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吹角效鹿鸣”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史·管卫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夜将半,鹿饮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这是人们模仿动物的生存特点而总结出的狩猎技巧。可以说,模仿的启蒙性价值从这些模仿而演化出的活动中可见端倪。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这个看似封闭的空间里,实质存在诸多与外界通融的洞隙,通过这个洞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会产生本能的模仿活动,从而充盈自己,完成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一次自身飞跃。且模仿所具有的启蒙性价值会启发教师和学生创造的灵感,所以,教师要将“模仿”元素纳入课堂,有效利用它的启蒙性价值,让学生将模仿作为起点,完成创新性学习的征程。
  一、 效仿性模仿的启蒙价值
  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人类就本能地进行模仿,无意识地靠感觉器官,接受外在世界的表象信息来充盈自己的认识。模仿,让人类这一群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就是效仿性为我们所呈现的启蒙价值,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离开模仿对象,模仿活动就无法进行。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也应该将这种效仿性模仿的启蒙价值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效仿对象中总结经验,在模仿过程中达到认识的一次飞跃。
  效仿性模仿是一种对模仿对象进行机械、直观的重复的活动。虽然如此,在学习中这种活动依然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蒙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种模仿活动的启蒙性作用。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为例。这首诗中无数的虚象联袂成饱含象征性意味的虚境,通过虚境,我们会洞察到诗人内心苦闷夹杂着期待、盼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复杂矛盾的心情。诗歌离不开诵读,关于读,有许多种:默读、诵读、朗读、大声读、小声读,流利地读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影响。但凡种种,都离不开感情,不介入感情的读无疑是杀死诗意的利器。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利用效仿性模仿的启蒙性作用,为学生播放名人朗读,并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听觉去感受,让身体所有的感觉细胞活动起来,共同挖掘诗意中的微妙感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效仿名人配乐朗诵。这朗诵不是无用的口头表演,它是抵达诗文感情境界的一项艺术活动,通过效仿性模仿的朗读,学生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水平,另一方面又通往了触碰到了诗的感情世界。
  二、 延迟性模仿的启蒙价值
  延迟是时间上的不同步,是空间上穿越和位移。我们可能在一定的空间、时间里,对某事物或某种符号有了印象,这种印象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促成我们形成对它的一个记忆。当进行另一项活动的时候,我们无意识地介入这个记忆空间,模仿大脑中所储存的表象。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介入自己的想象、思维和意识,摆脱与模仿对象的直接的时空联系的枷锁,并借助其他的物质创造出另一些别于模仿对象的物质实体。可以说,模仿者的模仿行为与模仿对象的行为产生了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模仿者显得更加自由自主,将模仿对象或模仿对象的行为进行再造、锻炼、变形,出炉后的模仿产物定然是与模仿对象或模仿对象的行为有种种的不同之处。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这种延迟性模仿,并让其在心中描绘创新的雏形。
  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寥寥数笔,短小精悍中却包含无尽的生命哲学。作者别具一格,随遇而安,恬淡静雅的内心世界无不令我们向往。本文融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将高洁、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主题提炼出来,让人惊叹:“陋室,何陋之有?”高于常人的精神使陋室增辉而显雅致,这与本文开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呼应。当然这是刘禹锡眼中的陋室。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延迟性模仿活动,让学生画出或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认为的“陋室”。于是,学生就会向大脑求救,搜索寄存在脑海中的影像,并进行影像模仿。借助画笔或语言将印象中的陋室再造出来。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变得丰富,陋室不再是书本上的陋室,也是学生的陋室,唤起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
  三、 创新性模仿的启蒙价值
  伏尔泰说:“充满深思的模仿滋发一种独创能力”。模仿不是单纯的照镜子,它富有创造的意味。可以说,模仿与创新就像硬币的正反面,翻过这面是创新,翻过那面可能就是模仿。这就涉及到创新性模仿。在某一时间、空间中,某事物的优点可能会给我们启发和灵感,我们将这一事物作为模仿对象,来进行创新性模仿活动。如鲁班从草叶的锯齿上受到启发,进行创新性模仿创造出对人类生活有巨大帮助的锯。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创新性模仿这种启蒙价值,让学生从某事物中受到启发,并创新性地模仿,再造出另一事物。这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且,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也有效地利用模仿对象这一资源,使模仿对象延伸出更多的创新性东西,继而丰富语文课堂,丰富学生自身世界。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作者妙笔生花,将中秋之月象、境之美不落窠臼地娓娓道来,让人对那种美心驰神往。不仅如此,作者还饱含哲思,将中秋月的象征意味与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相联系,委婉道出人生哲学。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首词的启发下,围绕中秋月,再进行创新模仿,挖掘中秋月的另一些隐喻。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中秋月创作一首押韵古诗,或者创作一首现代诗,寄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表现出的主题。在创新性模仿活动中,学生既能充分地认识该词的主题,又能在模仿的层面创新,将中国语言的精髓运用自如。
