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语交际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所编写的板块上,而是需要利用语文学习的点滴时间、边角时间进行训练。笔者就尝试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展开专项的口语表达训练,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基。本文提出要遴选主题,营造口语交际的可感氛围;引领点拨,点燃口语交际的生发资源;赞美鼓励,提升口语交际的参与程度;即时反馈,丰富口语交际的表达形式;集体协作,创新口语交际的承载平台。
[关键词] 遴选主题;引领点拨;即时反馈;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但由于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性发展,甚至有不少教师直接将“口语交际”窄化为“口语表达”,忽略其重要的“交际”效能,导致口语交际在教学中越走越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研究与看法。
一、遴选话题,营造口语交际的可感氛围
在生活实际中,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换,都是基于一定话题的。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口语表达的欲望,增强其参与语言互动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中,遴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主题:第一,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些话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趣经历,这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学生的生活,敏锐地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其确定为课前三分钟的交流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不同感受;第二,可以挑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以此作为课前三分钟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观点,引发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这些话题的特点是都具有鲜活性和两面性,便于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观点,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辩论形式中获得灵感与启迪。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其蕴藏的真实价值,增强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话题的遴选权利交还给学生,在真正尊重学生认知意愿的基础上,将原本“要我说”转化成为“我要说”。作为同龄人,学生往往更容易会对这些由同学提出的话题产生兴趣,这种转化可以反向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去寻找更多的话题,增长学生的阅历与谈资,达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话题积累,完善表达素养的效果。
当选择一个恰当的课前三分钟话题,丰富而可感的交际情境也就自然而然的蕴含在其中了。有了话题和情境力量的支撑,学生的内在意识自然也就融入背景之中,口语交际意识的生长就有了基础性保障。
二、引领点拨,点燃口语交际的生成资源
学生的成长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支持与互动。为此,交际状态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双方倾听、彼此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点拨者和引领者,必须要做学生表达和倾吐的聆听者,做学生心声的知情者。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捕捉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主旨,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能够提出富有质量的追问,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热忱。这往往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洞察力,以及概括与总结能力,而这些正是一位从事语文教育的优秀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
如在交流是否需要参加周末补习班时,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设问:你自己有没有在周末参加补习班?你参加补习班的体验是怎样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些追问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范围,将学生原本没有想到的话题融入交流中,有利于丰富学生内在的表达思维,并纵向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可以紧扣交流过程中的相似点或者相悖点,组织学生进行补充或者辩论,从而在这场畅所欲言的头脑风暴中加速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态性生成。
三、赞美鼓励,提升口语交际的参与程度
仅仅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的加入。课前三分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通过口语表达,促进相互交流与理解,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热情主动地投入其中。在这一点上,适当的赞美与鼓励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在其所发表的行为心理学中指出,人在被赞美时会产生一种行为塑造心理,会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某种优点的人。并且,这种塑造有特殊的强化心理的作用,会不断鼓励自己朝着某个好的方向发展,然后真正具备人们口中的某些优点。因此,教师不应吝啬赞美与鼓励,而且需要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尽可能地给予正面评价或肯定,对其口语表达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褒奖。当然,这种赞美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其表达的逻辑感,或是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甚至是声音的大小和说话的流利度,都可以作为对象。这些赞美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对口语交流的期待值。长此以往,便能为更好地训练口语交流提供精神上的原动力支持。
对于那些内向或是对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怀有恐惧的孩子,教师则需要给予鼓励,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共同参与到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表达上来。例如,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为发言者鼓掌,肯定他的努力。而当学生因为紧张,窘迫的说不出话时,教师可以说,相信自己,你能行!加油!之类的激励性话语,帮助他们放松心态,缓解或平复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春风化雨的鼓励下,学生很快便能够适应口语交际训练所创设的环境,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场合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和游刃有余。
四、即时反馈,丰富口语交际的表达形式
在现实生活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彼此双方就是典型的“你我”关系。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课前三分钟的练习模式中,学生常常会使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尽管这样会让叙述更加灵活、客观,但说到底,这是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交流的对象,缺乏了生生之间的灵性互动,阻滞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导致了口语交际的思维闭塞。 为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在确定表达内容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将全体同学作为自己交流的对象,或者根据主题内容,选定相应的交流对象,暂时性地让教师这一身份形象独立于交流之外,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我。另外,除了语言表达形式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手势、肢体和眼神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对交际的内容展开辅助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口语交际与阅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口语交际外显行为更加突出。”由此看来,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主题内容和学生的观点,设置多维化的认知空间,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而助力。
五、集体协作,构建口语交际的承载平台
口语交际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却又相互联系的组织之中。例如,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公司中,我们是员工;而在国家中,我们是公民……很多情况下,解决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实现。此时,作用于团体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同样可以纳入团队交流能力培养中的一环。相较于个人口语表达,团队更加注重成员之间的交互与信息共享,不同于简单的1对1或1对多的交流沟通方式。为此,教师不妨设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讨论不同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切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让每个小组成员参与故事的编写,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境之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口语表达的输入与输出的能力。同时,设想不同的故事情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短时间内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不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故事构建的机会,让所有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去,并为学生提供可行的指导。
通過小组协作,为学生构建一个新的交流环境,让他们学习到新的口语交际的技能。最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协作,不仅增进成员之间的友谊,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体交流与协作的不可或缺性。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金磊.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4).
