多学生都属于被动去参加,被动去训练。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没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对待体育考试等所持态度仅仅是“能及格就好”。这说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这方面的知识认知太匮乏,没有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好处。学校也没有很好的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宣传教育,老师对于体育运动只是一个“观望的态度”,体育馆也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没有办法很好的抓住吸引学生的眼球。
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不完全,场馆内所运营的项目及形式单调。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目前体育馆在管理方面较为古板,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其在运营过程中,因受到学校管制等因素导致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率低,所以学校内的体育馆开放人群主要面对教师学生,消费群体的面比较窄。目前体育馆是学校独立运营,学校自负盈亏,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场地不对外开放,器材受到较大损耗维护更新不及时,导致客流量减少,出现现有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虽然体育馆内资源闲置,但日常维护依旧存在资金消耗状况,这会加剧体育馆负担,容易造成资金紧张。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专业性管理人员。
体育馆虽然属于高校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但是对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下,体育馆的管理运营并不是很受校方重视。目前体育馆的管理人员多为在校老师,助手多为校内学生干部。这些人员一是无法兼顾好其本身职责和体育馆内的运营管理,二是不能完全较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向,及时制定出紧跟市场走向的运营管理的方式,以至于体育馆无法做到较好的盈利。
(三)场馆内缺乏专业性教练。
目前体育馆设施较为全面,但是缺少专业性的教练。比如体育馆内新开设的瑜伽、拉丁等项目目前聘请学生作为指导教师,但是学生无法保证每天时时刻刻都在体育馆内进行教学监督,以至于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因无法与教学的学生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而放弃学习。一些学生有健身的想法但是馆内缺少专业性的教练,自己健身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进而放弃健身,导致体育馆损失部分顾客、盈利。
(四)学生锻炼意识不强导致体育馆场所空闲无盈利。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的锻炼意识不强,因而体育馆虽然进行宣传但是依旧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比如临近期末考试等时期体育馆场馆大量空闲,没有人流量即为没有盈利,但是场馆依旧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馆内运营,这就导致了体育馆供需不平衡。
改善策略:
1.加强线上推广。在微信平台上开设本校体育馆的公众号,由专人负责运营,增加体育馆的知名度,及时对体育馆新设项目等信息进行公布推广。充分利用自有媒体进行发布各项信息,针对体育馆的各项运动设施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更好地拉拢有不同需求的顾客来館内消费。
2.增加专业性的人才。招收专业性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专职教练。建设一支高一流的专业管理教学队伍,提高体育馆内人员的服务素质和专业素质。也可以招收专业性的教师对校内体育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组建一个教学班,由专业的老师带领校内教师进行体育馆的各项运营活动,再辅以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助手,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人成本的投入,也可以合理利用人才资源。
3.适当改变目前的管理体系。体育馆在运营中成立专业性的推广小组、营销小组、教练小组等,各司其职,使体育馆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因增设专业型人才,在盈利方面会制定出较为完善严谨的营销策略,增加体育馆的收入。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趣味运动项目,开展优惠活动,比如介绍团购办卡可以在原有折扣基础上再打9折等。加强体育竞赛活动、文艺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场馆利用价值,与时俱进,吸引学生们走进体育馆,加强体育锻炼。
在员工薪资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可以更合理的分配员工的工资,也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高层要进行一定的施压,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加收入。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在年末或其它时候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体育馆应该向着多元化发展,增加赢利点。在学生客流量少的时间可以接取一些校外的活动比赛项目,或是会展、场地出租等活动,也可以接收一些产品质量过硬的广告商的产品推广工作,拉取广告商对学校体育馆的投资,在体育馆相应的地方摆放售卖商家产品。也可以和周边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收取赞助费。
4.对学生在锻炼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目前我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方面并不是十分积极,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系列的讲座针对体育运动进行宣讲,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运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该积极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领导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作用,让学生多多走出宿舍,多度进行体育锻炼。
二、结语
虽然学校体育馆设施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但由于管理运营水平的差异导致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制约了学校体育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对于我校体育馆的经营模式的选择,应该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做到自负盈亏。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及运动设施进行统一的收费管理,增加专业型人才的投入,加大对体育馆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馆设施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校师生健身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大创项目:“健康校园”背景下体育馆运营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XJDCA054。
高校体育馆的最大作用是保障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正常进行,在课余时间为校内师生提供场所设施供其锻炼健身。目前“全民健身”是大众趋势,发展扩建体育馆成为了学校的必然需求。我校的体育馆属于学校的公共资源,目的是为了在满足学校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我校体育馆也属于公益性的,这就说明了学校体育馆在管理方面很难走出福利性和行政性的管理模式。这种公益性的属性主要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校仅对在校师生收取极低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费用的价格给师生提供场地及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办卡平均年卡金额售价为160元左右,购买年卡的师生不限时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就意味着每人每天只用话费不到0.5元就可以进行日常的锻炼。但由于体育馆的占地面积较大,内设的各种健身设施(如:跑步机、动感单车等)的维护成本、场地清洁费用和后期运营的费用较高,所以我校体育馆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财政拨款等方式来维持馆内运营,必须适当转变体育馆的运营模式来达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状态。
