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对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要么是多媒体唱主角,要么是学生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极尽迎合学生之能事,绞尽脑汁让主角进行各种名目的活动,展示所谓的“才华”,结果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本色”回归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当下语文课堂的现状
  《 语文课程标准》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刻板的教学模式,使用高效提高课堂效益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好多语文教师不从教学目标出发,每课必用多媒体,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除了视觉疲劳外,学生并无太大所获,听说读写能力无从落实,这就不能不让人深表忧虑了。因此,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迫在眉睫。
  二、何为语文课堂的本色?
  何为语文课堂的本色?那就是没有繁杂的手段,没有多样的形式,没有花哨的内容,有的只是最朴素、最真实、最常态、最原汁原味的语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需要作秀矫情,也不需要故弄玄虚,不要热热闹闹走过场,这才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然之道。
  三、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的弊端
  江苏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邵小芳在《莫让多媒体变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花架子》中指出,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为用而用,缺乏目的性。任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如果忽略了教学目的,那么手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停留在表象,缺乏启发性。教师构思设计教学课件时,为直观而直观,不注意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缺乏启发性。3.零乱拼盘,缺乏系统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展示图片、声像资料,以期让学生感知课文,激发情趣,然而,这些信息往往过于零乱,缺乏系统性,不能组合成一个系统的具有逻辑性的整体。
  四、怎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第一,还语文之本色,手段要简单。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用多媒体上课,更多的时候,我们就是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去上好我们的每一节课,要学会不靠花哨新鲜的刺激而仅凭自己的素养,靠内容的实用来吸引学生。
  第二,还语文之本色,形式要淡然。一节课如果我们过分追求热闹的教学形式,结果是学生收获甚少,脑中空空。所以,教师要淡化教学形式,倡导让学生“一课一得”,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就是讲和练,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精讲、多练。
  第三,还语文之本色,内容要扎实。这体现在语言训练必须要落到实处,难认的字要多念几遍,难写的字要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要解释……一句话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教语文,而不要浮光掠影式地架起虚幻的空中楼阁,具体做法如下:
  1.还本色语文,要读进文本。语文课上应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语言,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融合在一起。
  2.还本色语文,要情入文本。语文课应该是情趣横生的课堂,用教师的洋溢热情、似火激情来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语文课应该利用师生平等对话,激励学生思想碰撞,溅发火花,来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感情对话,语文课堂上才会有高潮迭起,才会充满生命的张力。
  3.还本色语文,要写入文本。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语文的目的还是用语文,我们认为要提倡多写。综观我们身边一些会写文章,文思泉涌的学生,他们都有随时练笔的习惯。
  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本色”?
  1.“本色”是师生本位的统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悉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完全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
  2.“本色”的主旨是能力培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怎样走这条路的呢?引导学生“读进去,想开来”,在阅读中,应该培养学生找“关键词”品读人物,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是充满着时代魅力的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堂应该是润泽生命的殿堂,语文的本色应该是简朴的。简朴就是简单、朴实,不花哨,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充满着浓厚的语文本色。
  (作者单位:连云港板浦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它对于学生了解、尊重以及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启迪。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导向;传承;创新  教材,教学之材料,教学之根本。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而语文教材是众多学科教材
【关键词】 医院财务; 成本管理;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3-0036-06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河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的龙头单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医院业务和收入造成了重大影响。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为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医
赵大头家有一个家传的带盖古瓷碗。相传他祖上有个当官的,特好收藏古董。后来因战乱不但丢了官,还家道中落,传到赵大头手上时,就只剩下这个带盖的古瓷碗了。  据赵大头的爷爷讲,那只古瓷碗出自宋代官窑,绝对是难得的珍品。赵大头拿去卖,以为能卖个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可没想到人家看了他的东西后都摇头,说只能给5000块钱。  5000块钱太少了吧,这不是糊弄人吗?赵大头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古董很值钱的说法却早
摘 要: 《我的母亲》是初中语文的一篇经典文章,作者胡适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厚的情感。作者除了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来表达对母亲的赞颂之外,还运用了两种手法来表达情感:一是运用铺垫,为情感表达蓄势;二是侧面烘托,令情感表达强烈。  关键词:情感表达;善于铺垫;侧面烘托  著名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里,通过叙述自己少年成长的历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的母亲》一文语言朴实,感情真
摘要:现代散文是苏教版高中教材里重点选编的体裁之一。散文的独特性让高中散文教学存在许多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对散文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抓住现代散文教学的根,方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散文教学;自悟;导悟;共悟  多年来,对于散文教学,多数语文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似乎这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们大多对这个“真理”不太领情。一旦被问及本文的主旨
一、反思综合性学习教学不足处  传统的语文学习样式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课程改革之后,又多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因为它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打开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之门。它的出现受到了师生们,特别是学生们的青睐。所以大家都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称之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多篇散文,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其整体性,进行程式单一的教学,使优美的散文变得索然无味。本文以人教版中的经典名作《故都的秋》为例,探讨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散文教学;广延背景;深悟情境  谈及散文教学,语文教师大多会立即在大脑中闪现出一句“形散而神不散”的经典话语。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大多以此为纲,开展程式单一的教学:先谈文本内容是如何散开去,然后在全文收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入选了不少当代文坛新秀之杰作。其中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教学此文,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与古老、美丽、神奇的傣族民俗风情,是一种具有极高阅读品位的鉴赏审美活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之并未表现出预期的阅读、鉴赏热情,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探讨激发学生乐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加强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被提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突破乏味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体悟阅读的快乐,并且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文本内涵;文本神韵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一直以来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教师的
最近,爱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跑步跑起来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就困难了,尤其是跑步时容易岔气,让人很难克服。其实,跑步前应当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便能有效降低岔气的情况发生。  岔气又称急性胸肋痛,造成岔气的原因是剧烈活动之前,准备活动不够或未做准备活动,剧烈活动时肌肉进入紧张状态,而内脏器官不能马上活动起来,以满足肌肉活动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使呼吸肌紧张而痉挛;或是在身体活动需氧量加大