  模仿活动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它本身所呈现的启蒙价值就像启明星一般为语文课堂带来光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模仿这一启蒙价值,帮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创新,达到自身认知的一个飞跃。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
  木渎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一、反思综合性学习教学不足处  传统的语文学习样式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课程改革之后,又多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因为它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打开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之门。它的出现受到了师生们,特别是学生们的青睐。所以大家都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称之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多篇散文,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其整体性,进行程式单一的教学,使优美的散文变得索然无味。本文以人教版中的经典名作《故都的秋》为例,探讨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散文教学;广延背景;深悟情境  谈及散文教学,语文教师大多会立即在大脑中闪现出一句“形散而神不散”的经典话语。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大多以此为纲,开展程式单一的教学:先谈文本内容是如何散开去,然后在全文收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不少当代文坛新秀之杰作。其中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教学此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古老、美丽、神奇的傣族民俗风情,是一种具有极高阅读品位的鉴赏审美活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之并未表现出预期的阅读、鉴赏热情,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探讨激发学生乐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加强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突破乏味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体悟阅读的快乐,并且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文本内涵;文本神韵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一直以来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教师的
最近,爱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跑步跑起来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就困难了,尤其是跑步时容易岔气,让人很难克服。其实,跑步前应当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便能有效降低岔气的情况发生。  岔气又称急性胸肋痛,造成岔气的原因是剧烈活动之前,准备活动不够或未做准备活动,剧烈活动时肌肉进入紧张状态,而内脏器官不能马上活动起来,以满足肌肉活动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使呼吸肌紧张而痉挛;或是在身体活动需氧量加大
随着新课改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对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要么是多媒体唱主角,要么是学生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极尽迎合学生之能事,绞尽脑汁让主角进行各种名目的活动,展示所谓的“才华”,结果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本色”回归和各
冬季养盆植物防“暖气病”  喻 华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长期在暖气房里,容易诱发“暖气病”,即发生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症状。  为了避免“暖气病”的发生,要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除了我们传统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有关专家推
以“精细化、系统化、服务化”为落脚点,将目标、措施、任务系统化地展示出来,落实到基层党员手上……这样一张思维导图,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了起来。  2019年9月19日,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班开课,通过制定思维导图、集中研讨,党员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悟初心使命,强化职责担当。  学习结束后,党员们迅速回到岗位,结合学习收获和工作开展进行调查研究、检视问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运动,尤其是长跑这项运动,寻常百姓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然而,在一些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赛事中,却频频听闻参赛者出现各种伤病甚至猝死的事件。 这些平时看似健康的人为什么会在运动中发生猝死呢?  猝死,不仅只有心源性  运动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多数原因是心脏本身的异常,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这些心脏问题大多可以通过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是一句行话,也是我们备课时的一贯主张和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备学生”这一环节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近年“翻转课堂”之风兴盛,虽技术形式上语文课堂难以实现全面翻转,但“先学后教”,课堂上以“促进学习”为目标的理念为大家所接受,“学情”才真正走入一线教师群体的视野。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使学情分析作用于教学设计,影响于课堂活动,是大家目前比较困惑的地方。教授《一滴眼泪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