一、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体育馆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场所,它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健康的生活也是目前人们消费的热点追求。体育馆作为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于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以及健身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体育馆是每个高校必不可少的建筑场馆之一,对于促进学生教师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现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宅”在寝室,或是出去玩、逛街,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每学期的体测中也不难发现多数同学成绩也仅仅是合格而已,很难达到良好甚至优秀。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或运动会中,学生很没有太大积极性去报名体育运动类项目,很多学生都属于被动去参加,被动去训练。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没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对待体育考试等所持态度仅仅是“能及格就好”。这说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这方面的知识认知太匮乏,没有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好处。学校也没有很好的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宣传教育,老师对于体育运动只是一个“观望的态度”,体育馆也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没有办法很好的抓住吸引学生的眼球。
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不完全,场馆内所运营的项目及形式单调。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目前体育馆在管理方面较为古板,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其在运营过程中,因受到学校管制等因素导致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率低,所以学校内的体育馆开放人群主要面对教师学生,消费群体的面比较窄。目前体育馆是学校独立运营,学校自负盈亏,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场地不对外开放,器材受到较大损耗维护更新不及时,导致客流量减少,出现现有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虽然体育馆内资源闲置,但日常维护依旧存在资金消耗状况,这会加剧体育馆负担,容易造成资金紧张。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专业性管理人员。
体育馆虽然属于高校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但是对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下,体育馆的管理运营并不是很受校方重视。目前体育馆的管理人员多为在校老师,助手多为校内学生干部。这些人员一是无法兼顾好其本身职责和体育馆内的运营管理,二是不能完全较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向,及时制定出紧跟市场走向的运营管理的方式,以至于体育馆无法做到较好的盈利。
(三)场馆内缺乏专业性教练。
目前体育馆设施较为全面,但是缺少专业性的教练。比如体育馆内新开设的瑜伽、拉丁等项目目前聘请学生作为指导教师,但是学生无法保证每天时时刻刻都在体育馆内进行教学监督,以至于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因无法与教学的学生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而放弃学习。一些学生有健身的想法但是馆内缺少专业性的教练,自己健身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进而放弃健身,导致体育馆损失部分顾客、盈利。
(四)学生锻炼意识不强导致体育馆场所空闲无盈利。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的锻炼意识不强,因而体育馆虽然进行宣传但是依旧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比如临近期末考试等时期体育馆场馆大量空闲,没有人流量即为没有盈利,但是场馆依旧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馆内运营,这就导致了体育馆供需不平衡。
改善策略:
1.加强线上推广。在微信平台上开设本校体育馆的公众号,由专人负责运营,增加体育馆的知名度,及时对体育馆新设项目等信息进行公布推广。充分利用自有媒体进行发布各项信息,针对体育馆的各项运动设施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更好地拉拢有不同需求的顾客来館内消费。
2.增加专业性的人才。招收专业性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专职教练。建设一支高一流的专业管理教学队伍,提高体育馆内人员的服务素质和专业素质。也可以招收专业性的教师对校内体育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组建一个教学班,由专业的老师带领校内教师进行体育馆的各项运营活动,再辅以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助手,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人成本的投入,也可以合理利用人才资源。
3.适当改变目前的管理体系。体育馆在运营中成立专业性的推广小组、营销小组、教练小组等,各司其职,使体育馆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因增设专业型人才,在盈利方面会制定出较为完善严谨的营销策略,增加体育馆的收入。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趣味运动项目,开展优惠活动,比如介绍团购办卡可以在原有折扣基础上再打9折等。加强体育竞赛活动、文艺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场馆利用价值,与时俱进,吸引学生们走进体育馆,加强体育锻炼。
在员工薪资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可以更合理的分配员工的工资,也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高层要进行一定的施压,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加收入。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在年末或其它时候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体育馆应该向着多元化发展,增加赢利点。在学生客流量少的时间可以接取一些校外的活动比赛项目,或是会展、场地出租等活动,也可以接收一些产品质量过硬的广告商的产品推广工作,拉取广告商对学校体育馆的投资,在体育馆相应的地方摆放售卖商家产品。也可以和周边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收取赞助费。
4.对学生在锻炼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目前我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方面并不是十分积极,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系列的讲座针对体育运动进行宣讲,激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运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该积极带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领导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作用,让学生多多走出宿舍,多度进行体育锻炼。
二、结语
虽然学校体育馆设施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但由于管理运营水平的差异导致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制约了学校体育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对于我校体育馆的经营模式的选择,应该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做到自负盈亏。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及运动设施进行统一的收费管理,增加专业型人才的投入,加大对体育馆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馆设施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校师生健身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大创项目:“健康校园”背景下体育馆运营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XJDCA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