[2]吕宝颖.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
[3]吴环娇.以口语表达能力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家长,2020(9).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关键词] 遴选主题;引领点拨;即时反馈;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但由于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性发展,甚至有不少教师直接将“口语交际”窄化为“口语表达”,忽略其重要的“交际”效能,导致口语交际在教学中越走越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研究与看法。
一、遴选话题,营造口语交际的可感氛围
在生活实际中,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信息交换,都是基于一定话题的。一个使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口语表达的欲望,增强其参与语言互动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中,遴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主题:第一,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些话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趣经历,这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学生的生活,敏锐地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其确定为课前三分钟的交流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不同感受;第二,可以挑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以此作为课前三分钟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观点,引发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这些话题的特点是都具有鲜活性和两面性,便于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观点,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辩论形式中获得灵感与启迪。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其蕴藏的真实价值,增强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话题的遴选权利交还给学生,在真正尊重学生认知意愿的基础上,将原本“要我说”转化成为“我要说”。作为同龄人,学生往往更容易会对这些由同学提出的话题产生兴趣,这种转化可以反向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去寻找更多的话题,增长学生的阅历与谈资,达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话题积累,完善表达素养的效果。
当选择一个恰当的课前三分钟话题,丰富而可感的交际情境也就自然而然的蕴含在其中了。有了话题和情境力量的支撑,学生的内在意识自然也就融入背景之中,口语交际意识的生长就有了基础性保障。
二、引领点拨,点燃口语交际的生成资源
学生的成长必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支持与互动。为此,交际状态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双方倾听、彼此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想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点拨者和引领者,必须要做学生表达和倾吐的聆听者,做学生心声的知情者。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捕捉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主旨,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能够提出富有质量的追问,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热忱。这往往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洞察力,以及概括与总结能力,而这些正是一位从事语文教育的优秀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
如在交流是否需要参加周末补习班时,很多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设问:你自己有没有在周末参加补习班?你参加补习班的体验是怎样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些追问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范围,将学生原本没有想到的话题融入交流中,有利于丰富学生内在的表达思维,并纵向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可以紧扣交流过程中的相似点或者相悖点,组织学生进行补充或者辩论,从而在这场畅所欲言的头脑风暴中加速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态性生成。
三、赞美鼓励,提升口语交际的参与程度
仅仅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的加入。课前三分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通过口语表达,促进相互交流与理解,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热情主动地投入其中。在这一点上,适当的赞美与鼓励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在其所发表的行为心理学中指出,人在被赞美时会产生一种行为塑造心理,会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某种优点的人。并且,这种塑造有特殊的强化心理的作用,会不断鼓励自己朝着某个好的方向发展,然后真正具备人们口中的某些优点。因此,教师不应吝啬赞美与鼓励,而且需要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尽可能地给予正面评价或肯定,对其口语表达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褒奖。当然,这种赞美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其表达的逻辑感,或是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甚至是声音的大小和说话的流利度,都可以作为对象。这些赞美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对口语交流的期待值。长此以往,便能为更好地训练口语交流提供精神上的原动力支持。
对于那些内向或是对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怀有恐惧的孩子,教师则需要给予鼓励,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共同参与到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表达上来。例如,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为发言者鼓掌,肯定他的努力。而当学生因为紧张,窘迫的说不出话时,教师可以说,相信自己,你能行!加油!之类的激励性话语,帮助他们放松心态,缓解或平复紧张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春风化雨的鼓励下,学生很快便能够适应口语交际训练所创设的环境,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场合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和游刃有余。
四、即时反馈,丰富口语交际的表达形式
在现实生活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彼此双方就是典型的“你我”关系。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课前三分钟的练习模式中,学生常常会使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尽管这样会让叙述更加灵活、客观,但说到底,这是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交流的对象,缺乏了生生之间的灵性互动,阻滞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导致了口语交际的思维闭塞。 为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在确定表达内容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将全体同学作为自己交流的对象,或者根据主题内容,选定相应的交流对象,暂时性地让教师这一身份形象独立于交流之外,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我。另外,除了语言表达形式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手势、肢体和眼神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对交际的内容展开辅助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口语交际与阅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口语交际外显行为更加突出。”由此看来,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主题内容和学生的观点,设置多维化的认知空间,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而助力。
五、集体协作,构建口语交际的承载平台
口语交际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却又相互联系的组织之中。例如,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公司中,我们是员工;而在国家中,我们是公民……很多情况下,解决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实现。此时,作用于团体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同样可以纳入团队交流能力培养中的一环。相较于个人口语表达,团队更加注重成员之间的交互与信息共享,不同于简单的1对1或1对多的交流沟通方式。为此,教师不妨设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讨论不同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切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让每个小组成员参与故事的编写,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境之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口语表达的输入与输出的能力。同时,设想不同的故事情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短时间内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不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故事构建的机会,让所有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去,并为学生提供可行的指导。
通過小组协作,为学生构建一个新的交流环境,让他们学习到新的口语交际的技能。最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协作,不仅增进成员之间的友谊,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体交流与协作的不可或缺性。这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金磊.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4).
[2]吕宝颖.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
[3]吴环娇.以口语表达能力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家长,2020(9).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